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生涯的故事 <p><br></p><p>八月驕陽似火,整個大地酷似一個大烤箱。接待室里,兩名中年男子仍在爭論。一個說是借,一個說是偷。是借,是偷,有待于進一步證實。</p> <p>詢問在繼續(xù)。我用威嚴的目光把那位被指控的人,由上至下打量一番,試圖尋覓出蛛絲馬跡。那人自述是外地某汽運公司的業(yè)務(wù)員,為聯(lián)系業(yè)務(wù),東奔西跑,早已累得氣喘吁吁。途徑一房間時,他看到房門敞開的屋內(nèi),停放著幾輛沒有上銷的自行車。他原想與車主打招呼借用一下,卻四處無人,于是隨手推了一輛,忙著去聯(lián)系業(yè)務(wù)。午后,他將用畢的自行車推回原處時,被車主撞見,兩人拉扯著來到派出所。</p> <p>“你說是借,經(jīng)車主同意了嗎?”我單刀直入?!皼]有?!彼挥勺灾鞯氐拖铝祟^。我講述了借在法律上的定義,他說的借則不攻自玻?!安皇墙?,哪是什么?”我接著追問。“不是借,便是偷了?!币苍S,此時的他再也找不出別的答案。未了,他又拖了一句:”可我真沒想過要偷!否則,我不會推這輛舊車,不會再在那兒出現(xiàn),不會……”他一下子說了好幾個“不會”。我仔細地聽著,因為這是他的辨解。</p> <p>我進一步查實了他的身份和他所述的一切。我掂量著,說借不能,說偷無據(jù),擅自挪用無可非議。經(jīng)批評教育,他主動向車主賠禮道歉,得到了車主的諒解。當然,我也沒忘對車主進行一番加強安全防范的宣傳教育。</p> <p>雖說,這件事很小,從中給我的啟示,讓我久久難忘?!安皇墙?,哪是什么呢?”無論問別人,還是問自己,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客觀事實和法律依據(j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