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 嚴雋圻</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1833478</p> 2016年11月27日上午我坐803路換地鐵9號線到松江醉白池站,出地鐵站我先來逛一下古典園林醉白池,醉白池的前身為宋代松江進士朱之純的私家宅園,名叫“谷陽園”,康熙年間,著名畫家顧大申將此處列為私人別墅,改為“醉白池”。 2016年10月25日早上到海南中學參加烏鎮(zhèn)一日游,門衛(wèi)告訴我車等我到7:15就開走了,我只好自認倒霉,就坐公交車到世紀大道地鐵站換9號線來到醉白池一日游,一個月后我再次來重游醉白池。 醉白池的前身為宋代松江進士朱之純的私家宅園,名叫“谷陽園”,康熙年間,著名畫家顧大申將此處列為私人別墅,改為“醉白池”。現(xiàn)在稱為“醉白池書法公園”。 進園就看見看見巨大的磚雕照壁,這是一座反映醉白池及松江古代風物的建筑。它以斜眺俯瞰的角度、以浮雕的精致刀法,將醉白池的主景、近景、遠景、背景等突現(xiàn)出來。 然后我就直奔雕花廳,雕花廳是明代南安知府、松江藉名人張東海的后裔建造的清初古建筑,現(xiàn)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整座建筑為三進二庭四廂房,是一座結(jié)構(gòu)謹嚴的江南古典民宅。門廳粱枋上密布著百花及人物浮雕,十分稀有珍貴,前廳雕百花,后廳雕人物。 雕花廳比我老家蘇州東山雕花樓早一百多年,是江南地方雕花細膩、不可多得的一座古建筑。有為游客告訴我本地的杜氏雕花樓更加漂亮,可以坐公交車前去看看,我說一會就去。 前廳的窗欞上、門楣上、梁坊上雕的都是各種各樣正在開放的花。廳內(nèi)中間放置的大屏上有“百花齊放”四字,概括前廳雕花的內(nèi)容。雕的花不重復(fù),有神韻,細膩無比,栩栩如生。正像柱上的對聯(lián)所說的“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蔽臥曉枝”一樣,將花的情態(tài)雕活了。 走出雕花廳逛到了茶房, 其實茶房就是讀書堂, 走出讀書堂我就走入外湖區(qū)的一條穿湖而過的弧形長廊,長達七八十米,廊邊有石砌坐凳,廊外植有珍貴花木。 長廊中段的邊上有個亭榭(建在岸上謂之亭,建在水中為之榭)。亭榭六角翹檐,檐角翹起,亭頂又高又尖,頂上停著一只仙鶴,即華亭鶴。 我從華亭鶴走到醉白池楹聯(lián)匯集,這里把許多楹聯(lián)都匯集在一起了,有“耕讀遺風迷墨客 名園美景醉游人”等。<br><br> 不遠處有 “十鹿九回頭”石刻,這是反映松江歷史傳說的一塊石刻,這塊石刻浮雕略呈方形,邊長約一米。畫面上是十只雄健的梅花鹿在奔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十只鹿中有九只都是回頭看的,所以叫“十鹿九回頭”。清代嘉慶松江府志記載:“以做事不全者,謂之十鹿九回頭”。這塊石刻,最早嵌置于松江普照寺前石橋旁邊壁上,橋被拆除后,石刻被搬到“云間第一樓”上陳列,樓毀后(1950年)才搬至醉白池園內(nèi)。 旁邊還有五茸磚刻浮雕六幅在賞鹿廳走廊的墻壁上,由于用玻璃罩著,我拍的照片有反光。 我走進雪海幽境,來到雪海堂,這是一座五開間的大廳,是清末宣統(tǒng)年間建造。因此原來的大廳前廣植梅花,梅花開時,一片雪海,故叫雪海堂。 堂上匾額原是邑人封文權(quán)所書,已毀于戰(zhàn)亂?,F(xiàn)在的“雪海堂” 三字,是邑人朱孔陽在92歲高齡所書。 雪海堂西面東面各有一個小庭院,庭內(nèi)各植有百年以上樹齡老桂花樹一棵。雪海堂堂前置有大型精雕石獅一對,是明朝洪武年間的遺物,曾置在明代松江藉宰相徐階的夫人的墓上,后又幾經(jīng)易主,輾轉(zhuǎn)至徐光啟女兒墓上。直至現(xiàn)代,才從那處搬運而來,置于此處供人觀賞。 雪海堂里現(xiàn)在是孫中山視察松江的圖片展覽,兩邊是劉文清的書畫展覽。 堂上有楹聯(lián)“孫文總統(tǒng)演講革命余音繞梁永世,雪海一堂會見松人殊榮傳譽千秋”。 從雪海堂我來到醉白池的中心池上草堂,我每次來醉白池都在這里留過影, 一個月前也拍過,今天就不拍了。 它建于清代宣統(tǒng)元年,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勝而馳名中外,整座建筑凌空于池上,氣勢雄偉,古樸雅觀,堂前有喬木參天,怪石布岸;堂后桂林華茂郁郁青青。上有樹蔭蔽日,下有流水通池,曲欄橫檻,臨于水上;小橋流水,座落池畔。 池中蓮葉東南,花香陣陣襲來,自有一番詩情畫意。堂上匾額“醉白池”三字,是邑人國畫大師程十發(fā)先生墨寶,風格近唐隸,運筆舒展流暢。 里面“香山韻事”橫匾,是著名書法家胡文遂先生墨跡。 從池上草堂經(jīng)過樂天軒來到四面廳,這是明代建筑,原為明代萬歷年間禮部尚書,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潑墨暢吟之處,別名“柱頰山房”(又名東園),董公曾為此廳書屏“堂敞四面,面池背石,軒豁爽愷,前有廣庭,齊柯叢筱,映帶左右,臨世濯足,希右振纓” 廳前有古樟風雨三百余年,濃蔭蔽日,生機勃勃,廳后古藤盤繞,具有古樸之風。 我從四面廳又走到疑舫,有董其昌詩句為對:“蒼松奇柏窺顏色,秋水春山見性情”。 然后到臥樹軒,人喜臥樹者眾,抑惡臥樹者眾?以名軒者論,似不難立判。 他訪求松江府籍各故家收藏的影照百余人,精心摹繪于白絹上,裝裱成冊。畫像中“邦彥”,取自《詩經(jīng)》“邦之彥兮”的詩句,“云間”乃松江之前稱。為松江珍貴的藝術(shù)品和文獻資料。 我來到半山半水半書窗亭,有楹聯(lián)“竹樹漏光藏曲徑,亭臺倒影落芳池”,還有白居易的“池上篇”。 我來到寶成樓,看去古色古香,是清代康熙年間的建筑。 “五色泉”石碑嵌入在疊石中,疊石中有噴泉流出,何謂“五色”?據(jù)傳與道教有關(guān),因此,在五色泉疊石腳下不遠處,地上有道教的陰陽八卦標志。 沿著五色泉旁邊的小路繼續(xù)向前走,一會兒就看到路邊的來云亭。這亭子上的楹聯(lián)上下都是寫讀書:“自古俊彥俱好學,向來異才皆書癡”。<br> 從醉白池出來,我就坐公交車前往中山西路266號雕花樓了。<br>---嚴雋圻2016年11月27日寫于上海閔行美齡苑<br>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4bih8lui"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上海杜氏雕花樓</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