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常揚</p><p class="ql-block">美篇編輯/制作:梁寶平</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英雄</p><p class="ql-block">演唱:宋祖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圖為:三線學兵胡周崇同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崇敬和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學兵中的殘疾者。</p><p class="ql-block"> 他們比正常人活得艱難、活得清苦,50年走過一條常人難以想象的坎坷命運。</p><p class="ql-block"> 但他們畢竟活下來了,用在三線錘煉的精神和意志活下來了。活得光彩、活得充實、活得是一個真正的人!</p><p class="ql-block"> 可以無愧地說,他們都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p><p class="ql-block"> 胡周崇在一次重大事故中,雙腿負傷,高位截肢。</p><p class="ql-block"> 這對一個十七歲的青年,對一個充滿熱情、充滿理想的戰(zhàn)士,無疑是十分殘酷的打擊。他素有寫日記的習慣,蘇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日記宣泄自己痛苦的心境:“截肢,對我的打擊太大了!今后怎么生活、怎么工作?我實在無力面對這嚴酷的現實。”</p><p class="ql-block"> 幾天后傷口感染,只得進行第二次手術。重復開刀的痛苦不說了,還延長了臥床時間,使胡周崇的背部生滿褥瘡,瘙癢難忍,行動不便,每天都需護理人員替他擦洗翻身。他覺得這是慢性自殺、是活受罪,比死都痛苦!死的場面他見得多了,他們連就有兩人死在他的身旁?,F在想起來,死比傷殘痛快,不像他這般狼狽。他真想隨他們而去,結束煎熬般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他在1973年5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我沒有勇氣活下去了。每天固定在床上,近乎上刑,每天讓別人侍候,與廢人有什么兩樣?如果一個人不能創(chuàng)造財富,反而成為社會的包袱,實在該死!”</p><p class="ql-block"> 言猶未盡,他又賦詩一首,傾訴欲碎的心腸:</p><p class="ql-block"> 義結杰雄遍秦州,</p><p class="ql-block"> 何時胯下受凌揉?</p><p class="ql-block"> 無奈今朝鎖殘龍,</p><p class="ql-block"> 井底觀月好傷愁。</p><p class="ql-block"> 一旦冷靜下來,經歷的往事就拷問他的靈魂:周崇,你怎么了?難道忘記了自己的追求和信念?</p><p class="ql-block"> 胡周崇他們連是攻克嵐河隧道的突擊隊。進洞伊始,經常停電,他們用火把照明,用大錘、鋼釬與頑石展開激烈的搏斗。身為班長旳胡周崇左右開弓,一口氣打到1300下。打得他虎口震裂,遺精尿血,時常暈倒在石渣上,戰(zhàn)友抬他回去休息,他醒后又跑回隧道??粗焯焓菹氯サ哪樱瑧?zhàn)友們流著眼淚勸他:“求求你,班長,哪怕只休息一天,我們心里也安寧?!焙艹缗闹墒莸男靥耪f:“沒事,我壯著呢!”</p><p class="ql-block"> 就在胡周崇說這句話不久,一塊床板大的石頭落下,把他砸成如今這副模樣……</p><p class="ql-block"> 顯然,殘疾是自找的。自找的就不應該后悔,不該以懦夫的心度對待不可避免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看來必須與自我搏斗,它是隧道掘進的延續(xù),是完成修煉不可或缺的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博斗開始了。沒有炮擊,沒有硝煙,一切都在心靈和筆墨上,但依然是緊張和激烈的。</p><p class="ql-block"> 他或用日記自責,或賦詩懺悔,或撰文批判。把自己揭露得體無完膚,毫不留情,字字句句充滿火藥味。</p><p class="ql-block"> 隨手摘一段日記觀看:“胡周崇,你不是一條漢子!打隧道你沖鋒陷陣是因為有人看,有人給你記功;疾病面前你趴下了,因為不可能獲取褒獎,你就沒有動力,丟掉了自己的追求。你太虛偽,大軟弱……”</p><p class="ql-block"> 如此尖刻的自責是在行動不便、沒有任何人督促的情況下進行的,它需要自覺、需要信仰、需要毅力,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大的代價。</p><p class="ql-block"> 為了繼續(xù)錘煉自己的意志,他以巖石、青松、山鷹自喻,在筆記本上畫出它們的精美形象,寫出贊美它們的諸多詩文。于是,他詩文的基調昂揚了,字句鮮亮了:</p><p class="ql-block"> 五尺男兒戰(zhàn)襄渝,</p><p class="ql-block"> 豈料半途遭石禍;</p><p class="ql-block"> 痛定思痛志不移,</p><p class="ql-block"> 殘身照樣報祖國。</p><p class="ql-block"> 戰(zhàn)勝自我的胡周崇站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他借助著假肢走動,自理生活,打掃病房的衛(wèi)生,甚至能辦醫(yī)院里的黑板報。</p><p class="ql-block"> 大夫為這樣的奇跡深感欣慰,病人為這樣的精神大為驚嘆。</p><p class="ql-block"> 但胡周崇卻陷入習慣性的自責之中。</p><p class="ql-block"> 辦起黑板報才知道自己文化淺薄,孤陋寡聞,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刷子,根本滿足不了宣傳的需要。必須向文化的大山進軍!而養(yǎng)傷不正提供了進軍的可能和條件嗎:這也許是“病有病?!?,是命運給胡周崇安排的男一個戰(zhàn)場。</p><p class="ql-block"> 他在《進軍號令》一文中寫道:</p><p class="ql-block"> “只有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全部知識財富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绷袑幍慕虒俏易呦蛐聭?zhàn)場的進軍號令,是我遨游書海的風帆,是我占領知識大山的旗幟。出去吧,不要猶豫!沖鋒吧,決不后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從此,胡周崇開始了書海的漫漫苦渡。他讀唐詩宋詞,讀中國古典小說,讀能夠找到的世界名著。書多是借的,他就大段摘抄,即興寫出讀書筆記。這對于一個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的青年,對一個高位截肢的殘疾人其難度不亞手打隧道,胡周崇常常被渾身麻木和頭昏腦脹折磨得想罵想喊,想扔掉書本安心修養(yǎng)。工傷國家會養(yǎng)、會救濟,又何必自找苦吃呢?</p><p class="ql-block"> 當他讀完《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一書后,情緒復原了,精神振作了,靈魂處在一種被凈化、升華的境界中。</p><p class="ql-block"> 他在讀書筆記中寫道:“讀完這本用生命寫就的書,我被折服得無話可說。保爾比我的傷殘嚴重,但人家不僅戰(zhàn)勝了病魔,還寫出了一部不朽的書,為人類的精神寶庫提供了一筆難得的財富。我又做了些什么呢?看幾本書就受不了啦,就怨天憂人,后悔莫及。相形之下,我是熊包軟蛋,白花國家的錢。我也有保爾一樣的經歷,為什么不能把它寫出來呢?”</p><p class="ql-block"> 胡周崇決心做中國的保爾,寫一部表現三線學兵的書。</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有價值的事業(yè),也是一個浩瀚的工程,正常人都望而生畏,殘疾的胡周崇拿下它難于上青天呀!</p><p class="ql-block"> 他像打風槍一樣,向這段空前絕后的歷史開鉆!</p><p class="ql-block"> 他知道這是長期的事,甚至需要付出一生的心血。所以他不慌不忙,沉穩(wěn)從事,若有成熟的章書,便寄給報刋,聽聽行家的意見。在安康養(yǎng)傷的半年多,他投出這類題材的稿件二十多篇,不少見諸報端,給他增添了信心,也使學兵的故事首次以文學的形式公布于世。</p><p class="ql-block"> 命運向熱愛生活,胸有大志的胡周崇綻開笑臉。</p><p class="ql-block"> 分配時有了一份輕松并利于創(chuàng)作的工作。在幫一位大娘長期寫信的過程中,贏得大娘的好感和同情,給他介紹了一位賢慧樸實的對象。姑娘看上了胡周崇不殘的心和瑞正的人品,決心與他相伴終生,患難與共。</p><p class="ql-block"> 他們的住房曾一度簡陋不堪,四面透風,妻子憑著能干和勤勞,把它收拾得舒適溫暖,給胡周崇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寫作環(huán)境;有孩子后,妻子包攬一切,減少胡周崇的后顧之憂。無論寒冬酷暑,妻子都把洗衣服、哄孩子等家務安排在狹窄潮濕的廚房里,為胡周崇留出一個安靜寬敞的空間。</p><p class="ql-block"> 近幾年,胡周崇病退,妻子下崗,孩子上大學,家中生活一時吃緊,妻子不讓胡周崇為此分心,自己在外打工、當保姆,用瘦弱的身軀為丈夫和女兒的事業(yè)鋪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胡周崇的父母身上更集中體現了中國的傳統美德。他們?yōu)閲宜妥吡肆鶄€孩子,孩子回來時,一半病殘,要靠他們并不豐厚的收入撫養(yǎng)終生。但他們沒有嘆息、沒有怯懦,而是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為一個個孩子成家,為他們的工作和事業(yè)竭盡心血。</p><p class="ql-block"> 胡周崇面對大量的退稿,曾想扔下筆放棄寫作,可父親什么話也沒說,精心地把退稿信封拆開,翻過來糊好,整齊地放在兒子的案頭。無聲的舉動是最大的感召,胡周崇調正心理,咬緊牙關,50年筆耕不輟。</p><p class="ql-block"> 善良的人們用情愛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使胡周崇取得創(chuàng)作上的大豐收。1975年,他就完成了學兵題材的長篇小說,一家出版社收到后,大為贊賞,準備出版時,改革開放的年代開始了,書中的一些提法顯然過時,出版社讓胡周崇修改。胡周崇用了一年時間,日夜勞作,改出二稿。他先交給專家審定。專家對一個殘疾人的精神大為敬佩,也十分青睞這個獨特的題材,但覺得基調、提法還需要商榷,描寫技巧還得進一步錘練,建議胡周崇從寫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入手,功夫到家后再修改長篇。</p><p class="ql-block"> 胡周崇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有著不受世俗誘惑的心態(tài)。他不急不躁,不圖功利,而是把文學事業(yè)作為他的精神生活和一生的追求,所以,他就能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按專家的建議去做。</p><p class="ql-block"> 他寫中短篇小說,寫散文、詩歌、雜文、楹聯、笑話。不嫌其小,但求其精,堅持每天一篇,從不間斷。寫得他腰肌勞損,頸椎增生,接假肢的部位疼痛難忍,幾近麻木,缺少運動還使他患上了習慣性的嘔吐癥。小寫小吐,大寫大吐,每個中篇下來就要大病一場。</p><p class="ql-block"> 多年來,他共創(chuàng)作各類體裁的作品12000篇,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但也得到肢體健全的人都難以企及的成績,發(fā)表作品2000多篇,獲全國和省市獎10余次,其中笑話的影響最大,《中國笑話》共收作品400篇,胡周崇一人就獨占80篇,一個殘疾人能成為“笑話大王”,其意義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 這所有的磨煉和準備使胡周崇愈來愈接近他一生追求的崇高目標。</p><p class="ql-block">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定會出自于中國的保爾之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梁寶平簡介:男,大專文化,屬馬,性情中人,從事過三年襄渝鐵路建設、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愛好:藏書、閱讀、寫作、旅游、攝影、中醫(yī)藥研究,太極柔力球健身。個性:隨和、隨緣、隨便。品行:為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著。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簡單越好,精神越豐富越好。</p><p class="ql-block">英</p> <p class="ql-block"> 胡周崇同志榮立個人三等功證書</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梁寶平簡介:男,大專文化,屬馬,性情中人,從事過三年襄渝鐵路建設、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愛好:藏書、閱讀、寫作、旅游、攝影、中醫(yī)藥研究,太極柔力球健身。個性:隨和、隨緣、隨便。品行:為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著。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簡單越好,精神越豐富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