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u>7月25日——游賞花東海岸風(fēng)景(三仙臺、北回歸線標(biāo)志、石梯坪、太魯閣國家公園,參觀大理石加工廠,乘臺鐵至蘇澳新站,晩上入住宜蘭山泉大飯店)</u></b></p> <p> 臺灣的地名很容易記,臺北當(dāng)然在北部,臺中、臺南與臺東可以很方便地在地圖上找到。這些地方我們都經(jīng)過,就意味著我們已經(jīng)把臺灣差不多轉(zhuǎn)遍了。(到南投時經(jīng)過臺中,到高雄時經(jīng)過臺南)。7月25日一早,離開知本溫泉區(qū)不久我們就到了臺東,之后一路沿蘇花公路欣賞著名的東部太平洋海岸風(fēng)景。</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臺灣東海岸海天一色的絕美風(fēng)光,邊上就是蘇花公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注意圖上標(biāo)示的沿半山腰上狹窄的舊公路,現(xiàn)在已不使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現(xiàn)在新的蘇花公路平坦,彎道處都有護(hù)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沿途風(fēng)景</span></p> <p> 花東海岸是臺灣唯一兼具山海之美、島嶼之勝的風(fēng)景區(qū),主要以純樸自然的海岸風(fēng)光、浩瀚無垠的大海引人入勝,它被譽(yù)為臺灣的最后一片凈土。由于有高高的山脈作為屏障,臺灣許多軍事設(shè)施和戰(zhàn)機(jī)都藏于此地。</p> <p> 地圖上看,從臺東開始一直到花蓮,沿海幾百公里都是東部海岸風(fēng)景區(qū),這樣長的風(fēng)景區(qū)是很少見的(南起臺東卑南溪口,北至花蓮溪口,全長約180公里,背山面海,景色如畫,是臺灣一千多公里海岸線中最美的一段)。風(fēng)景區(qū)的景點(diǎn)主要有:小野柳、水往上流、阿美族民俗中心、三仙臺、石雨傘、八仙洞、北回歸線、秀姑巒溪、石梯坪、太魯閣國家公園等二十多處賞景地點(diǎn)和休憩區(qū)。所有的旅游中心,都有解說教育展示或多媒體簡報室,介紹區(qū)內(nèi)的自然及人文資源。我們僅去了其中的三個地方——三仙臺、北回歸線、太魯閣。</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臺灣綠島</span></p> <p> <b>綠島:</b>離開知本后,我們的車一路沿著海岸線開往三仙臺,沿途的花東海岸線和太平洋風(fēng)光美不勝收!不久就到了臺東,導(dǎo)游提醒大家往東側(cè)海面上瞭望,那有一座綠島,它位于臺東東方約33公里的太平洋上,舊名雞心嶼、青仔嶼、火燒島。島身呈不等邊四角形,南北長約四公里,東西寬約三公里,面積約十六平方公里,為臺灣眾多附屬島之一。島內(nèi)山丘縱橫,最高點(diǎn)為火燒山,高度280米,東南臨海處多為斷崖。</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臺灣綠島(俯視圖)</span></p> <p> 1970年在綠島設(shè)立了感訓(xùn)監(jiān)獄,將臺灣各監(jiān)獄的政治犯遷移至此集中監(jiān)禁,1987年裁撤。</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通往綠島的棧橋</span></p> <p> 綠島的海水溫泉是世界上兩個著名的海水溫泉之一,另一個在意大利。我們小時候曾經(jīng)聽過的臺灣歌曲《綠島小夜曲》,就是描寫的這里。如果時間允許,應(yīng)該在綠島駐足一日,可以領(lǐng)略綠島風(fēng)貌、體驗海水溫泉、回味小夜曲的浪漫……可惜由于時間緊迫,我們沒能登島。</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海邊睡美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近觀睡美人,瞧那頸部,還真像</span></p> <p> <b>三仙臺:</b>繼續(xù)前行就到了三仙臺,三仙臺實(shí)際上是一個離岸小島,通過八拱跨海步橋與岸連接,據(jù)說因島上有三塊巨石,而且八仙中的呂洞賓、鐵拐李、何仙姑曾登臨此島而得名。</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臺東三仙臺全景</span></p> <p> 三仙臺是花東海岸線上最美的景觀之一,太平洋碧波蕩漾,離岸小島與八拱跨海步橋形成了一幅海景美圖,這一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共同組合成的仙境,吸引了眾多旅客在此駐足。</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八拱跨海步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游人眾多</span></p> <p> 這里的海水很美,海水呈現(xiàn)出淡綠、淺藍(lán)、深藍(lán)、墨黑等不同的顏色,層次分明,每一個顏色都標(biāo)志著海的不同深度??拷哆叺牡胤椒浅F教?,水際線往外推幾百米后,便是垂直的海溝,深不可測。越往外的海域,水越是呈現(xiàn)深藍(lán)和墨黑的顏色,顏色越重,海溝越深。</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層次分明的海水顏色</span></p> <p> 有特色的是,這里不是沙灘,而是由無數(shù)的鵝卵石構(gòu)成的石灘。這些卵石都是經(jīng)過多年海水沖刷風(fēng)化后形成的,絕對是天然按摩石灘,太喜歡這些卵石了,但導(dǎo)游一再強(qiáng)調(diào)不能帶走。</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太平洋海水中的鵝卵石,還有多種顏色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完美的組合——藍(lán)天白云、離岸小島、八拱步撟、色彩分明的海水、還有那淺灘上的鵝卵石</span></p> <p> 八拱跨海步橋游人可以上去,上上下下的走橋梯就可以到達(dá)那個小島??蓪?dǎo)游再三叮嚀,一定不能走過去,否則三個小時都回不來的,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只好望橋興嘆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近觀八拱跨海棧橋</span></p> <p> 在這里可以自由活動一段時間,對于我們這些來自內(nèi)陸的游客而言,見到大海,而且是世界第一大洋,別提多高興了。來到海邊就挽起褲腿下水,與浪花嬉戲,盡情享受著海岸陽光的沐浴……并開始了各種擺拍。</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下水玩耍,開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我站在太平洋上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置身大海、擁抱太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享受海岸陽光的沐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太平洋海岸留下我們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海邊鵝卵石灘上曬曬太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戀戀不舍地離開大海,從海岸一直延伸出來的鵝卵石道(注意:照片最右側(c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我也在天然按摩步道上走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以太平洋為背景</span></p> <p> <b>北回歸線:</b>接下來我們到了北回歸線標(biāo)志碑。北回歸線即北緯23度26分緯線,這里是太陽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這一天,這里能受到太陽光的垂直照射,如果在這里豎一根垂直的旗桿,在當(dāng)?shù)貢r間12點(diǎn)整,這旗桿的影子就只有一個點(diǎn)(立竿無影)。北回歸線還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沿途風(fēng)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遠(yuǎn)觀北回歸線標(biāo)志碑,壯觀醒目</span></p> <p> 北回歸線穿過臺灣的澎湖、嘉義、南投、花蓮四縣,臺灣島的東、西各立一標(biāo)志碑。我們看到的是東標(biāo)志碑,它正好在公路邊,西面是連綿起伏的大山,東面是浩瀚無際的太平洋,北回歸線標(biāo)志碑就建在大山與海岸間的平地上。據(jù)介紹,它建于1908年,高約20米,為一塔形圓柱狀石碑建筑。分南、北兩部分,中空,東西向貫通,象征北回歸線從此穿過。在頂部,南北兩部分交合,上面筑一圓球體。石碑南北兩面浮雕“北回歸線”四個大字,標(biāo)志碑石臺上刻有“北緯23度27分6秒,東經(jīng)121度29分47秒”等字樣。碑體通身刷成白色,在蒼翠的群山、蔚藍(lán)的大海、綠色的草地映襯下,格外醒目……這一切,被我們攝入自己的相機(jī)。</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北回歸線標(biāo)志碑既是天文、地理的一處坐標(biāo),也成為了太平洋畔的一道獨(dú)特風(fēng)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喏,這就是具有重要地理意義的北回歸線標(biāo)志塔??伎寄悖航Y(jié)合文字說明及照片上太陽光線和物體投影,請回答,我此時站在塔的什么方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終于到達(dá)北回歸線標(biāo)志塔了,早就熟知你了,但平生第一次看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站在分界線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面山背海而立(我面對著正西方,背對著正東方),我的右手是北溫帶,左手是熱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站在塔南,感受熱帶陽光和花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熱帶與北溫帶交界的太平洋</span></p> <p> 離北回歸線不遠(yuǎn),就是秀姑巒溪和石梯坪景區(qū),這里沒有停車,只是隔窗瞭望。我們先看見秀姑巒溪的入???,溪的入口處有一座紅色拱式單孔長橋,猶如長虹橫跨河面,取名“長虹橋”。</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長虹橋</span></p> <p> 秀姑巒溪是臺灣東部的第一大河流,也是東南部唯一一條切過海岸山脈的河流,以前一直聽說它很美,果然如此,這是它的入???。</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秀姑巒溪的入海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航拍的秀姑巒溪,從臺中山地蜿蜒曲折向東流入太平洋</span></p> <p> <b>石梯坪:</b>是石門附近、花蓮縣豐濱鄉(xiāng)石梯灣南側(cè)尾端一處潛水及釣魚的絕佳場所。花東海岸公路至此偏離海邊,中間被梯田阻隔,形成不一樣的田園景致。光緒年間,統(tǒng)領(lǐng)吳光亮率兵開路時,在東海岸一帶,看見沿岸的巖盤突伸入海,長短不一,像一排排階梯一般,故稱此地為石梯。這一地區(qū)有兩層以上的海蝕平臺,隆起的珊瑚礁觸目皆是。特殊的壺穴突出于地面,狀似桶形浴盆,造型獨(dú)具趣味。巖石上則遍生各種海洋植物,景觀十分豐富。</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果然很像排排長短不一的階梯,石梯名不虛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花東海岸公路在這里偏離海邊,中間被梯田阻隔</span></p> <p> 這是一片面積較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地形十分明顯,壺穴景觀造型獨(dú)具。站在海岸邊,一邊觀看怪石,一邊傾聽海濤拍岸,那是一種獨(dú)特的享受。</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壺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海天一色的太平洋</span></p> <p> 隨后,我們經(jīng)過花蓮市,來到了太魯閣國家公園景區(qū)。</p> <p> <b> 太魯閣國家公園:“</b>太魯閣”也是原住民的語言,意思是“偉大的山脈”,這里現(xiàn)在成了“國家公園”。公園很大,分為生態(tài)保護(hù)區(qū)、特別景觀區(qū)、史變保存區(qū)、游覽區(qū)及一般管制區(qū)五個區(qū)域,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我們實(shí)際上只能游覽沿東西橫貫公路(是臺灣唯一的一條東西向橫貫公路)花蓮這邊的一段,即太魯閣峽谷的景色。</p> <p> 說起橫貫公路,導(dǎo)游把我們帶入了那個非常的年代。上個世紀(jì)的六十年代吧,到臺灣的老兵們開始陸續(xù)退伍了,如何安頓他們成了嚴(yán)重的問題。蔣經(jīng)國決定組織這些老兵們搞基礎(chǔ)建設(shè),開路架橋。這樣,經(jīng)過太魯閣的花蓮至臺中公路,就進(jìn)入了建設(shè)階段。他們要在懸崖峭壁中開一條通道出來,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著險峻的群山峽谷斷崖,當(dāng)時的老兵們只能用斧頭砸、用炸藥炸等辦法,一段段地鑿開了這段道路,工程干下來,老兵們死傷數(shù)百。前幾年,臺灣發(fā)生了強(qiáng)烈地震,這條公路受到了很大破壞,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完全修復(fù)。所以,東西橫貫公路也被稱為老兵的生命之路。</p> <p> 我們的旅游車沿公路蜿蜒前行,不時地鉆入山洞,直到一個叫做“慈母橋”的地方才停下來。下車后我們看到,這是一座以白色大理石為護(hù)欄的紅色大橋,橋頭橋尾各設(shè)有一對白色大石獅。橋中間矗立著兩根高大的紅色鋼梁,兩邊各有四對紅色的鋼繩牽扯。據(jù)介紹,這座橋也是多次修建,多次被臺風(fēng)、山洪所毀。橋下著名的立霧溪在此有近九十度的轉(zhuǎn)彎,與其支流著西溪交匯。著西溪河床上,堆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大理石,經(jīng)過溪水刷洗后顯得特別干凈,東側(cè)橋頭建有“慈母亭”。</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慈母橋(照片左側(cè)為“慈母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橋下立霧溪在此有近九十度的急彎</span></p> <p> 從慈母橋向東望去,我們看到了壯觀的太魯閣大峽谷景色。由于地殼的隆起作用及立霧溪河水的不斷侵蝕切割,使大理石巖層外露,峽谷兩側(cè)懸崖萬仞,奇峰指天,山壁陡峭,怪石嶙峋。而谷中溪曲水急,林泉幽邃。</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太魯閣大峽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立霧溪河道遍布外露的大理巖石</span></p> <p> 導(dǎo)游說,慈母橋以西的道路現(xiàn)在不通了,所以不能再前進(jìn)。而且最美的地方應(yīng)該是我們來時經(jīng)過的燕子口和九曲洞。遺憾的是,由于道路障礙我們不能親臨,只能聽導(dǎo)游介紹給大家。</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燕子口</span></p> <p> 燕子口地勢險峻,兩岸斷崖凌霄壁立,仰望天空,如坐井中。崖角清流蕩漾,巖石皆為大理石,紋理如繪,洞穴累累。春燕結(jié)巢于洞穴,晝間成群飛舞,為恬靜峽谷增添了勃勃生氣,燕子口之稱因此而起。</p> <p> 九曲洞全長兩千米,為了讓游客能更好地欣賞峽谷的壯觀與美麗,當(dāng)局特另開一條步道,實(shí)行人車分離。在進(jìn)入洞口處,每人領(lǐng)到一頂安全帽,管理者要求游人不得進(jìn)入紅線以外,即禁止走到?jīng)]有頂部掩護(hù)的路邊去。為什么要求這樣嚴(yán)格?因為即使是這樣,仍然發(fā)生過兩名游客被滾石砸傷,一名游客被砸死的慘劇。</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九曲洞(因時間關(guān)系,我們沒能親自感受,只是遠(yuǎn)觀)</span></p> <p> 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嘆為觀止。游客小心翼翼地進(jìn)入洞口,曲折迂回在山洞中行走,仿佛有繞不完的彎路,以“九”形容,故曰“九曲洞”。</p> <p> 游客沿洞壁行走,可清晰看見當(dāng)年開鑿橫貫公路時敲打鉆子留下的鑿痕,以及早年日本人為開采立霧溪砂金,在巖壁所開鑿的狹窄采金路跡。九曲洞時而是全封閉的,時而是半封閉的,在半封閉的洞中,可以欣賞峽谷奇觀,傾聽溪水咆哮。</p> <p> 旅游車走到長春橋附近再次停下來,這里有為紀(jì)念修路英雄們而建的“長春祠”,它建在青山碧水之上,英雄們也得以安息了。</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長春祠,可見其建在青山碧水之上的高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修建橫貫公路、長春祠簡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站在長春橋上看對面的長春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不同角度看英雄</span></p> <p> 離開太魯閣之后,我們參觀了當(dāng)?shù)氐拇罄硎S,主要是大理石產(chǎn)品和貓眼、七彩石聚寶瓶等。物件超貴,不建議在那兒買東西。</p> <p> 從大理石廠出來不久,我們就要改乘臺鐵至蘇澳新站的火車?;ㄉ徥形挥谂_灣東海岸的中部,要繼續(xù)北上到臺北,傳統(tǒng)方法是乘旅游車走沿海公路??墒菍?dǎo)游說,這段路很險,很顛簸,而且要費(fèi)時三個小時,所以我們的旅游安排是乘火車。其實(shí)從臺北出發(fā)再回到臺北,有繞島火車,當(dāng)然不會有人這么繞,因為乘火車無法更好地沿途觀景,所以旅游基本上都是乘大巴走沿海公路。</p> <p> 從花蓮到宜蘭,一般走全長118公里的臺灣蘇花公路,此段公路中絕大路段貼著太平洋海岸而建,因沿線可觀賞到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崖,所以是一條世界聞名的景觀公路。</p> <p> 由于蘇花公路沿線常發(fā)生塌方,導(dǎo)致車輛失事跌進(jìn)萬丈深淵的太平洋中,故蘇花公路也是一條危險的奪命公路,在國際上有著“最美麗的死亡公路”之稱。</p> <p> 為安全起見,現(xiàn)在臺灣官方要求旅行團(tuán)的大巴只載著游客的行李,從花蓮駛向宜蘭,而游客全部改乘蘇花鐵路小火車前往。</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這就是旅游大巴把我們送到大理石廠后,由司機(jī)駕駛著獨(dú)闖危險、行駛了三個小時的蘇花公路</span></p> <p> 由于2010年發(fā)生了蘇花公路事件,所以為了避開危險的蘇花公路,導(dǎo)游都會按照官方要求建議旅游者搭乘蘇花火車?yán)@行,體會一下臺灣火車的獨(dú)特之處。所以我們將在“新城(太魯閣)”車站乘坐臺灣蘇花(蘇澳~花蓮)鐵路小火車,前往宜蘭縣的“蘇澳新站”。車票極便宜(臺幣182元),搭乘火車的人數(shù)也比較少,每節(jié)車廂大多為旅游者。此旅游線路保障是最安全舒適快捷的,也使旅客在行程方式上變得豐富多彩。</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這是我們要乘坐的蘇花小火車的起始站——新城(太魯閣)車站</span></p> <p> 新城車站地處花蓮新城鄉(xiāng),新城的名氣并不響亮,但因傍靠著名的花蓮太魯閣風(fēng)景區(qū),所以車站名也加上了太魯閣三字。</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我們乘坐的蘇花小火車的終點(diǎn)站——蘇澳新站</span></p> <p> 臺灣的火車行進(jìn)速度不是很快,我們也就十分悠閑地享受一下慢生活節(jié)奏吧?;疖噧?nèi)部十分干凈整齊,沒有擁擠,也沒有在車上賣各種食品的現(xiàn)象,每個前排座位上都有踏板供人們踏腳用,而本身的座椅也是可以調(diào)節(jié)的?;疖噧?nèi)的設(shè)施也比較齊備,如廁所是可以移動的門,空間很大,干凈舒適,去臺灣旅游的游客不妨坐一下火車,這也是不錯的選擇。</p> <p> 在車上,還遇到幾個男孩子,看似中學(xué)生的模樣,結(jié)果他們回答說自己是“兵哥哥”,原來他們都是正在服兵役的大學(xué)生。在臺灣,凡年滿19歲~45歲男子,只要身體健康合格,都要義務(wù)服兵役。義務(wù)兵的服役期限早年為一年六個月,后逐次改為一年。</p> <p> 火車平穩(wěn)地只用了57分鐘就到了蘇澳新站,而提前離開我們的空旅游車,卻走了三個小時非常艱難的路程,但也準(zhǔn)時地在火車站出口處迎接我們,并把我們送到今晚的居住地——宜蘭山泉大飯店。</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宜蘭山泉大飯店</span></p> <p> 用完餐后,我們再次享受溫泉浴。這里有三種溫泉——室內(nèi)(裸?。?、室外(泳衣、泳帽)、泡腳(感受清潔魚的親吻——專吃腳上死皮的魚)。</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飯店外景~~溫泉泳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圖片描述:室外溫泉要求穿泳衣、戴泳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前臺休息廳</span></p> <p> 山泉大飯店是全臺首度引進(jìn)溫泉魚療法的飯店,這溫泉魚起源于印度,它對于人體可是有很大的好處哦!</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描述:溫泉里的清潔魚</span></p> <p> 溫泉魚除了會幫你吃掉腳部厚厚的死皮之外,還會幫你把表皮外面的細(xì)菌和看不見的臟污給吸掉~~要是能在家里養(yǎng)幾條清潔魚也很不錯哦!</p><p> 充實(shí)忙碌有驚有喜的一天又結(jié)束了,明天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