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一步:牡丹老桿部分的用線是臨摹時需要重點體會的地方。因為這張作品中的老桿較為粗壯,所以,勾線的工具選用了較為粗壯的狼毫筆“小蘭竹”。在勾勒老桿時,較多的采用了側(cè)鋒用筆,同時也保持著較快的筆速,在某些局部甚至故意的表現(xiàn)出“飛白”的效果。這些,都是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出老桿粗壯、蒼澀的質(zhì)感。</h3></br><h3> <h3>第二步:背景畫面整體平涂微偏紅的仿古底,用色要薄。淺色花頭和花苞平涂淡鈦白,用色不要過厚,不要遮蓋住墨線。藍色花頭和花苞用淡青灰色整體平涂。正葉平涂酞青藍加頭青,可薄色平涂兩次。中葉平涂三青。反葉、花房、莖、小嫩葉平涂四青。托葉、芽苞平涂汁綠色。老桿平涂淡墨。黃額絲雀鳥的額頭、胸腹、尾下復羽、尾羽的反面平涂鈦白后再由上到下整體罩染藤黃。背羽肩羽等處罩染淡墨,復羽、飛羽、眼珠、喙平涂淡墨。</h3></br><h3> <h3>第三步:淺色花頭和花苞用三綠加少量翠綠色統(tǒng)染,根部重,到邊緣染開。藍色花頭和花苞用淡花青統(tǒng)染,花房處和正瓣根部可統(tǒng)染量次,花苞和反瓣用色稍淡。正葉統(tǒng)染淡墨青色三次左右,主要集中在葉筋根部和花頭下方。遠處正葉用色要淡些,統(tǒng)染兩次。中葉用花青統(tǒng)染兩次,注意葉子之間的遮擋關系。反葉、花房、莖、小嫩葉用淡花青統(tǒng)染。托葉、芽苞的葉尖倒染淡朱磦。老桿用淡墨皴染老桿暗面。黃額絲雀鳥的胸腹等黃色部分分染橘黃色,飛羽等處平涂淡墨留水絲,背羽、肩羽、冠羽后部分染淡墨。眼珠及上喙也分染淡墨。爪平涂淡墨。</h3></br><h3> <h3>第四步:將紙張整體打濕,淡花青烘染畫面背景。淺色花頭上方和正葉下方要多次來染。遠景用色稍淡。淺色花頭和花苞用淡草綠分染,注意花瓣相互間的掩映關系,分染面積不要過大,花苞要表現(xiàn)出圓球感和花頭固有色,反瓣邊緣留水線。藍色花頭和花苞用花青色分染花頭,反瓣和花苞用色稍淺,邊緣留水線。干后花頭反瓣邊緣和正瓣亮面提薄鈦白,面積不要過大。正葉分染墨青色,重色位于最下層主筋處和花頭下方,最暗處可多次分染。遠景正葉分染兩次,不要過于強調(diào)結(jié)構(gòu)。中葉用花青分染主筋。反葉、花房、莖、小嫩葉用淡花青分染,注意萼片對莖的遮擋,采用染低法來畫。薄鈦白提反葉葉尖和小嫩葉的反葉。托葉、芽苞用淡曙紅分染葉尖。老桿用鈦白皴染老桿亮面。黃額絲雀鳥的所有黑色部分用中墨縮小面積分染,黃色部分亮部提染粉黃,白色部分暗部分染淡赭色,亮部提染鈦白。</h3></br><h3> <h3>第五步:老桿出枝位置和藍色花苞處用青灰色多次烘染。藍色花頭后面的背景用墨青小筆分染。淺色花頭和花苞,花頭整體提鈦白,反瓣用色稍厚,面積略大些,正瓣主結(jié)構(gòu)的亮部也要多次提粉。藍色花頭和花苞用墨青色小面積提染正瓣根部和花房最暗處。反瓣繼續(xù)倒染鈦白。正葉從葉尖向根部倒染頭青,距離我們近的幾片正葉可多次來染,注意不要壓蓋墨線。中葉用淡墨青小面積提染后,葉尖提染淡中黃。反葉、花房、小嫩葉用淡花青提染后,尖部提淡中黃。莖的亮部提染五青。老桿用濃鈦白皴染老桿最亮處。</h3></br><h3> <h3>第六步:將畫面整體打濕,板刷輕輕洗去畫面上的浮色,將畫面左上角反復洗刷削弱,可微透出紙白。淺色花頭和花苞的正瓣根部和需要點蕊的位置小面積提染淡墨綠,花頭再次提染鈦白。濃粉黃點花蕊,濃鈦白勾花絲。藍色花頭和花苞整體罩染酞青藍,到花瓣邊緣處染開。干后反瓣小面積提染濃鈦白,正瓣最亮處提的鈦白略薄。柱頭提染濃鈦白后,朱磦復勒。濃濃粉黃點花蕊,注意蕊之間的大小疏密變化,濃鈦白勾花絲。正葉的最低層葉子統(tǒng)染淡花青,中墨復勾模糊的主筋,再用曙紅復勾中間的主筋,勾遠景時曙紅用色要略淡。中葉近處的幾片葉子尖部再次提染中黃。反葉、莖、小嫩葉、托葉用板刷輕輕洗刷。老桿用淡墨點苔,襯濕注入頭綠。黃額絲雀鳥黑色部分中墨絲毛,黃色部分濃鈦白絲毛再整體罩染藤黃。白色部分濃鈦白絲毛,羽筋也用鈦白復勾。喙中墨畫鼻孔,復勾嘴尖。焦墨點睛,濃鈦白點高光。爪用中墨細心填寫,前、左、右三邊留水線,爪墊勒染淡墨,爪尖重墨提勒。</h3></br><h3> <h3>附作品構(gòu)圖分析</h3></br><h3>從作品的構(gòu)圖解析示意圖中能明顯的看出,這是一張典型的“倒垂傾瀉式”的“反S形”樣式,這種構(gòu)圖最顯著的優(yōu)點就是整體均衡性很好。本作的主線一為從畫面左上部分斜伸而出的一條老干,生長至畫面右方時,突然回旋轉(zhuǎn)向至左下部分,此部分為主線二,因為老干在此部分逐漸變細,為了能和主線一相抗衡,這里特意繪制了幾組中等粗細的老干。隨后繼續(xù)下行至畫面的左下部分,再從畫外生長出兩朵盛開的花頭,組成畫面的主線三。這三根主線就是畫面的動態(tài)組成,這也是我們在最初的起稿時,需要首先確定的。其余的花苞走向、葉莖走向包括禽鳥的走向等,都是與主線或順或破,起著豐富、活躍畫面的作用。</h3></br><h3> <h3>資料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wB9W2K8oF0MH-L9sh4s1Q"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