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生于粵北山區(qū),是個農(nóng)村人,生于農(nóng)村,又生性木納,而且讀書年代常常因為交不齊學(xué)費造成的自卑心理相對同齡人較嚴重。</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很喜歡閱讀,因為閱讀可以不受外界的影響,精神生活得到很大程度的放松和滿足,同時也會忽略現(xiàn)實中的很多困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時候?qū)τ谕掝惖臅易x得很少,好像只有一本《格林童話選》,據(jù)那高我好些屆的堂姐說,當時這是她們班上所傳閱的,非常好看。雖然那時我才讀二年級,但已經(jīng)是極能識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二年級以前,我的閱讀就僅限這一本書。其他最讓我喜歡的便是爺輩們講的故事,所有都是村中留傳的典故,以至于讓我有一種錯覺,村里的每樣?xùn)|西都是神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正開始閱讀是三年級的下半學(xué)期,一次意外摔斷了手,在姑媽家養(yǎng)病期間讀了表哥扔在床頭的武俠,好像是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當時也沒讀完,但情節(jié)是深深的吸引了我,才知道,那些大部頭的書非常的吸引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四年級在班上同學(xué)手中借得《白蛇傳》才第一次看完一部所謂的長篇,然后再看了梁羽生的《風云雷電》(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名),從此對武俠很癡迷。那時幸得有位表哥,他是武俠迷,從他那里讀了茂戟的《武林傳奇》和《神州傳奇》(80年代很受歡迎的小說)。讀武俠剛剛?cè)朊?,不幸被父親發(fā)現(xi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親是那種人云亦云的老實農(nóng)民,聽說讀課外書妨礙學(xué)習,便給我立了下規(guī)矩,再讀沒用的書就打斷我的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聽話的我當然不敢再造次。于是我的閱讀經(jīng)歷暫停于家長的威嚴之中,直到六年級考完升中考試的暑假,我才重新開始閱讀,但家中的書不多,只有叔父在外做小販帶回的一些書,具體名字記不住了,那是一本集子,類似今天的短篇小說集,其中一篇《夜半吉他聲》我依稀記得。再有就是幫村中首富的弟弟放牛換得他的書,他有一個上學(xué)的姐姐和哥哥,又不缺錢,所以家中有書。當時讀的是《中國神話傳說》從中認識了后羿,精衛(wèi),夸父,共工,刑天,玉帝等等神話人物,還有一本《雪山飛狐》那時電視在熱播,還有一本《水滸傳》(沒讀完),還有一樣是以放牛換來的一個前地主家的《一千零一夜》(當時怎么也搞不懂他怎么有這書)。之后我就升學(xué)初中。</p> 初中我?guī)缀鯖]怎么閱讀,雖然在初中讀小說是非常的盛行,男的武俠,女的言情,在哪個校園基本都是恒定的模式。而三年的初中生活我只看了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和臥龍生的《楊小邪》,還讀了瓊瑤阿姨的《彩霞滿天》及《水云間》,當年心智發(fā)育未成熟,狠狠的感動了一把,所幸是沒著迷。<br><br> 后來因為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老爹抱歉的對我說,我上高中再上大學(xué)的愿望估計要落空了。之后,妹妹輟學(xué),而我則上了一所不知幾流的中專學(xué)校,父親的意思是中專早點畢業(yè)出來,然后幫家里減輕負擔。<br><br>上了中專,而且是我特別不喜歡的財會專業(yè),四門的基礎(chǔ)課我輕松應(yīng)付,加上無心向?qū)W又囊中羞澀,我的課余生活幾乎都是閱讀。不過那時我的閱讀都偏向古典小說諸如《封神演義》《西游記》《薛剛反唐》《說唐》《后宮艷史》(這本該是我讀的第一本香艷小說)等等,那時對文學(xué)類的小說不感冒。<br><br>97年轉(zhuǎn)到了所在中專的總校,位于廣州郊區(qū)的一個校區(qū),消費高得嚇人的廣州把我的校園生活變得名符其實,就是只能在校園里生活,于是我開始大量的閱讀。 在總校的閱讀我沒有任何別的偉大目的,就是為了打發(fā)時間,直到我讀到莫言的《紅高粱》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讀《紅高粱》是因為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再說俗一點就是正值青春期的我那時看了《紅高粱》里有個“我”的爺爺余占鰲拖著奶奶進到高粱地的鏡頭,我以為書里可能會有更詳細的描寫,只是在讀《紅高粱》時,被莫言那種直接、原始、鄙陋的寫法深深振動,那些苦難的場面,那些海洋般的高粱震得我七葷八素,對莫言的表達手法佩服得五體投地,于是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在學(xué)校圖書館里搜索莫言的書,結(jié)果找到他六卷的文學(xué)卷,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書我都是第一個借閱者(事實我們那所學(xué)校都是經(jīng)濟較好的人家,沒幾個愛看這種書),我茶飯不思的讀莫言的書,從《食草家族》到《神嫖》,從《酒國》到《天堂蒜臺之歌》,以及《再爆炸》《白狗秋千架》等等,讀得酣暢淋漓,莫言的寫實直面的透視了侵華戰(zhàn)爭初期百姓的苦難,中國農(nóng)村的苦難。還有他以山東高密縣所折射的中國農(nóng)村里的人和事,真?zhèn)€栩栩如生。<br><br> 讀完莫言的六卷文學(xué)卷后,我突然發(fā)現(xiàn)很想去了解過去的農(nóng)村,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是農(nóng)村人關(guān)系,其后,又在圖書館里找到另一作家劉恒(原名劉冠軍,《紅旗渠的故事》的編?。?,他的一篇《狗日的糧食》同樣使有一種無與倫比的振撼,農(nóng)民講究的就是土里刨食,可是這題目卻好像是農(nóng)民對糧食的憎恨,讀下去的時候,才知道苦難中百姓對找糧食和被糧食折磨得死去活來的境況是何等的無奈。在生存面前,糧食是第一的,而為得到糧食以適者生存的所有手段都是正常的,根本談不上對錯。<br><br> 因為這篇《狗日的糧食》開始讀劉恒的書,才發(fā)現(xiàn)他的書都很好,他的長段排比更是用得無比精妙,《黑的雪》《菊豆》《蒼河白日夢》《白渦》,還有他文學(xué)卷收藏的一些短篇,嚴格上來講,劉恒也是農(nóng)村寫實作家,也是反映了農(nóng)村在歷史變適中人民所經(jīng)受的苦難。<br><br> 讀完劉恒之后,對農(nóng)民作家是更演一步的喜愛,還好,當初文學(xué)書架上還有一位作家的書,名為浩然(原名梁金廣),他寫的農(nóng)民是社會主義初期的農(nóng)民,是充滿熱情的農(nóng)民,連愛情的產(chǎn)生也是在與階級斗爭或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產(chǎn)生的,那些農(nóng)民是沒有苦難的,與莫言和劉恒寫的是截然相反的,其主題思想就是社會主義初期人們面對新生活的精神面貌,代表作為《艷陽天》,而《蒼生》則說的是一悲情的農(nóng)民,里面的大哥是農(nóng)民中具有的本色,老實忠厚,純樸可人,按照上輩人的活法固定自己的生活模式,而老二則是個在變化的農(nóng)民。但天下容蒼生,悲情與現(xiàn)實的落差讓人思考。<br><br> 讀完浩然后,我的腦子里一直閃現(xiàn)過去農(nóng)村人們的苦難,都有一種不忍睹的心態(tài),加之大小考試撲面而至,后暫停了半個學(xué)期的閱讀,再最后一年的校園生活中,校園普遍盛行及時行樂。一就是郊游,一就是談戀愛,連學(xué)校都聽之任之。小可一窮學(xué)生,是以不能郊游,二是長得有些抱歉,更欠海拔不咋高,更是無人問津。于是我又回到了閱讀的老路上,不過這次我是讀娛樂成份較高的書,首先是柯爾道楠的《福爾摩斯探案集》(這是我讀的第二本外國書,第一本是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心菽取罚┠菚r我不知道本書是全球暢銷書,更不知道是推理類的書,我以為是與《紅桃K》之類的懸疑小說,一讀才被精彩的內(nèi)容情節(jié)吸引,一口氣讀完了整部書,厚厚的三大本呀,日里讀夜里讀。讀了福爾摩斯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推理小說都嗤之以鼻,直到遇上江戶川的明智小五郎后才覺得是有媲美之。之后,我讀了倪匡的《衛(wèi)斯理系列》《木蘭花系列》以及古龍的《陸小鳳》,從而認識了古龍,讀了他《那一劍的風情》后,才知道武俠可寫得跟散文詩一樣,我還沒完全讀完古龍的武俠,便畢業(yè)了。 99年的五月份,我進入社會,因為學(xué)歷不高,也無甚背景,成了倒茶掃地收傳真的小角色,整天為了保住飯碗而焦頭爛額,玩命似的聽話干活,后來硬是自學(xué)了幾個辦公軟件,才算保住飯碗。<br><br>99年底,停了許久的閱讀終于在一次逛夜市街時復(fù)蘇,當時買了一本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盜版書,那年才七百大洋一月,一分當兩分花,只能買盜版書,我為自己買盜版書感到羞恥,對不起路遙先生)和一本《張愛玲全集》。<br><br> 路遙是個了不起作家,可惜英年早逝,《平凡的世界》我覺得每位年青人都應(yīng)該讀,什么叫進取,什么叫真正的力量,什么叫拼搏,什么叫真誠,什么叫友情,什么叫愛情?!镀椒驳氖澜纭范加性忈?,孫少平的經(jīng)歷與自已有點相似,讓我更愛這本書。曉霞的死,潤葉最后的愛情歸宿,都說明愛情最終會在生活變幻的過慮中變得真誠和細膩。愛上路遙的書后,一口氣讀了他的《人生》《在困難的日子里》《驚心動魄的一幕》,給我在工作和生活的低潮時很大的鼓勵。<br><br> 張愛玲是個憂郁的小女人,她的作品里都充分表現(xiàn)她的陰郁和無奈,《沉香屑》的凄冷,她的字里行間總讓我有種說不出的幽怨。<br><br> 之后,我學(xué)會了拔號上網(wǎng),用工作之便偷用公司的傳真機拔號上網(wǎng),下載了很多小說,當然是以武俠為主,因為書城里的書都是武俠的貴,文學(xué)的便宜,所以我就下載武俠在工作的空檔里看,而文學(xué)小說就在睡覺前看。99年到01年下半年,我讀完了金古的所有小說,也開始認始了賈平凹,他的《商洲》《浮躁》都是很好的文學(xué)小說,《商洲》是尋根式的風格,而《浮躁》則揭露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現(xiàn)的官僚主義,據(jù)說這部小說當時的反響很大。<br><br> 02年,在同一家公司換了另一個職務(wù),時間也不緊,繼續(xù)讀了老賈的《白夜》《懷念狼》以及他的一些散文和一些短篇,他的語言風格我很喜歡,如大西部的風一樣短促有力,但他的《廢都》讓我大跌眼鏡,興許我的水平問題,但我覺得《廢都》實在不該出自賈老之手,同年,我還讀到莫言的《紅樹林》這也是本讓我大跌眼鏡的作品,當時懷疑莫言在商業(yè)寫作了。其間我還搜集了莫言的另外一些作品,如前期的《透明的紅蘿卜》還有長篇《豐乳肥臀》,后者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雖然充斥了一些性描寫,但讀著你一點都不敢到齷齪,相反,只會讓人無奈。<br><br> 03年因為工作的穩(wěn)定,看的書也較多,莫言的《檀香刑》賈平凹的《我是農(nóng)民》,并認識了方方,她的中篇《風景》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零視點的寫作方式非好常,以我的眼光注視著善惡美丑的一家,非常好。還有她的《桃花燦爛》是我至今為此讀過最好的言情(劃為言情有可能不對),還有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蘇童的《妻妾成群》以及他的一些短篇,隨筆。還有王小波的三個時代,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04年工作再換職務(wù),時間仍然不緊長,繼續(xù)讀莫言的書,有《四十一炮》,畢飛宇的《玉米》,田雁寧的《都市放?!?,柯云路的《蒙昧》及周大新的一些作品。<br><br> 其實03和04年是我比較安逸的兩年,這兩年的一段時間我還迷上了動漫《幽游白書》《龍珠》《浪客劍心》《圣斗士》《天空戰(zhàn)記》《灌籃高手》,時年二十四五歲還看動漫,當時差點沒把領(lǐng)導(dǎo)笑死,我卻依然我行我素,我個人不喜歡日本人,但這日本動漫真的很經(jīng)典,都已經(jīng)超出了動漫的范疇,03年還讀完了黃易的武俠,他是金古之后我認為最好的寫武俠的人,《大唐雙龍傳》可以說是經(jīng)典。<br><br> 05年,再次收集了莫言的一些短篇的集子《與大師約會》《白狗秋千架》,老賈要封筆了,最后一部《秦腔》我買了但沒看,慢 慢的看,余華出了部很不錯的《兄弟》,然后讀了他的《許三觀賣血記》這小說很多年前我就看到過名字,一直沒讀,拜讀之后,立馬覺得余華是有靈氣的寫字的人。黃易的《邊荒傳說》虎頭蛇尾,我大失所望,最火的動漫是《火影》。<br>05年認識了柏楊,他的雜文針針到肉,對社會現(xiàn)象有獨到見解,買了他的《丑陋的中國人》《鬼話連篇集》。<br><br>自此,閱讀成了習慣,收入也漸增。補齊了各個年代的主要文藝作品,像王朔的作品,周樹人兄弟的雜文,柏楊先生的各種雜文,以及民國時期作家的著作如巴金、茅盾、錢中書、沈從文等。<br><br>05-10年間,數(shù)次搬家,遺失了兩大人力車的書,心疼不已。10年下半年,終于在水泥城有了自己的窩,才慢慢開始藏書。<br><br>12年開始接觸政史類書籍,毛選、鄧選開始,延伸到歷史,開始讀《柏楊資治通鑒》,《歐洲史》以及世界發(fā)達國家的近代史。<br><br>只要有自己的時間,我便愛閱讀,現(xiàn)如今只要政史類的書籍讀累了,便讀文學(xué)作品或一些推理小說,16年定下的讀完茅獎所有作品,現(xiàn)如今只剩最新一屆茅獎作品未讀完,過程中認識了遲子建,徐貴祥等一大批實力作家,也拜讀他們的作品,尤其是遲子建,她的《起舞》是我認為最優(yōu)透的中篇之一,她的行文風格就像唱歌,把故事唱成歌,如泣如訴,如樂如笑。<br><br>閱讀之于我,從掩蓋自卑到打發(fā)時間,從無奈避世到個人愛好,卻從沒有懷著做學(xué)問的心態(tài)。只是越是閱讀,對自己經(jīng)歷的人和事便越清澈。我這半生,因為閱讀帶給我的沉穩(wěn)、開闊,使我輕松面對屢次浮沉和經(jīng)歷的善惡美丑、生老病死。<br><br>我心不休,閱讀不死。<br><br>2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