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首詩寫于唐代玄宗末年“ 安史之亂 ”,一字一句皆透露出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如杜甫所描述,歷來被戰(zhàn)爭深創(chuàng)的總是人民,而世界人民永生難忘的離我們最近的無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場由“德-日-意”法西斯挑起的戰(zhàn)爭給世界帶來了重大損失,硝煙久久仍未散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而作為軸心國之一的日本最終也是自食惡果。日本法西斯戰(zhàn)敗后由美國進行接管,這使日本國土上空籠罩了漫長的濃霧。其中日本婦女便深受其害,至今仍“談黑色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罪孽深重的日本在二戰(zhàn)后到底經(jīng)受了怎樣的苦難?為何日本女人會尤其懼怕美國黑人?歷史的鞭子開始揮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一、勝者笑,敗寇哭,美國大兵馳騁日本境內(nè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日之間有一種無形的默契,即雙方不主動互相攻擊,原以為相安無事,至少不必“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可事實上只是美國的“一廂情愿”而已。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fā)動了對美國珍珠港的襲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這次行動是美國人意想不到的,因為在他們看來,日本進攻美國的可能性是極小的。只要日本人不自量力,世界最強的軍事國家將付出百倍的槍炮來還擊,這絕對不是一筆好買賣。況且此時的日本還深深陷在中國戰(zhàn)場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然而,被侵略世界的野心吞噬的日本軍國已經(jīng)失去了理性,他們自以為馳騁于東亞也意味著可以馳騁于世界,于是打開了潘多拉寶盒,吵醒了沉睡的猛獸,美國反擊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雖然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日本對珍珠港造成了深重破壞,使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在短期內(nèi)元氣大傷,但日本卻沒有完成作戰(zhàn)的既定目標,即美國三大戰(zhàn)艦。企業(yè)號尚未返回珍珠港,列克星頓號于幾日前剛剛出港,薩拉托加號也在圣地亞哥接受維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事實上,美國的主要戰(zhàn)力是體現(xiàn)在航空母艦上的,只要航空母艦沒有遭受破壞,以美國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之后的超高生產(chǎn)力,重回巔峰只是短時間的問題。日本的行為,正如獵人企圖用拳頭獵殺老虎而未果,發(fā)怒的老虎,后果可想而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在后來的對日作戰(zhàn)中,美國不再把自己放在旁觀者的角度,不管是出于侵奪資源的目的,還是單純地復(fù)仇,其作戰(zhàn)力度都遠比此前大。美國對日作戰(zhàn)的高潮,就是世界聞名的兩顆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不得不承認,這對于雄心勃勃的日軍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作為戰(zhàn)爭發(fā)起者,日本是盡力避免把本國當(dāng)成戰(zhàn)場的,畢竟他們的出發(fā)點就是侵略外國、獲取資源、充實本國。稱霸世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很快,日軍投降。作為戰(zhàn)勝國的美國,其在后來的國際會議上爭取到了對日本的處理權(quán)。一時間,大量美國大兵涌入日本,他們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自居,在日本享受到了無盡的特權(quán)。</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對于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日本民眾來說,美國大兵在街頭游蕩已經(jīng)成為了記憶中的固定畫面。在各大城市街頭,美國大兵既像治安警察又像外國軍人,他們像是一種權(quán)威、一把刀子,時刻在提醒著日本民眾:你們是失敗者,我們來“統(tǒng)治”你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在日本的美軍可以享受許多甚至連日本貴族都無法得到的奢侈品,就像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quán)主義一樣,可怕的是,不論對于前者還是后者,美國都欲蓋彌彰,一定要從犄角旮旯里尋出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說服人們:我們是合法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助力日本恢復(fù)民主與法治”的虛假良藥無法磨滅日本民眾內(nèi)心深處、記憶深處的傷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二、政府惡果民眾買單,日本人民苦不堪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不是日本民眾,而是日本法西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雖說日本法西斯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直接的無非是1933年開始的世界經(jīng)濟危機。作為一個狹小的島國,不論是資金還是資源,都表現(xiàn)出了對國外市場的極大依賴性。而經(jīng)濟危機的到來,大大阻塞了日本與世界的經(jīng)濟交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簡單粗暴地說:日本窮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在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日本法西加速形成。而法西斯政權(quán)一經(jīng)形成,便開始對民眾的催眠,即日本除侵略之外別無他法,自從日本便開始了窮兵黷武之路,對于日本來說,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本身就是一場豪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法西斯操控民眾心理,集中民眾財力,發(fā)動戰(zhàn)爭。戰(zhàn)勝則已,不勝,惡果最終就會又落到民眾的頭上。在戰(zhàn)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多數(shù)日本民眾的生活其實是黑暗、凌亂、不堪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在日本民眾的記憶中,美國士兵在日本的地位是比貴族還要高的,“美國人”實際上是“榮華富貴”的代名詞。原本該由貴族享受的大好資源,如今大多又由美國士兵享用。美國甚至在日本設(shè)立了一種特殊合作社,美國人可以在里面買到日本的奢侈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隨著合作社中物品的不斷增多,日本民眾對于美軍的印象不斷加深,就像美軍在自己眼前奪走本國的資源,敢怒而不敢言。憤怒的另一面,其實是怯懦,是恐懼,是對于美國的恭敬。在日本社會千百面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特殊群體:日本 慰安婦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心理上,美軍是日本慰安婦的心病。其中,美軍中的黑人更是她們的噩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三、日本“慰安所”,日本婦女慘遭其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想必日本永遠也不會想到,當(dāng)初東亞諸國的屈辱歷史會在本國內(nèi)重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日本當(dāng)局在美軍面前唯唯諾諾,極盡小人姿態(tài)。為了盡快營造聽話的形象,日本不惜成立了一個機構(gòu),招攬大量日本女性為美軍服務(wù),儼然“慰安所”。根據(jù)相關(guān)統(tǒng)計,每個慰安婦每天服務(wù)美軍的數(shù)量達到10個以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而在日本低劣的性文化里,女性的身體往往是不受愛惜的,不論是他人還是自己。在這項工作里,慰安婦不但報酬奇低,還為此染上了難纏的傳染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其中,疾病最大的源頭是美方黑人士兵??陀^來說,黑人給黃種人帶來疾病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醫(yī)療條件下。最后,迫于疾病壓力,日本當(dāng)局不得不關(guān)閉了慰安所。但是,他們卻沒有想過在這里工作的慰安婦該何去何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日本慰安婦中有相當(dāng)部分女性是賴以為生的,截斷了這條路,她們只得往社會更底層流動,變成乞丐、風(fēng)塵女子不等,有的甚至選擇了輕生。</b></p> 結(jié)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慰安婦的悲哀,實際上是日本法西斯的悲哀,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悲哀,更是美國自詡“助力日本建設(shè)”的失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戰(zhàn)爭,難道二戰(zhàn)前的日本就沒有其他挽救國民經(jīng)濟的方法了嗎?當(dāng)然有,只是他們覺得太漫長、太辛苦。戰(zhàn)爭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繁榮發(fā)展的路徑,相反,戰(zhàn)爭帶來的永遠只有破壞和傷痛,而這無盡的破壞和傷痛所釀造的苦難,終究還是會降臨到無辜的民眾頭上,不管他們是否愿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 “死神”握著鐮刀向你索命,你拼命求饒,大呼冤枉,他提醒你看看身后。你回頭,驚覺身后連著一根血淋淋的細線,線的另一頭,連著侵略戰(zhàn)爭,連著民族傷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