<p class="ql-block">注:文字來源于:近2億獨生子女的困境,已經(jīng)來臨《好文拾遺》;圖片精選來源于:世界級頂尖照片,萬年奇觀,太壯觀了!《新照片》。在此對原作者表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精短美文欣賞</p><p class="ql-block"> 近2億獨生子女的困境,已經(jīng)來臨</p><p class="ql-block">《好文拾遺》作者:紫杉,來源:十點讀書)</p><p class="ql-block"> “不敢死,不敢遠嫁,特別想賺錢,因為他們只有我。”這兩天,有位北京大爺上了熱搜,他和老伴雙雙癱瘓在床,而女兒請來的保姆,他半年罵跑了20個。</p><p class="ql-block"> 誰也不是天生的爆脾氣,但他在病中,情緒本來就不穩(wěn)定,想及保姆每月要花6000多,女兒又不能陪自己,心里特別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也時常地哭,她拼命練習(xí)著走路、做飯,想給女兒減輕點負擔,可她甚至做不到,不給女兒添麻煩。</p><p class="ql-block"> 一地雞毛的家里,我看到那個弱小的90后姑娘,他們唯一的女兒杰茜。</p><p class="ql-block"> 她可以對著鏡頭哭,但在父母面前,她不敢流一滴淚。</p><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間,醫(yī)院只有3點到4點可以探視,父母當時一個在2層住院,一個在11層,杰茜必須在1個小時之內(nèi),探望兩個人。這樣的生活,她都快麻木了。</p><p class="ql-block"> 最近半年,過幾天就會有保姆打來電話,說在她家干不下去了,她又要把家里的情況,跟新的保姆交代一遍。</p><p class="ql-block"> 父親吃的藥,她需要提前配好,每個藥吃的次數(shù)、時間不同,她分裝到小盒子里,需要1小時起步。</p><p class="ql-block"> 她跟領(lǐng)導(dǎo)請假,已經(jīng)到了自己都不好意思的程度,可她沒辦法,也不敢斷了這份錢。</p><p class="ql-block"> 在獨生子女政策下,中國從1980年到2016年,誕生了1.76億的獨生子女,現(xiàn)在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將近2億。</p><p class="ql-block"> 這2億人的痛,終究還是來了。</p><p class="ql-block">他們仿佛“天選之子”,曾經(jīng)被寵愛,又一夜之間被迫長大。只因為那是他們的家,不是別人的。</p><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各大媒體報道獨生子女時,關(guān)鍵詞還是溺愛、嬌縱、自私,他們的確得到了整個家的寵愛,但也從小有了更多壓力。</p><p class="ql-block"> 全家的精力都放在他們身上,就算家里只有一塊糖,也是到了他們嘴里。家長對子女的全部期待,都壓給了一個孩子。</p><p class="ql-block"> 他們的童年,少了兄弟姐妹的爭風(fēng)吃醋,沒有特別親密的玩伴,每天就是功課和玩樂,過得無比簡單。可還沒等他們適應(yīng)社會,獨生子女們,就被裹挾著進入了中年。</p><p class="ql-block"> 今年年初有人發(fā)帖哭訴:“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總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父母怎么就老了?”她是19年懷孕的,那時母親正在生病,沒法來陪床。心里難過得要命,但是她為了保住孩子的奶,還要強忍著分散注意力,讓心情平緩下來。</p><p class="ql-block"> 孩子出生前她還想著,婆家和娘家,會不會搶著帶呀?等孩子真正出生了,母親因為生病,連孩子的面都見不上,婆婆又有高血壓,她一時慌了……</p><p class="ql-block"> 后來還是婆婆的高血壓緩解一些,帶孩子的事才有了著落。而就在今年,父親又因為糖尿病住了院,她這次比自己想得平靜,帶著父親檢查,陪床照顧他,沒有一句抱怨。不管孩子是否長大,父母都已經(jīng)變老了。最早的獨生子女,已經(jīng)到了40歲,實際他們的中年,遠比想象的早。</p><p class="ql-block"> 雷厲風(fēng)行的老媽,在箱子里存了一堆保健品,說是有備無患;愛吃大魚大肉的老爸,把喝粥當成了習(xí)慣,那是他以前從不愛吃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他們會一遍遍地打來電話,不分白天還是晚上,不管你是不是開會,就只有那兩句車轱轆話,每天必須要跟你念叨一回。當父母的身體各項機能都在衰退,誰能保證,他們一輩子不得???</p><p class="ql-block"> 每次聽人說:“樓上的張姨走了,她閨女在外地上班,沒趕回來。”“你小時候一塊玩的那個孩子,她爸心臟病犯了,你抽空去看看。”獨生子女的心里都會“咯噔”一聲,我們在向人生的中途走去,父母卻將行至終點。隨便一點意外,都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p><p class="ql-block"> 網(wǎng)友@深海魚子醬和老公都是月入1萬多,家里老人也身體健康,她曬出的家庭賬單,卻讓人禁不住打顫。</p><p class="ql-block"> 她在鄭州上班,租房每月1900塊,因為太想有自己的小家,在地市貸款買了房,還要還3300的房貸。這些和物業(yè)費、停車費、采暖費加在一起,需要每月5900塊;車貸、油費,加上偶爾出個意外補個胎,每月5730塊;孩子的奶粉錢、尿不濕、玩具、輔食,一共1680塊;生活上買菜、外賣、日用品、衣服,每月4100塊……</p><p class="ql-block"> 沒有什么娛樂活動,也不算是鋪張浪費,可她家一個月最少要花17410塊,每月幾乎不剩什么。人情往來、生病、突然裁員,她根本不敢想。而這個收入標準,有多少人能達到呢?</p><p class="ql-block"> 從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國民經(jīng)濟運行數(shù)據(jù)來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6265元,平均到每月只有大概3000元。更別說他們的消費,還有太多東西沒涉及到。比如父母行動不方便了,要不要請護工?</p><p class="ql-block"> 一個月動輒五六千的開支,但凡沒那么富裕的家庭,多少都會挺不住,更何況自己還在打工的獨生子女們,每月工資都不一定夠請的護工錢。就算考慮去養(yǎng)老院,每月最少也是3500-7500,還有不少老人排不上隊,兩三年都住不進去。而養(yǎng)孩子的錢,也不止最初的尿布、奶粉錢。</p><p class="ql-block"> 光算18歲以前,孩子上學(xué)、上興趣班,吃穿用度,就得幾十萬。如果你再希望他開闊眼界,帶他旅旅游,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人民日報》采訪過一個進城務(wù)工人員,他從上游接施工項目每平方米8元,再分配下來,每平方米人工費3.5元,材料費3.5,凈利潤不足1塊錢。尤其接不到項目的時候,衣食住行格外的難。他想買個車,又付不起養(yǎng)車的錢。</p><p class="ql-block"> 有工友感冒引起了肺炎,住了十幾天的院,因為異地看病還沒法報銷,一下花了四五千塊……普通人的生活,都是劫后余生。那些拼命賺錢的人,不是貪財,只是不想為了錢跟誰低三下四,只想給自己和家人一個避雨的屋檐。</p><p class="ql-block"> 兄弟姐妹在,尚可以互相分擔,可對于獨生子女,他們只有自己。這無關(guān)他們的決定,卻是他們必須承擔的責任。</p><p class="ql-block"> 這代人最怕的事情,有時甚至和錢無關(guān):8月8日晚上,河北邯鄲有個姓張的老人被護工毆打,眼睛被打腫了,耳道充血,還伴隨著頭暈、惡心。原因只是前一天養(yǎng)老院發(fā)蚊香沒有給他,他去向工作人員討要,就得到了這樣的結(jié)果。</p><p class="ql-block"> 也有請了護工到家里的,但防不勝防,護工甚至?xí)睦先说囊路道锿靛X。身為獨生子女,越是長大了,就越看不得老人被欺負的新聞,因為我們總會想到:“這萬一,是我們的父母呢?”就算給夠了錢,有幾個人能像親生子女一樣盡心盡力?就算護工們夠敬業(yè)、夠?qū)I(yè),但就像《奇葩說》的辯手說的,小時候幼兒園老師也是專業(yè)的,但是你還是希望跟爸媽過。父母也許會狠心說:“送我去養(yǎng)老院吧。”但你知道,真心說出的不一定是真話,他們?yōu)槟愀冻隽艘惠呑?,在最需要你陪伴的時候,想的還是不要連累你??墒前阉麄儙г谏磉叄退闩惆閱??</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楊阿姨住進了女兒家,卻總有種在別人家的感覺,生活不是熟悉的生活,鄰居不是熟悉的朋友。微波爐上有十幾個按鈕,她也不知該按哪個;女兒家的馬桶,跟老家的廁所不一樣,楊阿姨只好每次借口“有事出去一下”,到商場里去上廁所。在陌生的環(huán)境,他們變得畏畏縮縮。就連騙子噓寒問暖幾句,他們也覺得是個安慰,愿意乖乖把錢送上去,因為親生的子女貼心話說得太少,連騙都不去騙。</p><p class="ql-block"> 這是獨生子女最大的心酸:他們自責,卻沒法改變,他們累,卻無從止歇。拿起工作,就陪不了家人,放下工作,就養(yǎng)不起家人,日復(fù)一日,他們長到現(xiàn)在,是進也難,退也難。慢慢步入中年的他們,已經(jīng)嘗夠了獨生子女的苦,不少人說,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再做獨生子女了。</p><p class="ql-block"> 只是現(xiàn)在一家人的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單養(yǎng)一個孩子,還有人因為孩子生病,請假期間被辭退,后面二孩、三孩也都需要錢,需要陪伴……拿什么養(yǎng)活他們,對于獨生子女一代,至今是個未知數(shù)。</p><p class="ql-block"> 后臺有個讀者留言:“我怕有一天,孩子再怎么努力也無法過上優(yōu)越的生活。我怕有一天,再怎么孝順也承擔不起父母的寂寞。我怕有一天,我拼盡所有還是落得一地雞毛。我是獨生子女,中年危機不是句空話。工作的競爭淘汰,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yǎng)老陪伴,我的時間沒有留給自己的空間?!?lt;/p><p class="ql-block"> 崇尚多子多福的中國人,有了一段特別的歷史,獨生子女這代人,或許從出生起,就注定沒那么簡單。小時候承受了獨一份的愛,長大了必然有更多的責任,這不僅是獨生子女的困局,也是時代的困局。如果上天是公平的,愿他們,能多些幸福。</p><p class="ql-block">-END-</p><p class="ql-block">作者:紫杉,90后萌系鐵娘子,筆能化刀,眉眼帶笑。本文首發(fā)于十點讀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