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一個人到底喜歡閱讀哪一類型的書,其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四五歲喜歡的兒童書和四五十歲喜歡的經(jīng)典小說,要從中間找出來鏈接的線條,會是一個挑戰(zhàn)性的工作。你經(jīng)歷了婚姻的變故以及經(jīng)歷了瘟疫和戰(zhàn)爭,你目擊了太多殘酷的現(xiàn)實,無法理解的生活現(xiàn)象,要你來讀一首簡約的關于風景的抒情詩歌,你會怎樣?如果你的祖父那一代人就已經(jīng)學富五車,你在尚未出生之前就比任何一個鄉(xiāng)下孩子更早的聽見朗朗的讀書聲,我相信你在今后的人生中,所選擇的閱讀書籍一定有了基本的方向。而后者,一個鄉(xiāng)下孩子,如果有一天他離開鄉(xiāng)村, 開始城市生活,我相信,在同樣閱讀《瓦爾登湖》的時候,這個鄉(xiāng)下孩子(當然他已經(jīng)長大)要比前者更加容易被梭羅感動和引領。從小就看見公雞和狗在一起,從小就被田間里跳躍的鯽魚弄得大聲喊叫,從小就奔跑在砂石的鄉(xiāng)間小路上,從小就從紅色的灰燼里扒出來烤紅薯的鄉(xiāng)下孩子,他的骨子里或許就會告訴他一些閱讀的信號。我自己就屬于后者。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出生和家庭背景在參與到他的閱讀生活中的時候,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你得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一下為什么我不喜歡喬爾-薩拉丁的作品。講述一家三代人在年農(nóng)場的生活,無數(shù)的農(nóng)場生活細節(jié)里不時引申出來孩子健康成長的哲學,如何回應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的思想。顯然,你會說我喜歡恐怖故事或者《霍比特人》。如果你到過新西蘭的馬踏馬踏小鎮(zhèn),那里就是霍比特人的村莊,你就可以看見生機勃勃的蔬菜,到處都有的野生刺莓,和推開小屋的門可以看見和門一樣圓的日出,如果是夜晚,還有親切柔和的滿月。我知道你喜歡旅行,然而你卻很少或者從來沒有讀過關于旅行藝術的書。我不能說這是遺憾,但是,你在托萊多,在鹽湖城,在鳳凰古城,在扎蘭屯,你如果想要激活自己的旅行感覺,就應該借助于某些經(jīng)典的作品,來指導自己的旅行生活。這意味著我們都是生活的學生。我曾經(jīng)問過很多人,他們喜歡旅行,有著很好的教育背景,我推薦給他們閱讀阿蘭-德波頓的《旅行的藝術》, 他們只是口頭答應,而保羅·索魯在中國和其他地方坐火車旅行的經(jīng)典書籍,他們總是置之不理。索魯曾經(jīng)提出來不可或缺的十大旅行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離開家;</p><p class="ql-block">2、獨自上路;</p><p class="ql-block">3、輕裝旅行;</p><p class="ql-block">4、帶上紙質地圖;</p><p class="ql-block">5、避免搭乘飛機;</p><p class="ql-block">6、陸路穿過國與國的邊境;</p><p class="ql-block">7、堅持寫日記;</p><p class="ql-block">8、讀和目的地無關的小說;</p><p class="ql-block">9、如果非要帶手機,盡量避免使用;</p><p class="ql-block">10、交個本地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值得我們參照。正是因為他的經(jīng)驗,讓我總是喜歡在旅行的時候和地方上陌生人聊一會。有一次在德文港口小鎮(zhèn),我遇見一對夫妻,那個男士的打扮太像法國人或者意大利人了。后來我們就站在碼頭聊天,得知他是法國人,而身邊的愛人是保加利亞人。哪怕在一樹山走路,我都會和迎面而來的人打個招呼,有時候看見一個攝影師,就會站在他附近不愿吃,等他拍攝完,就和他說上一段話,結果他來自于捷克,和卡夫卡是同鄉(xiāng)。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去倫敦旅行,帶的書是瓦爾特-本杰明的《柏林童年》,誰曾想坐在我身邊的一個老太太竟然就住在本杰明的阿姨住的那條街附近。那一年是狗年,我邀請老太太在扉頁上用德語寫下“狗年快樂”四個字,以至于我后來在談論旅行的藝術的時候,總是描述這一段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我知道很多人去過非洲,沿著尼羅河,坐船直抵阿斯旺古老的商埠。然而,這個人回來之后,真是經(jīng)不起時間的清洗,所有的印象都如過往云煙。他把這個原因歸咎于時間的匆促以及導游的懈怠,甚至說埃及文明太古老了,古老得無法靠近。我想要說的是,他可以閱讀《藝術的故事》或者《神話的力量》,憑借這些經(jīng)典的思想光芒,就能夠照亮斑駁的歷史。找到一個借口不讀書,過于容易,比如視力不好,記憶力下降,還有孩子吵鬧,智能手機帶來無數(shù)的信息。同樣,堅信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閱讀經(jīng)典,也有許多正確的理由。讓一個高中生讀懂《朗讀者》不容易,而且有點色情引誘,但是,一個經(jīng)歷過人生往事的人來讀《朗讀者》就會深陷其中,復雜的感情被命運揉搓得無法觸碰。幾十年前,我在岳麓山下閱讀《查特萊夫人的情人》,那種心旌蕩漾的激動還不如路遙的《人生》,然而,如今重讀,才會被勞倫斯帶到人性的巔峰,在那里,可以看見拼命付出的激情,如何燃燒成巨大的兩個火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太多的人知道顧城,而同樣是這些太多的人,他們連一首顧城的詩歌都記不住。他們只是知道某一句話,這對于了解顧城遼闊的世界無疑是一種褻瀆。我常常建議朋友們有機會看看《萬里無云》,有機會重讀紙質版的《廊橋遺夢》,他們很忙。就《普羅旺斯的一年》來說,好像知道這本書的人很多,閱讀了,并且實踐其思想于自己的生活中又有多少???我不知道,也不預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1928年,我的湖南老鄉(xiāng)沈從文,在一篇不到六頁的小說開頭處這樣寫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p><p class="ql-block">“當真等我?”</p><p class="ql-block">“可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乎沒有人記得這樣純粹的對話 ,沒有人驚訝于這種單純的透明的心思。閱讀真是一件令人必需鼓起勇氣的事情,如果沒有梭羅說的“勇敢”的精神,我們會沉湎于低劣的作品,那會損耗我們的精神健康,而不僅僅是浪費時間。我們喜歡夸夸其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們越來越嚴重的失去了沉浸在一本經(jīng)典當中的體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文原創(chuàng),毛歌微信號:maoge19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