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山西大槐樹——相傳這里是許多陜西人的老家) <h1><b>祁村村史前言:祁村人有怎樣的性格?</b><br><br></h1><h1> 祁村位于關中平原,渭水之濱,民風質樸物產(chǎn)豐饒。就像浩瀚宇宙,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各司其職而不舍晝夜。每個村子都有獨特的歷史,由每一個生活于此的生民創(chuàng)造,百川歸海生生不息,匯集成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文明。<br> 祁村人有怎樣的性格?我們首先會想到民謠“姚村的辣子、馬營的蒜、祁村老婆愛行善”(老婆即老太太)。眾所周知祁村有公輸堂(工師堂),她教化和熏陶了人心,也把祁村人篤信善行名聲傳播鄉(xiāng)野;祁村人“愛熱鬧”,也就是熱衷公眾文化活動。1987年版《陜西省戶縣地名志》記祁南村有220戶,1070人。祁北村有158戶,730人。但是就是這樣的小堡子。祁南村“耍熱鬧”卻風生水起,無論由來有之的正月鬧社火,還是“文革”期間編排“樣板戲”,在鄠縣北鄉(xiāng)這個民間文化昌盛地方,祁村人卻占有一席之位;祁村人急公好義秉性剛直。民國初期時有盜匪橫行,祁村人組織“硬團”,進行村民自衛(wèi)。從此鄉(xiāng)間流傳“祁村出冷娃、鍘刃安撅把”。進入20世紀90年代,祁村人不分老幼眾人一心,為保護公輸堂,阻止被搬遷,奔走抗爭。而歷史也終于證明祁村人的這種堅持是正確的,讓流傳數(shù)百年的國寶永葆榮光,是利國利民的義舉。<br> 還有,祁村人做事歷來不甘人后。從村史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例如20世紀70年代村里火熱的共青團活動,深入人心的農(nóng)民畫運動,直到90年代后紅紅火火的蘋果園,遍地開花的紙箱廠。祁村人的行事作風從這些事跡里可見一斑。</h1><h1> 在今天號召建設鄉(xiāng)村文明,保護民間文化的環(huán)境下,編寫一部村史,我們自然也當仁不讓。<br> 相對其他各村的村史內(nèi)容,祁村村史的公輸堂成為獨有的特色。而且祁村人對公輸堂的認識角度,是不可替代的。2010年公輸堂成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2017年“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簽署了“公輸堂彩繪木作保護研究”合作協(xié)議。公輸堂的影響早已超越了祁村走向世界。因此,我們用村史方式記錄并研究公輸堂,無疑是對正在進行文物保護工作的有益補充和積極貢獻。<br> 所以在籌劃村史內(nèi)容方面,我們分了“祁村史研究”和“公輸堂研究”兩大部分。各章節(jié)以獨立主題寫作,匯總成一部文集。這里主要是由祁村人寫作的稿件,同時也選錄了一些其他人相關研究,以及一部分史志文獻的代表性文章。<br> 在此,我們要向本文集中的所有作者,表示衷心感謝。同時也感謝所有村史編寫中的積極參與者! <br> 所謂“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祁村人平凡而又充滿故事,從古至今,祁村也像其他村子一樣,代有才人,各領風騷。他們中不乏成就斐然者,或是毓秀桑梓,或是揚名海外。那么我們的寫作,應該以什么作為祁村村史的主體?——就是世代生活在祁村土地上,春耕夏播秋收冬藏,這些善良質樸的父老鄉(xiāng)親。他們世代相依知情重義,歷經(jīng)苦難樂天曠達。我們村史就是為他們立傳,讓草根社會發(fā)聲。 <br> 本村史寫作,正逢“新冠肺炎”特殊時期。借助現(xiàn)代通訊手段之便利,編村史因之得到眾人的熱情支持,今終完成初稿。<br> 2017年祁村南北二堡合并。我們對曾經(jīng)祁南、祁北都深深的懷念,這部村史就獻給我們共同的記憶。祝愿祁村的明天更美好!<br> </h1><h1> ——祁村村史編寫組 <br> 2020年4月16日<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