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來交了會員費,所有圖片都可以放在一起,但我覺得還是分上下為好。因為從今天起,一車4人中的方老師突發(fā)病情,早晨起床洗漱時,鼻子突然出血。不是一般的流鼻血,我看到的是:洗漱臺上,立面的墻面上,腳下的地面都是血,有點像噴而已不是流。接下來是堵血,聯(lián)系120,忙了一陣,120好像到不了,方老師的鼻血暫時止住。原計劃沒有打算去普蘭,但今天既然要去看拉昂措,決定順便去普蘭醫(yī)院解決方老師流鼻血的問題。</p> <p><br></p><p>9月5日 塔欽~普蘭~札達 </p><p>我們先出來吃早餐,然后給方老師帶一份回去。一出門就看到沐浴在初升陽光中的納木那尼。其實是有計劃早晨拍納木那尼的,因事出突然把這事完全忘了(記住了也不行,病情事關(guān)重大)。如果再早5~8分鐘,就是名副其實的“日照金山”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方老師稍為休整一會后,我們先去吉烏寺瑪傍雍措湖邊。前兩次沒人收費,今年疫情期間,反而有人收費了。正準備離開時,突然又想起“古稀”的優(yōu)勢,一問,果然70歲以上免費,于是重新回到湖邊拍照。</p> <p><br></p><p>我不甘離去的主要原因是,如同2017年一樣,逆光下的瑪傍雍措特別好看,藍灰色調(diào),層次豐富,而且湖面也顯得更為深遠。</p> <p><br></p><p>從吉鳥寺出來去拉昂措途中看到普蘭方向的這座雪山?,F(xiàn)場的視覺中非常醒目,走了一段后反而看不到這雪山了。</p> <p><br></p><p>臨近普蘭的村莊。也是一個經(jīng)典的拍攝點,但今天的光線和時間段并不“經(jīng)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普蘭后直奔醫(yī)院,醫(yī)院三位年輕女醫(yī)生一起幫方老師清理鼻腔中的瘀血,再塞進止血藥棉,處理完后,大家稍為放心了些。</p><p class="ql-block">回程途中拍到的拉昂措(俗稱鬼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常幸運的是,在拍拉昂措的過程中,崗仁波齊現(xiàn)身了!這是繼昨天幸運夕照后的又一次驚喜。</p> <p><br></p><p>剛拐進去札達的路不遠,被告之前面在封閉修路,需要繞道從那木如去札達,多走100公里。無計可施,只好繞道。好在翻山時,巧遇一群巖羊(?)停車拍照時,羊群也沒跑,顯得比北線的藏羚羊更不怕人,方老師還用手機拍了錄相。</p> <p><br></p><p>先是去了普蘭,后來又繞道100公里,因此到札達前天就快黑了。不過也正因為如此,讓這一路本身并不具備造型優(yōu)勢的土林在夕照下平添了幾分光彩</p> <p><br></p><p>這類光線效果,只能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p> <p><br></p><p>札達縣城就在右邊。</p> <p><br></p><p>到縣城后,仍然是直奔醫(yī)院。因方老師的鼻子在拍巖羊后好像是受冷空氣刺激,打了個噴嚏,又出血了。醫(yī)生又是一翻忙活,處理方法和普蘭大同小異。簡單晚餐后,回賓館休息。(住2016年曾住過的郵電賓館)約凌晨2點50左右,馬老師叫醒了我,說方老師又流鼻血了,比較重,叫了救護車,讓李躍陪護他去獅泉河。我一看同住一室的李躍己不見人,去急診室陪伴方老師去了。由于耳背,馬老師說的話我并沒聽明白,后來馬老師再次叫我才弄清楚,先去醫(yī)院送方老師和李躍走,我倆明早再動身。大約接近4點鐘吧,救護車載著方老師,李躍加兩護士出發(fā)去獅泉河。</p> <p><br></p><p>9月6日 札達~獅泉河 </p><p>早晨在賓館傍早餐,準備出發(fā)時,馬老師說來都來了,還是想抽點時間去古格王朝看看。我一想也是,我倒是幾次到札達,馬老師專程來札達,就這樣走了的確不忍,加上李躍微信告訴己住進醫(yī)院,有李躍陪護問題不大??蓡栴}是原先并未想到去古格,一看時間己8點零幾分,能拍到日出嗎?不管了,碰運氣吧。車開出去不久,就覺得天己很亮,應該超過日出時間了。臨近古格時,已能看到后面的山上己有依稀陽光。一到停車場,立即拿了相機直奔拍攝點,一看,陽光照在后山上還沒過來。不過老覺得很奇怪,天這么亮了,陽光怎么還照不到古堡?往東邊一看,原來是薄云遮住了太陽。真是運氣太好了——大約兩分鐘后陽光透過云層縫隙照到了古堡上。又過了不到兩分鐘,陽光沒了,而東邊的云層越來越多,即使再次出現(xiàn),也不是“日出”的感覺了。</p> <p><br></p><p>從札達到那木如有好長一段土林,但上午的光線太平淡,雖然有些土林造型也很有味道,但拍出的效果確實乏善可陳。倒是臨近獅泉河,還有了些感覺。</p> <p><br></p><p>到獅泉河醫(yī)院,立即去病房看方老師,下午由我陪伴,馬老師和李躍去訂賓館,休息,他們倆都很勞累。方老師已定好第二天回程的機票,上午9點40先由獅泉河飛拉薩,下午3點過再由拉薩飛重慶。事實上,也只有回程是最佳方案。我剛到醫(yī)院時,方老師的鼻子還較穩(wěn)定,但下午又有問題了。不得己再找醫(yī)生,再次換止血材料,再次獲得臨時的穩(wěn)定。即使是阿里首府,也沒法準確找到出血點,找到了也無法止血。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回重慶治療。</p> <p><br></p><p>9月7日 獅泉河~機場~班公措~獅泉河 </p><p>早晨送方老師去機場,其間又有些小曲折不再細表。送走方老師后,我們直接去班公湖,這是臨近班公湖的水草地。</p> <p><br></p><p>當天班公湖的天氣還是很好的,但云層缺乏節(jié)奏。</p> <p>班公湖觀景臺附近竟然有穿梭游動的魚,2016年那次沒見到,應該是季節(jié)所至吧。</p> <p><br></p><p>第一次到班公湖,又特別是邊境不靜,來之不易,留影是必須的??</p> <p><br></p><p>李躍同學這個手勢代表什么呢?祈禱和平?那要贊一個!</p> <p><br></p><p>往回邊走邊拍,拐向南面后湖面變化更豐富一些。</p> <p><br></p><p>這次終手見到班公湖的水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8日 獅泉河~改則 </p><p class="ql-block">昨晚得知方老師安全抵渝并立即去醫(yī)院做了冶療,上午又收到方老師發(fā)來的短信,大家也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從獅泉河出來天氣很好,太陽剛出來就出現(xiàn)一些藏原羚,藏野驢之類的野生動物。突然發(fā)現(xiàn)右則草地上有一只狐貍,趕緊停車抓拍,得感謝這只100~400的適馬鏡頭,雖然“狐貍”跑得很快,還是獲得較滿意的圖像效果。當然后來仔細看了,是一只孤狼而不是狐貍。</p> <p><br></p><p>從獅泉河到尼瑪是兩天的路,這兩天也是野生動物出沒較多的兩天,所以索尼A7M3換上了100~400的鏡頭。果然不久又看見一大群水鳥,看外形應該是野鴨之類。</p> <p><br></p><p>水鳥很機警,稍一靠近就起飛。</p> <p><br></p><p>飛起來的畫面感覺還是很好的。</p> <p><br></p><p>接著又是藏原羚(俗稱“白屁股”)</p> <p><br></p><p>約下午2點半到了鹽湖,我們原本打算去湖邊看看,碰巧遇到鹽湖藏民的聚會,自然免不了要去看看?,F(xiàn)場有兩隊藏民在“跳歌莊”。</p> <p><br></p><p>鹽湖藏民的服裝和雄巴一帶類似,都屬于造型大氣,色彩濃艷一類,跳起舞來很好看。</p> <p><br></p><p>又到一個不知名的湖,獅泉河至尼瑪這一段國道以前沒走過,事先也沒做“功課”,除鹽湖,洞措湖外,其他湖都叫不出名。</p> <p><br></p><p>湖水的顏色近似碧綠。</p> <p><br></p><p>藏野驢,離我們很遠,400的焦段也嫌短了??</p> <p><br></p><p>9月9日 改則~尼瑪 </p><p>從改則出來大約9點過,在一彎道處忽然發(fā)現(xiàn)右邊一標牌寫有一寺廟(當時覺得記住了,但過后就忘)只9公里,于是決定去看看。寺廟不大,建筑風貌樸實無華。</p> <p><br></p><p>拐進來還有一個目的,想去著后面那座雪山。車開到一小山坡頂上,離雪山很近,但山腰以下還是被前面的山擋住了。</p> <p><br></p><p>結(jié)果回到主公路開了一段后,才發(fā)覺視野更為開闊。路過一小水塘,本來己開過了,馬老師突然叫道:“倒影!”于是又調(diào)頭回去,拍了一陣有倒影的雪山。最初見到這雪山很欣喜,以為是“冷布崗日”。后來一想,哪有離公路這么近的冷布崗日?再說也沒見到“峰”哦?;貋砗笠徊椋?,離冷布崗日峰差了十萬八千里??</p> <p><br></p><p>幾只“閑庭信步”的藏羚羊,像是一家子的感覺。</p> <p><br></p><p>遠遠地就看見了公路傍的野驢,我們慢慢減速,停車,終于拍到一群本次北線之行最近的藏野驢。</p> <p><br></p><p>很普通的紅泥小水函,蘭天白云之下也吸引我們停了車。</p> <p><br></p><p>到尼瑪才下午4點,找好住宿之后,我提議晚飯前先去達則措看看,百度地圖只有30多公里,很方便,于是驅(qū)車前往。開出去才幾公里,就見一去湖邊的車轍印,于是果斷沿車轍開到湖邊,近距離拍攝最西端的達則措。這地方來的人肯定很少,因為離地圖所示的達剛措還有20多公里。</p> <p><br></p><p>湖中類似沙丘的乳白色堆砌物我沒弄清楚是什么。沙丘不會有那么堅實的,輪廓分明的造型。(此刻再次感受到?jīng)]無人機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意到對岸那個三角形的巖石嗎?那是達則措較明顯的標識。天氣不好時,別的東西看不明確,但只要見到那“三角形”,就知道是達則措。</p> <p><br></p><p>9月10日 尼瑪~班戈 </p><p>昨天已拍過達則措西端,今天一出發(fā)就往前開,30公多里后,見到地圖上所示的達則措,實際上已接近達則措東端。草地上立有一大石塊,沒細看寫了些什么,但沒有常見的讓人“打卡”的“達則措”三字。見草地有車轍,沿車轍又到了湖邊,早晨的感覺和昨下午完全不一樣。</p> <p><br></p><p>這個三角形是我三次拍攝達則措最醒目,最清楚的一次。</p> <p><br></p><p>往前不到一個小時,到達恰規(guī)措。</p> <p><br></p><p>遺憾的是光線太正太平淡。合適的云層的確是活躍畫面的最佳調(diào)節(jié)劑。</p> <p><br></p><p>又開過一段之后,色林措已收納眼底。今天連續(xù)四個湖,一個接一個,都可以下到湖邊,這就是驢友們常說的“一措再措”。接近湖邊時,剛好遇上一大群羊到湖邊飲水,靜靜的湖面頓時充滿生機。</p> <p><br></p><p>離開湖邊回主路途中,又遇一小群藏羚羊。</p> <p><br></p><p>如2018年樣,照樣把車開有藏民收票的觀景區(qū),把車開到半坡,居高臨下觀湖。此刻,湖水之藍,藍到不可思議。</p> <p><br></p><p>因覺得光線太頂,云層也稀少,于是下到車內(nèi)休息了約40分鐘。再上坡觀看,隨著云層增多,湖面顏色也隨之變化。</p> <p><br></p><p>傍邊的錯咢湖烏云越來越多。</p> <p><br></p><p>大有暴雨將至的感覺。</p> <p><br></p><p>感覺拍得差不多了,下山往班戈走。色林措的東南面離公路最近,這時天空的云層更多了,湖水也由最初的寶石藍變成了蘭灰色。</p> <p><br></p><p>開出一段后,看到這個帶狀的碧綠色湖面,估計還是色林措的“衛(wèi)星湖”。</p> <p><br></p><p>9月11日 班戈~圣象天門 </p><p>去圣象天門要預約,這是昨天晚飯時才知道的。隨即李躍在網(wǎng)上訂票,只有13號的了,要整整等兩天。后來說有議價票,一問也售完。沒法,我己打主意怎么直接返程了,后來馬興國老師找了他在成都的一位搞旅游管理的朋友,曲線救國,說第二天能夠進景區(qū),這下大家心里多少有了點希望。第二天到景區(qū)大門,又一波三折,等了一個多小時,最后終于放行,大家心里甭提多高興了。具體詳情我耳背根本弄不清,反正是順利過了兩道關(guān)口,直接把車開到停車場,收拾行頭,爬坡,拍照。</p><p>先不說經(jīng)典的圣象天門,納木措北岸的風景比扎西半島豐富很多。</p> <p><br></p><p>感覺四處都有好景可拍。</p> <p><br></p><p>期盼己久的圣象天門。</p> <p><br></p><p>自然橫幅也必須有一張。</p> <p><br></p><p>半坡上看過去的圣象天門。</p> <p>通過不懈努力獲得的成果,馬老師,李躍分別宣告來之不易的勝利。</p> <p><br></p><p>本老頭恐高,不敢造次,就連拍攝巖壁下的景色,也只有先把身子擱穩(wěn)了,再探出頭去拍????</p> <p><br></p><p>下到湖岸環(huán)顧圣象天門周邊的景觀。</p> <p><br></p><p>看看時候差不多了,懷著十二分的滿足,啟程返回景區(qū)大門。途中看到的這個小島,估計是東南岸的札西半島,但不能確定。</p> <p><br></p><p>走到這個角度,才覺得真的是扎西半島。因為在電腦上放大看,能看到兩山之間靠湖邊那個白塔。</p> <p><br></p><p>行程還沒有完結(jié),但我覺得記錄的行程可以到此為止。因為此次行程的主要目標還是阿里環(huán)線,從山南至羊湖東岸經(jīng)定日—薩嘎—塔欽—班公湖—改則—尼瑪—班戈—圣象天門,這個行程己圓滿結(jié)束。另一原因則是自那曲過后,趕路的時候居多,除孜珠寺還留有不錯的印象外,江達,昌都,四川境內(nèi)的德格,甘孜都不再有新鮮之感(當然天氣不如意也是一個原因)因此,在我心目中,至圣象天門劃一句號是最完美的選擇。</p> <p><br></p><p>最后,本次行程四位成員依次“亮相”。</p><p><br></p><p>方更新(右男),我多年的老朋友,從2010年起多次結(jié)伴外出。有他在,不擔心坐駕有什么小毛病之類。我比他年長,但大多時間是他在關(guān)照我。很遺憾的是由于健康的原因,這次未能走完全程。</p> <p><br></p><p>馬興國,第一次和我們同行,剛毅的形象盡顯尚未完全消失的軍人氣質(zhì)。印象中,車速稍快但很穩(wěn)。從薩嘎至塔欽到達時由于時間充足,瑪傍雍措和崗仁波齊都有令人滿意的收獲。而圣象天門最終獲得準入許可全靠馬老師的努力,讓我們一道取得最完美的結(jié)局。</p><p><br></p><p><br></p> <p><br></p><p>李躍,我47年前在理縣薛城小學的學生??傮w感覺是生命力強(高原上也能喝酒的人生命力非凡)生活中不拘小節(jié),具體事例:擁有一部佳能70D相機,但變焦已壞,只能靠手扯變焦,但他完全不在意,把同行的另外幾位長槍短炮者“藐視”了??</p> <p><br></p><p>鐘老頭本次行程最滿意的“生活”照(馬興國華為手機拍攝),身后是日落前的岡仁波齊。本來一車4人都有類似構(gòu)圖的留影,不過我就“近水樓臺先得月”了。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