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兒時,不知道你在哪里,只是常常聽到人們喊你的名字:大同煤來了。于是,扁擔、麻袋、竹條筐、小推車......沖出了院子,擠滿了窄窄的巷子。</p> <p>如今,已把你和兒時的風箱封存成了遙遠的記憶。</p> <p>卻在冬天里憶起你冬天的暖。大同,你燃燒了自己,溫暖了世界。</p> <p>大同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徐達筑城,多爾袞屠城,命運多舛的大同。</p> <p>琵琶老店里是誰在撥動民族融合的琴弦,金沙灘上又是誰用鮮血和生命書寫忠貞的誓言。塞上城闕,大漠風煙。</p> <p>大同有龍,畫在照壁上,一龍壁三龍壁五龍壁七龍壁九龍壁。這些龍都很威風,鹿角、蛇身、駝頭、兔眼、虎口、鷹爪、馬鬃、魚鱗、鯉須……凡是世上能體現(xiàn)動物力量和健美的優(yōu)點都繪在了它的身上。即使如此,它和皇城的龍沒有兩樣,不過就是一條龍。</p> <p>龍是大同的符號、圖騰,不是畫在照壁上,而是在大同人的血脈里。大同人血液里流淌的龍才是真的龍。</p> <p>大同的城墻是一部古書,和新建的古城一樣,供人們回味它的歷史。</p> <p>武周山在大同的西邊,雖然草木稀疏,卻是一塊凈土。大同人將山巖鑿成石屋,請佛住了進去。</p> <p>從北魏文成帝復(fù)法啟開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間終結(jié),營造云岡石窟這片盛景,大致歷經(jīng)了近七十年之久,萬千雕鑿費盡工夫刻劃出的,是歷史的模樣。</p> <p>佛心向善,大同人心如佛,連躺著的大山都睡成一尊佛。他們胖頭大耳、慈眉善目,還留有波斯人和少數(shù)裔的體貌服飾。</p> <p>正如眾多佛像口角邊掛著的笑容,端莊而自信,縱是千載過后依舊動人如初。而如今依然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恢弘雄渾。</p> <p>真是不可思議,一邊是上千次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一邊是佛國的世界。戰(zhàn)馬嘶鳴、刀光劍影、槍林彈雨驚擾不了佛念。</p> <p>佛們盡管盤腿打坐、阿彌陀佛。服侍者盡情地擊鼓敲鐘,或手捧短笛、懷抱琵琶載歌載舞,一派安寧祥和。</p> <p>如是,不管你信不信佛,都得敬上三炷香,雙手合十,念叨念叨。大同是佛的世界、善的世界、和平的世界 。釋道儒理學(xué)并舉,信達雅顯玄禪宗。</p> <p>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多元文化的融合,成為了琳瑯滿目的線條與雕飾。令人目眩的,不只是藝術(shù)上的登峰造極,更有歷史、建筑、音樂等等內(nèi)容徐徐鋪展。但再堅固的巖石,也抵擋不住時間的力量。總有一些東西,在時光流轉(zhuǎn)中慢慢消逝。</p> <p>最初的大同華嚴寺雖已在戰(zhàn)爭中被毀,但從金代至清朝,華嚴寺一直在不斷被完善,反而增添了融合不同朝代特色的多樣性。</p> <p>華嚴寺寶塔地宮里供奉元代住持慧明法師的舍利子,讓世人朝奉之余,不忘前人之功。在這里佇立近千年的薄伽教藏殿與大雄寶殿,看著周圍的廢墟與高樓和來來往往的人群,人們不知會作何感想?當年營造學(xué)社的前輩們在此發(fā)現(xiàn)了遼金建筑的秘密,前人的精神通過建筑跨越時代,觸及今人,大抵也是一種永恒。</p> <p>大同渾源可并不只有渾源涼粉,永安寺的存在低調(diào)而不失內(nèi)涵。雖是始建于金代卻毀于火災(zāi),如今看到的永安寺建于元代。最具價值的莫過于正殿內(nèi)的元代壁畫,其規(guī)模之大故事之豐富和保存之完整十分罕見。</p> <p>磅礴大氣絕對是對永安寺的最好詮釋,最直觀的就是分布于各面墻上的相、法、莊、嚴和虎嘯龍吟八個大字,正殿的傳法正宗之殿牌匾也是國內(nèi)絕無僅有。出于盡可能保護文物的需要,正殿通常閉門,可由工作人員帶入?yún)⒂^,但同樣不可拍攝。</p> <p>距離永安寺幾百米的渾源縣圓覺寺塔建于金代即公元1158年,塔頂端有鐵鑄的蓮花式鐵剎,剎桿高聳,桿頂有一支鐵鳳凰,能隨風轉(zhuǎn)動,可起風標作用。這種集建筑裝飾和氣象儀器為一體的形制佛塔,世界罕見,國內(nèi)僅此一座。</p> <p>石壁何年結(jié)梵宮,</p><p>懸崖細路廟中通。</p><p>山川繚繞蒼冥外,</p><p>殿宇參差恒山中。</p><p>——天下奇觀恒山懸空寺</p> <p>夕陽西沉,彩霞滿天,靜寂中不時傳出歸巢的鳥鳴,這時的土林呈出魅影般的黛色。從日出到日落,太陽落下去,月亮爬上來,大同土林一種雄渾蒼寂的美。</p> <p>大同,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同,讀你,讀你,韋編三絕,我依然手不釋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