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老年也“瘋狂”,—冷嘎措,木雅措記行

鐘長清

<p>去里索海子或冷嘎措看貢嘎山倒影是好幾年前萌生的愿望,從游記中了解到的基本情況是:里索海子越野車可從上木居直接開到海子附近,但路很窄,很爛,到湖邊仍有一小段路要步行。冷嘎措從玉龍西村出發(fā)需要騎兩個半小時的馬到湖岸,回程可騎馬,也可自已下山。之所以遲遲沒有行動,是因為這幾年一門心思放在了阿里環(huán)線,想趁身體條件還過得去,先去遠距離、高海拔地區(qū),四川內(nèi)的風(fēng)景暫緩一緩。隨著近幾年連續(xù)幾次走阿里環(huán)線,基本上滿足了內(nèi)心的期望。今年9月的阿里環(huán)線回程至類烏齊時,馬興國老師曾提出往北上青藏線去西寧用陸巡換回他的大奔回重慶。我勸阻了他,一是走青藏線最佳分道點己過(那曲),二是說不定10月底11月初還可以駕陸巡走一趟川西。那時我想到的,其實就是去里索海子或冷嘎措?;貋砗髞磉@個念頭也就一直沒斷過,但一直沒提上日程,一是才走了二十多天,我家婆婆一人照料小孫孫很辛苦,不好意思開口再走,二是擔心馬老師家夫人是否愿意再放馬老師走(我想的就是陸巡最合適)。到11月初,這愿望更加強烈,但其間突然接到兩幅璧畫稿任務(wù),這個愿望暫時擱淺。直到中旬某天“西藏”群內(nèi)說到貢嘎山倒影,說到里索海子,說到冷嘎措,最后羅老師一句“看哪天天氣好就殺過去”算是徹底激活了我心中的想念。當晚加班將兩幅草圖定稿,第二天上午給羅老師打電話說,要走就“后天”(周五出發(fā),下周一返程,全程4天),周末出發(fā)主要還是想減輕婆婆接送孫子負擔,二是重慶己罕見連續(xù)晴了8,9天,怕走晚了變天。羅老師那邊一說好,馬上斗膽聯(lián)系馬老師,結(jié)果馬老師這邊也一拍即合。成都那邊履中老同學(xué)本來出發(fā)時間還要晚幾天,看我們已確定出發(fā)日期,也把時間提前了。至此,一次“說走就走”的行程愉快敲定。</p><p><br></p><p>本次出游行程圖(羅登云制圖)</p> <p><br></p><p>冷嘎措,貢嘎雪山的地圖位置(羅登云提供)</p> <p><br></p><p>11月20日 從重慶出發(fā)。到康定后,住進履中他們預(yù)先訂好的“速8”連鎖酒店,到晚上,發(fā)現(xiàn)下半截穿少了,又和馬老師趕到老城添置了厚型棉毛褲,手套,防風(fēng)帽等。</p><p><br></p><p>11月21日,康定~甲根壩~冷嘎措。上午10點過趕到甲根壩鄉(xiāng)亞弄村,遠遠的就看到橫在公路上的攔桿,走近一問,才知道從亞弄村到沙德那邊在全封閉修路不準車輛進入。有七,八個藏族小伙守在那里,向我們介紹可乘摩托去附近的木雅措。(許曉蓉攝)</p> <p><br></p><p>看了他們手機里的木雅措,簡單商量了一下,覺得既然去不了亞哈埡口,那就去木雅措看看也行,畢竟木雅措的倒影也很漂亮。</p> <p><br></p><p>但40分鐘摩托也不是好玩的,有好幾個人都在那個小壩子試著跑了幾圈體驗一下感覺。(許小蓉攝)</p> <p><br></p><p>一看鐘老頭的坐姿就不對??(李曉紅攝)</p> <p><br></p><p>說好價格,每人280元來回,一看天色還早,決定先回甲根壩吃午飯,下午2點前再回亞弄村出發(fā)去木雅措。</p><p>去甲根壩途中,大家邊走邊拍沿途風(fēng)景(劉履中攝)</p> <p><br></p><p>亞弄村藏寨(許曉蓉攝)</p> <p><br></p><p>河對岸的樹叢多少還保留了少量的秋色(許曉蓉攝)</p> <p><br></p><p>逆光下的樹叢,可惜已錯過金秋。</p> <p><br></p><p>到甲根壩吃飯時,餐館老板說他有一熟人可聯(lián)系包車去看冷嘎措,大家一陣興奮。但最后那人一時回不來,出飯館門正準備去亞弄村,結(jié)果巧遇上赤村的多吉,說是可以帶我們?nèi)ダ涓麓?,報價也不貴,連環(huán)保費共220。詳細咨詢了具體行程細節(jié)后,起初想第二天再去,因約好了下午要去木雅措。但后來覺得冷嘎措畢竟是本次行程重點,趁天氣好,先看冷嘎措更穩(wěn)妥。于是毅然跟隨多吉的車前往上赤村。同時告之亞弄村那邊,木雅措推遲到第二天。</p><p>開過一段路后,多吉的姐姐換乘我們的車,一路上有好幾道關(guān)卡,由于多吉姐姐是本地人,應(yīng)該早有不成文的規(guī)矩,所以暢通無阻。</p><p>途中多吉姐姐拿出手機自拍,把我也拍進去了,但拍得不好,于是用我的手機拍了一張。</p> <p><br></p><p>從甲根壩出發(fā),大約開了1個多小時才到上赤村。多吉的房子很有規(guī)模,房子很新,準備接待客人的“標準間”還在裝修之中。房前還有一寬厰?shù)脑簤?,?0余倆車沒問題。(馬興國攝)</p> <p><br></p><p>剛下車不久,多吉就為我們獻上哈達。全體成員和多吉一家合影</p> <p><br></p><p>自由活動,開心一刻(李曉紅攝)</p> <p>多吉家的門牌號(羅登云攝)</p> <p><br></p><p>停留期間,我問了多吉兩次什么時候出發(fā),因心里沒數(shù),擔心時間太倉促??炊嗉駪B(tài)自若,他心里肯定有譜。約半個小時后,隨多吉的車出發(fā)。從多吉家到摩托車搭乘點,還有40分鐘的土路,準備載人的摩托也隨之前往,土路凹凸不平,一路上塵土飛揚。(羅登云攝)</p> <p><br></p><p>到停車點后,已能看見通往冷嘎措的埡口及行人。多吉他們說有5公里,但羅老師,馬老師說頂多2公里(很遺憾由于當初并未打算記錄本次行程,好多該拍的照片沒拍)。在甲根壩時,多吉他們說搭摩托車上埡口,但經(jīng)過10多分鐘的顛簸后,摩托車停在了半山腰,目測那些彎彎曲曲,亂石遍布的便道,至少還有150米以上才能到埡口。如果是低海拔一百多米不算什么,但在4500以上的高海拔,上一百多米的陡坡對這些65歲以上,70歲以上的老頭子說來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了。</p><p>羅老師走在最前面,我跟在后面走了約20多米,便直喘粗氣,一是想早點上去心里急,二是150多斤的體重再加上裝了兩個相機的背包、腳架平添了不少負擔。再往上走了二十多米,覺得更累,于是停下把腳架打開,拉出其中一根固定好當“拐杖”,放下背包喝下幾口熱水。這期間曾大聲呼叫停留在約五十米外的摩托,企圖付錢讓他們用手拉我上去。但由于風(fēng)大,他們聽不見,沒法,只好再繼續(xù)往上艱難移步??傊晕腋杏X這一百多米是此生多次藏區(qū)旅游所有徒步中最艱辛的一次。(羅登云攝)</p> <p><br></p><p>終于爬到埡口。一到埡口就能看見直線距離20公里外的貢嘎雪山。羅老師正坐在那里拍照,我沒停留,慢慢往下去湖邊,因為我一心想的是拍倒影,怕天氣突發(fā)變化。過后想來還是應(yīng)該拍幾張再下去(劉履中攝)</p> <p><br></p><p>長焦拉近后的貢嘎主峰(羅登云攝)</p> <p><br></p><p>下到湖邊,立刻架好腳架,但發(fā)現(xiàn)最佳角度正好前面有一大片薄冰,嚴重影響倒影的呈現(xiàn)。于是另外選了一個角度,拍下第一張有倒影的貢嘎雪山。</p> <p><br></p><p>圖片下方那一大塊深色是冷嘎措東面的斜坡,知道那里為什么有幾匹馬嗎?拍攝途中我也拍到來自那個方向的馬,回來后才知道,那是來自玉龍西村的馱馬。從玉龍西村到冷嘎措約五公里,收費每人200~230元(各旅游團隊標準不一)比我們這邊搭摩托的路要平緩很多,但費時長,騎馬要近3小時。相比我們這邊回程不足一公里收費200,玉龍西村對“外來戶”是毫不客氣了??(劉履中攝)</p> <p><br></p><p>等候落日的攝影愛好者們(劉履中攝)</p> <p><br></p><p>這之前看過好多貢嘎山倒影,其中最多是里索海子,里索海子離主峰的距離23公里,比冷嘎措多3公里,可以忽略不計。但冷嘎措觀看貢嘎山造型更完美,且湖面前面的摭擋比里索海子更少。我們當天看到的視覺效果(云,山,倒影形成的總體氛圍)不算最理想,但絕對也算得上一流畫面了。特別是后來這些天從各種渠道看到的貢嘎山,整體上都不如我們那天好,幸運哦!</p> <p><br></p><p>因為當天的云層較少,這個畫面是全過程中云和山構(gòu)成關(guān)系最好的一張。由于全程都減了暴光時間(0.3~1.0不等)大部分圖片后期不增加飽和度也基本接近現(xiàn)場看的視覺效果。</p> <p><br></p><p>這是華為手機所拍,色調(diào)有點偏黃,但“日照金山”的氛圍甚至超過相機,個人認為手機有美化畫面的嫌疑,特別是在暗部的透明度方面。</p> <p><br></p><p>最后的余輝</p> <p><br></p><p>下兩圖是收好三腳架后,還想再拍,于是再放開一支當獨腳架拍攝。感光度800,光圈8,暴光時間 1/125秒,索尼A7M3。在電腦中放大看了,細節(jié)很清晰,索尼微單的確不錯。</p> <p><br></p><p>羅老師的視頻時間雖短,但屬“另類”制作,是根據(jù)一百多張單片(每5秒拍1張)合成的。(羅登云攝)</p> <p><br></p><p>熊老師的手機延時攝像,基本上把全過程都記錄了(熊焰攝)</p> <p><br></p><p>回程途中有好幾處都遇見牦?!皵r路”,不明白為什么晚上它們喜歡呆在公路上。(羅登云攝)</p> <p><br></p><p>冷嘎措的拍攝是令人非常滿意的。最令人想不倒是,熊老師往年一貫的高反,這次不但沒有發(fā)作,而是隨我們徒步登上埡口,最初還想徒步返回,騎馬到達埡口后,我倆走在一起,我感覺他走得比我更穩(wěn)當。履中更是老當益壯,硬生生走回埡口,體力真是太好了!我是想都不敢想再走上去,最后騎上一匹又瘦又小的“三類畜”,揺搖愰愰登上埡口,如馬老師所言,如果是白天拍張照片,還以為我是在“虐待動物”呢????</p><p>去時還有點想拍完后返回甲根壩,但那一百多米令膝蓋和腳指姆緊張到酸痛的下坡,再加上摩托車10余分鐘的顛簸(腳被土疙瘩撞了好幾次)再也沒返回的勇氣了,老老實實的回到多吉家晚歺,住宿。</p><p>晚餐前的空閑,大多是給家人發(fā)信息報平安。(許曉蓉攝)</p> <p><br></p><p>晚餐由多吉家姐姐為我們煮了面條,雖然面煮過了點,但味道還不錯。餓了大半天,吃什么都香。</p><p>多吉家的住宿目前只有通鋪,不過比我想象的好,比那種客廳中圍繞火爐的沙發(fā)通鋪更規(guī)范。從這個臨時通鋪的房間可以看到多吉家的樓房內(nèi)部幾乎全是木結(jié)構(gòu),比較當今以鋼筋水泥為主的都市建筑,多吉的家的木結(jié)構(gòu)顯得“奢侈”而溫暖(馬興國攝)</p> <p><br></p><p>因為要起夜,選了最靠外的鋪位。(羅登云攝)</p> <p><br></p><p>11月22日 上赤村~木雅措~康定。</p><p>多吉姐姐一大早就為我們忙碌(李曉紅攝)</p> <p><br></p><p>酥油奶茶加蕎面和麥面饅頭,愉快的早餐(許曉蓉攝)</p> <p><br></p><p>出發(fā)前,分別和多吉家合影。重慶一車4人和多吉家合影</p> <p><br></p><p>成都一車4人和多吉家合影</p> <p><br></p><p>本老頭和多吉一家合影。其實多吉的形象很好,一米八的個頭,如果穿藏裝應(yīng)該很帥。馬老師說多吉是“丁真他哥”??</p> <p><br></p><p>回程故意走得很慢,等陽光。因昨天過來時,陽光下有幾處風(fēng)景很好看。所以還開車向南去另外一條路走了一段,拍下幾處小景。</p> <p><br></p><p>做馬也悠閑??(草上飛攝)</p> <p><br></p><p>陽光越來越強烈(馬興國攝)</p> <p><br></p><p>到達昨天所見而未敢停留的地段,雖然已沒有特珠的逆光效果,但構(gòu)成關(guān)系還在。</p> <p><br></p><p>臨近岔路口,偶見一負責(zé)守路的藏民,很友好地和我們交流。(許曉蓉攝)</p> <p><br></p><p>自然要留下一幀“形象”。</p> <p><br></p><p>到底還去不去木雅措,8個人中有一半打了退堂鼓。不過考慮到昨天已說好今天要去,再說多少還是有些誘惑力,愿意去的還是堅持去吧。</p><p>回到甲根壩吃完午飯,差不多午后1點了。出門一看,天空烏云突然多起來,不禁為下午的木雅措擔心。</p> <p><br></p><p>到了亞弄村,天氣好像略有好轉(zhuǎn),先去讓卡家休息。摩托車到后,毅然出發(fā)。不過路真的是不好走。昨天的路也不好,但畢竟只有10余分鐘,今天是40分鐘!我的車主是一性格開朗的小伙子,丁真扎瑪。扎瑪?shù)谝粋€發(fā)車,開得很快。穿過無數(shù)爛路之后,出現(xiàn)一處有流水的車轍。(馬興國攝)</p> <p><br></p><p>由于泥水太多,車輪打滑,無奈只好下車步行(劉履中攝)</p> <p>馬老師不顧辛勞,拍下珍貴的視頻。</p> <p><br></p><p>臨近埡口(馬興國攝)</p> <p><br></p><p>反復(fù)折騰40分鐘后,終于到達埡口(馬興國攝)</p> <p><br></p><p>下到湖邊,找地盤擺“傢伙”。木雅措已開始結(jié)冰,陽光明顯比昨天差,但既然來了,還是耐心守候吧。</p> <p><br></p><p>遠近都有薄冰(馬興國攝)</p> <p><br></p><p>耐心的守候</p> <p><br></p><p>天晴得不正,風(fēng)大,水紋多,導(dǎo)至幾乎沒有倒影。</p> <p><br></p><p>光線不均勻有時也有特殊效果</p> <p><br></p><p>偶爾風(fēng)小時,也會呈現(xiàn)出糢糊的倒影</p> <p><br></p><p>合影是必須的</p> <p><br></p><p>臨走前拉一張近景,蘭天已經(jīng)不見了。</p> <p><br></p><p>從木雅措上埡口比冷嘎措上埡口平緩很多,馬老師走得很輕松。</p> <p><br></p><p>丁真扎馬年輕好勝,來時走在前面,開得快,回程時更快,我最后一個上埡口,又要綁腳架,出發(fā)時間晚了約一兩分鐘,但不久他就超過三輛車跑到前面去了。(羅登云攝)</p> <p><br></p><p>類似這段路,沒有石塊的地方一路狂奔,還不斷地問:“我開得快不快”,“我開得好不好”。我給他說,你開快了我心里慌,但他稍有收斂后不久還是開快車,其結(jié)果是因高度緊張反而弄得我滿身大汗。視頻中這個不是我乘坐的摩托,扎馬的摩托比這個快很多(羅登云攝)</p> <p><br></p><p>下山時老同學(xué)劉履中的背影。前面那個從車轍引水的好像是我那輛摩托車主。他雖然喜歡開快車,但上山下山都停下來主動用樹技耐心引水,主要是怕結(jié)冰打滑。</p> <p><br></p><p>大家一定對下面這張“拼圖”莫名其妙,這事真有點詭異,且聽我仔細道來:下山過那段爛路時,我慢慢往下走,丁真扎馬在后面引水,完后他把車騎到我面前說:“上車吧”。我看了他一眼,不是我原來的車主哦,丁真扎馬“國”字臉,下腮方方的(左面這位),現(xiàn)在這人“申”字臉,完全不是同一個人(類似右邊這位臉型,這是2010年在石渠收集的形象)于是我說:“我還是坐原來的車吧”?!拔揖褪恰彼f,說著把綁在后架上的腳架指給我看。由于我完全相信自己的素描眼睛,也沒聽清他在說什么,就說:“你肯定不是,他讓你調(diào)換的”?心里想的是扎馬把架子綁在他車上了,但不知什原因,他并未解釋,只是“嗯”了一聲。這時后面的車已跟來,我說好吧,抬腿騎上車,于是就有了下面一了段稀里糊涂的對話:我問:“你們倆共同使用一輛車”?扎馬答:“嗯”。他問“我騎得好不好”?我答“騎得好,剛才搭我那個小伙子也騎得好,你們倆個技術(shù)都不錯”……</p><p>當然,后來他騎車把臉也蒙上了。到了讓卡家,停下車,他把圍巾從臉上抹下來,問我“你看是不是我嘛”,我一看,國字臉又出現(xiàn)了,還真是丁真扎馬。但我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我眼力有那么差嗎?當時他的臉也是露出來的呀,難道是“高反”把腦子燒糊涂了造成視力產(chǎn)生幻覺?總之這事讓我對自己“形準”的觀察力產(chǎn)生了嚴重懷疑??????</p> <p><br></p><p>我們到了約6,7分鐘后,第二輛車才到。馬老師最后到,結(jié)果他是在后面走走停停拍風(fēng)景??</p> <p><br></p><p>山上海拔高,氣候稍晚一些,樹叢和草地還殘留了部分秋色,其實上山時更好,但都沒有停,下山馬老師痛下決心補上了</p> <p><br></p><p>大家到齊后,到讓卡家二樓喝茶。原來講下來的價格都不提了,按最初的價結(jié)了帳。來回這80多分鐘的摩托,切切實實的感到他們掙錢也非常辛苦,且風(fēng)險很大。當然,我們四位“老同志”也是冒險前往,也屬“亡命之徒”。</p> <p><br></p><p>11月二十三日 康定~重慶</p><p>原本頭晚打算住新都橋,羅老師提出怕下大雪封路,住康定更保險。于是和成都一車在新都橋分手,趕到康定樸宿酒店住下。第二天一早起來,康定果然下了小雪。(馬興國攝)</p> <p><br></p><p>雖然是小雪,但陸巡前擋風(fēng)玻璃已結(jié)滿冰塊,且很難刮開,不得已,最后是酒店工作人員端來一大盆熱水潑在玻璃上化開了冰塊。早餐后,一車4人愉快返渝。</p> <p><br></p><p>回重慶后,呷布發(fā)來了我們離開康定那天的木雅措圖像,以圖片上看,天氣比我們那天略好,但還是不太理想,而且遠遠看過去,木雅措因一場雪,結(jié)冰更厲害了。</p> <p><br></p><p>又過了幾天,木雅措就變成這樣,可見我們是剛好抓住了最后的機遇。特別是冷嘎措,若晚一天從重慶出發(fā),最后結(jié)果就截然不同。導(dǎo)用一句俗話,真是“有若神助”哦。??</p> <p><br></p><p>不過看到這個埡哈雅口的貢嘎山,這光線,這云,又讓人心癢癢的。</p> <p><br></p><p>這是呷布最新發(fā)來的圖片,這蘭色啊,啊,啊,太具誘惑力了!難道像亞哈埡口一樣,還要再去一次?</p> <p><br></p><p>這次行程,僅有四天時間,除去往返,其實只有兩天時間。從風(fēng)景的角度說,相對單調(diào),但這次行程的意義不僅僅是拍攝風(fēng)光,而是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艱辛。常常說阿里大北線艱苦,但即便是2016年的土路,也僅是坐在車上顛簸,哪像今年這樣高海拔徒步,特別是長時間坐摩托,感覺渾身都抖散架了,尾椎兩旁的骨盆回來后好幾天都一直酸痛。不過辛苦歸辛苦,畢竟有所收獲,回憶過往,又增添了一次不可忘懷的美好記憶,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