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處,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占總?cè)丝诘?8%,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湘西,一直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濃郁的人文風(fēng)情,激蕩的自然山水成為眾多驢友的旅游目的地。</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鳳凰古城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鳳凰古城建于清朝康熙時,因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而聞名于世。城內(nèi)的青石板街道、沱江邊的吊腳樓、眾多的古建筑,以及濃厚的苗族風(fēng)情,構(gòu)成了獨具一格的湘西韻味。鳳凰古城的主要景點有: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東門城樓、古城博物館、崇德堂、沱江泛舟、虹橋藝術(shù)樓鳳景區(qū)等。</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鳳凰夜景等著你。</p> <p class="ql-block"> 鳳凰分為新舊兩個城區(qū),老城區(qū)集中了鳳凰大多數(shù)的古老建筑,是鳳凰縣的核心景區(qū),值得細(xì)細(xì)品味。</p> <p class="ql-block"> 俗語云:游湘西,奔乾城。早在 4200 年前,乾州城就成為了千里苗疆的首府,是苗疆文化的融匯與傳承 之地。明清時期,為了鎮(zhèn)壓苗人起兵,朝廷大將必定鎮(zhèn)守乾州。清末名將羅榮光、陜甘總督楊岳斌等,均先后駐兵乾州,使得古城文臣武將,盡顯王者之氣。</p> <p class="ql-block"> 羅榮光,乾城人,清末名將,任命京津總督率兵鎮(zhèn)守京津門戶之大沽口炮臺一一“天下第一海防”。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欲誘降之,羅榮光正氣凜然當(dāng)即寫下“人在城猶在,城失血祭天”的壯語,以67歲高齡率領(lǐng)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衛(wèi)大沽口炮臺。譜寫了一曲民族正氣之歌!</p> <p class="ql-block"> 羅榮光故居保存著光緒二十六年的“圣旨”。</p> <p class="ql-block"> 如今重游乾州古城,仍有將軍擊鼓開城門,送上香糯米灑以示迎接。</p> <p class="ql-block"> “鳳凰的兵、乾州的城”足可見乾州城乃邊防重塞之地,</p><p class="ql-block"> 滄海桑田,歷經(jīng)風(fēng)雨,古城依然氣派依舊,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石板古街、十里河道,古跡繁多,獨具特色,令游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說了乾州城,必須要道道苗疆長城,苗疆長城又稱中國南長城,位于湖南省鳳凰縣,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guān),北到古丈的喜鵲營,全長190公里左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p> <p class="ql-block"> 南方長城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這段長城是明清王朝對南方苗族鎮(zhèn)撫的產(chǎn)物,是明清兩代對邊遠(yuǎn)少數(shù)民族征服統(tǒng)治鮮活的歷史史料。</p> <p class="ql-block"> 拉毫營盤石板寨,南方長城的一段古兵營,苗疆兵戰(zhàn)文化的遺址,世人譽之為“石頭寨”。</p> <p class="ql-block"> 一座依山而建的寨子,所有的房子都是用一層層的石片筑壘而成。有的房子甚么連屋頂都沒有用瓦,而是用大石片做屋頂?shù)摹?lt;/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石頭的世界,墻面整齊的石頭房,石板路、石板巷、石板院墻、石板豬圈、石板桌椅,處處一片青石色,給人呈現(xiàn)一種獨特的美。</p> <p class="ql-block"> 靈山秀水的湘西養(yǎng)育了不屈不饒、勤勞勇敢智慧的土家族苗族人民,特殊的年代特殊地貌也曾出現(xiàn)過湘西土匪,但更多的是涌現(xiàn)出一批批文臣武將,名人名家,也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老師的故鄉(xiāng)。讓我們走進苗寨,領(lǐng)略苗家風(fēng)情。</p> <p class="ql-block"> 除了鳳凰古城外,<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湘西最具風(fēng)情的</span>著名苗寨叫<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德夯苗寨——深谷里的村子。</span>古苗寨依山而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樓與樓之間層層疊疊、緊密相連,除了過路的甬道,再沒有其他的間隙,</span>吊腳樓屬于木結(jié)構(gòu),四周都有設(shè)計獨特的樓角垂吊,刷桐油,省工省料,美觀大方,成為湘西一景。</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苗族同胞迎接游客的地方,游客要對歌喝攔門酒才能進去,好在導(dǎo)游連續(xù)兩天已教會了我們唱山歌了,苗族人生活中離不開歌,男孩女孩找對象要對歌,女孩子出嫁前也要唱歌——哭嫁,高興時要唱歌,傷心時要唱歌,歌唱是苗族人生活的起點和終點,歌聲成了民族的默契,村寨的共識,世代的叮嚀。</p> <p class="ql-block"> 苗族同胞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他們的文化傳承依靠口口相傳。</p> <p class="ql-block"> 每一個苗族家庭,他們都把自己的健康也和銀器聯(lián)系起來,因此家里的很多生活用品也是銀子制作,有銀筷子、銀碗、銀壺等。他們依靠使用銀器制品分解含礦物質(zhì)水和食品里面的重金屬。在古代,苗族同胞因為常年征戰(zhàn)和躲避戰(zhàn)火,居無定所,每到一個地方,依靠銀制品的顏色變化來判斷所在地是否適宜長期生存。我們不得不說這是苗族同胞的一種生活智慧。 </p><p class="ql-block"> 每一個苗族家庭都要為待嫁的女兒準(zhǔn)備一套銀飾品。古代,苗族姑娘身上穿戴的銀飾品也許就是這個家庭的全部財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從苗農(nóng)家里出來,我們到達(dá)苗族手工銀飾鍛制傳習(xí)所。里面陳列了很多精美的銀飾品,有銀手鐲、銀項圈、銀壺、銀筷子等等。</p><p class="ql-block">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是苗族民間獨有的技藝,這里所有飾件都通過手工制作而成。銀飾的式樣和構(gòu)造都是經(jīng)過了匠師的精心設(shè)計,由繪圖到雕刻和制作有近30道工序,包含鑄煉、捶打、拉絲、掐絲、焊接、編結(jié)、洗滌等環(huán)節(jié),工藝水平極高。苗族銀飾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內(nèi)涵,從品種、圖案設(shè)計、花紋構(gòu)建到制作組裝都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在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錄。</p> <p class="ql-block"> 苗銀與苗服似乎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苗族服飾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古時,男女都著“色彩斑紋布”,上身穿花衣,著百褶裙,頭發(fā)包赫色頭帕,穿船形雙鼻繡花鞋,佩戴銀飾。</p> <p class="ql-block"> 醉美鳳凰古城夜色中,不試穿下苗族服裝扮下阿妹真是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阿哥,有幸被拉入苗族婚俗禮儀中,裝扮苗族新郎與新娘拜堂成親,據(jù)說,婚禮禮成后新郎要到新娘家,打三年短工,這期間如果覺得男方誠實能干,雙方都覺得合得來,男方這才領(lǐng)新娘過日子去。當(dāng)然我們的阿哥沒時間去表現(xiàn),沒有這個福氣了。??</p> <p class="ql-block"> 九山半分水半分田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使這里的湘西紡織舉國聞名,湘西苗醫(yī)名聲鵲起,巫術(shù)也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湘西傳統(tǒng)美食也是讓人贊不絕口,鳳凰古城血粑鴨,口感香濃,口味香辣;湘西炒臘肉,口感勁道,口味香濃;湘西菜豆腐,豆香濃郁,美味可口;還有傳統(tǒng)小吃,,姜糖,綿軟滋潤,清香爽口,湘西美食讓南來北往的游客垂涎三尺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 勤勞善良勇敢好客的苗族土家族人民,用他們的歌聲迎接遠(yuǎn)方的客人,用他們微妙的舞蹈傾訴苗疆風(fēng)情,用他們赤誠的情懷抒寫出一幅醉美湘西畫卷。</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備注:這次旅游路線主要是湖南常德市、鳳凰縣、吉首市,武陵源張家界因多年前去過,此次沒去。所以此次湘西風(fēng)情沒有涉及張家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