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清明時節(jié)祭英魂——回憶安葬博山籍三烈士始末

伴石樓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往年的清明節(jié)這天,只要不在兒子那里,我都要騎上自行車到博山烈士陵園祭奠一下我犧牲的戰(zhàn)友,但今年受新冠病毒影響,政府又有網(wǎng)上祭奠的通知,我只好寫篇小文來寄托一下對犧牲戰(zhàn)友的哀思和懷念之情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們1969年服役的鐵道兵11師52團490名博山籍戰(zhàn)友中,有三名與我同年入伍的戰(zhàn)友先后犧牲在建設襄渝鐵路和沙通鐵路(現(xiàn)在的京通鐵路)施工中。雖然他們離開我們已近五十年了,但他們的音容笑貌卻依然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里,難以忘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博山烈士陵園外景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博山烈士陵園紀念碑</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岳乃平烈士,1948年12月生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岳東村。1969年2月入伍,服役于鐵道兵11師52團4營,時任營部給養(yǎng)員。1971年1月在參加襄渝鐵路嵐河口隧道出口百天大會戰(zhàn)施工中,因隧道墜石砸中頭部光榮犧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岳乃平犧牲的消息,是我同年老鄉(xiāng)董漢忠打電話告訴我的。那時,我正在安康師部領通訊器材準備返回團部。董漢忠在電話里讓我到安康縣民政辦公室找團政治處張干事,問一下烈士陵園聯(lián)系的怎樣了,我立刻從師部招待所借了一輛自行車趕到了安康縣民政辦,但那里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打墳的人連同部隊干部都已經(jīng)去烈士陵園了,我馬上又騎上自行車趕到安康烈士陵園。見到張干事以后問了問打墳的情況,張干事領著我走到了打墳的地方,看到墳墓已經(jīng)挖了接近一半了,這時師部醫(yī)院的老鄉(xiāng)楊德江軍醫(yī)(淄博市淄川區(qū)人,1966年入伍)也得到岳乃平犧牲打墳的消息趕過來了。等到墳墓挖好后,挖墳的工人喊我們過去驗收(可能當?shù)仫L俗,墳墓不砌邊墻),我和楊軍醫(yī)、張干事走過去一看,發(fā)現(xiàn)墳墓底部露出了另外一個墳墓的頂部有些驚訝,這在我們老家叫作“重樓”,是不吉利犯“忌諱”的(若后逝去的人下葬時壓到上面是對先逝者的不尊敬,對人后世不好)。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另選地方重新開“壙”挖墓穴。我們把這種地方風俗向打墳的負責人交涉了若干次,但他們說什么也不再重新選址另干,氣的楊軍醫(yī)說:“玉恒,他們不干,咱們自己挖”。那時安康烈士陵園建在縣城西南郊區(qū)一片山坡上,距離城區(qū)很遠,又很偏僻,更沒有圍墻,周邊除了野坡雜草就是莊稼地,住戶極少。我找到有限的一戶人家說明來意,這家老鄉(xiāng)很樂意幫助我們,就把他們家的鐵鍬(qiao:敲,即鐵锨)、鎬頭如數(shù)借給了我們。我扛著工具返回到烈士陵園,我們選好新址就立刻挖了起來,(在尋找選擇新墓穴時,還發(fā)現(xiàn)了鐵10師47團與我們同年當兵的幾位因隧道塌方犧牲的淄川黑旺老鄉(xiāng)的墳墓)等到挖好新墓穴天已經(jīng)完全黑下來了。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先后趕到烈士陵園,靈車還沒有到。那時沒有現(xiàn)在的條件可以用手機聯(lián)系,唯一辦法就是耐心等待。到了中午十一點左右,靈車才沿著不寬的土路(實際上是拖拉機走的路)緩慢地開了上來。我們一起動手把棺木抬下來,又把墳墓所用材料從車上卸下來堆在墓旁。下葬前,我們本計劃先在墳墓底部墊上四根方木然后再把棺材放下去,但就在放好方木準備下棺時,楊軍醫(yī)突然叫停并對我說“玉恒,在咱們老家講究入土為安,咱還是把方木撤掉,讓棺材直接放到土上吧”,我點了點頭同意了。我們按照重新商量的方案把方木重新提上來,用老家的風俗用樹枝燒了燒“炕”(即底部),把燒過的余灰清掃干凈,然后把棺材放了下去,頂部蓋好水泥預制板,回好封土,堆起墳堆,把所有花圈圍了一圈固定好,最后戰(zhàn)友們在墳前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安葬儀式,三鞠躬后,我們的團政委趙光校代表52團作了簡短講話,楊軍醫(yī)也代表戰(zhàn)友致了口頭悼詞。致此,我們圓滿完成了岳乃平烈士的安葬儀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丁忠昌烈士遺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這本是新兵訓練結(jié)束時丁忠昌送給我作分別留念的,反倒成了他留下的遺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丁忠昌烈士,1952年10月生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新盛街居委會小核桃園胡同一戶工人家庭。1969年2月參軍入伍,1973年2月犧牲,生前任鐵道兵52團機械連推土機班班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與丁忠昌烈士是59年小學同級不同班的同學。1969年2月我們又同時從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參軍入伍,同在鐵道兵11師52團服役;同在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中學》新兵訓練,同在新訓一中隊二排,他是五班,我在八班。1969年4月15日新兵訓練結(jié)束后,我分配到旗下營團部通信排,丁忠昌分配到蘇勒圖團部后勤機械連。在內(nèi)蒙古服役近一年的時間里,因旗下營和蘇勒圖兩地相距幾十華里,加上我剛到通信排學習較為緊張,5月份又隨通信排到察哈爾右翼中旗鐵沙蓋公社收電話線路待了20多天,6月上旬又到內(nèi)蒙古軍區(qū)通信營學習了半年多,所以在內(nèi)蒙古近一年的時間里我們兩人幾乎沒有見面。1970年2月轉(zhuǎn)戰(zhàn)襄渝鐵路后,勤務連和機械連駐地都在嵐河口(后來,機械連又搬遷到水田壩),所以見面的機會才多了起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丁忠昌烈士,有著一米七多的個頭,稚嫩的臉龐,性格活潑、待人熱情敦厚。入伍后工作任勞任怨、積極認真,不到三年時間就先后入了團、入了黨,當了機械連推土機班的副班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3年初,我們鐵道兵52團承建的襄渝鐵路隧道及橋梁工程到了收尾階段并已開始進行土建工程。由我團承建的南溪溝火車站,需要動用140多噸TNT炸藥炸平一個山頭作為車站用地,所以清理爆破后的土石方就成了機械連的主要任務。1973年春節(jié)前夕,團里要求機車及設備需要回連進行清洗、維修、保養(yǎng)準備過節(jié)。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六上午,天剛剛下過一場小雨,但天仍然陰沉沉,濕漉漉的土層使新修的施工便道更加松軟、也更加泥濘濕滑。在機車返回連隊保養(yǎng)過程中,丁忠昌駕駛的推土機一共坐著三個人,丁忠昌坐中間駕駛機車,左邊是機械連一名班長,右面是一名民兵排長。當推土機行駛到一處一面是山,一面是臨近漢江的深溝陡坡地段時,機車突然一滑,向著漢江一側(cè)的深溝開始傾斜,丁忠昌立刻預感到危險的一剎那也來不及多想,急忙打開車門把左邊機械連的班長推了下去(此人只受了點輕傷),當時丁忠昌也完全可以跳車脫險,可他沒有這樣去做,而是想著右邊民兵排長的安危。但是天不佑人,機會并沒給他們二人留下絲毫余地,機車很快向深溝一側(cè)滑動翻滾了下去?,F(xiàn)場戰(zhàn)友被這眼前一幕嚇呆了!出事的消息很快傳到機械連,機械連連長帶著搶救人員很快就趕到了現(xiàn)場。但是擺在面前的復雜地形給參與搶救人員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因為,這個30多米的深溝坡度太陡,加上爆破下來的亂石渣土松軟濕滑,又沒路可下,一時難住了現(xiàn)場所有人。怎么辦?怎么辦!這時,機械連連長急了,立馬派人到連里拿來大繩,先由一名排長把大繩拴在腰上,然后戰(zhàn)友們拉著大繩慢慢的把排長送了下去,后面的戰(zhàn)友也按這個方法順著大繩依次下到溝底。看到現(xiàn)場的戰(zhàn)友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機車駕駛室已經(jīng)完全變形,駕駛室里的丁忠昌和那位民兵排長血肉模糊,鮮血順著門縫往外流,整個現(xiàn)場可以直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都不為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好戰(zhàn)友、好兄弟丁忠昌就這樣,把他年輕的生命獻給了三線建設,用他的犧牲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在危機時刻,忠于祖國、忠于黨、熱愛人民、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高尚品德和革命情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戰(zhàn)友們得知丁忠昌犧牲的噩耗,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戰(zhàn)友、好兄弟而感到萬分悲痛。許多戰(zhàn)友懷著沉痛的心情紛紛趕到他犧牲的連隊,參加了丁忠昌烈士追悼會,會后將烈士遺體安葬在嵐河口的一個山崗上。后來,戰(zhàn)友們又對丁忠昌烈士的墳墓全用水泥進行了加固修整,添加了半米多高的六角形底座、臺階及新墓碑,兩邊各增植了一棵側(cè)柏樹。特別值得感謝的是《丁忠昌烈士之墓》新墓碑,從文字書寫到鐫刻,全由22連女學兵戰(zhàn)友來制作完成的,我親眼目睹了女戰(zhàn)友們在漢江岸邊的白沙灘挑燈夜戰(zhàn)的情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任永祝烈士,生于1948年,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下莊村人。1969年2月參軍入伍,服役于鐵道兵11師52團。1974年8月,在修建京通鐵路灤平隧道施工中因遭遇塌方而光榮犧牲。生前任52團2營6連副排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與任永祝烈士之前并不認識,后來經(jīng)二營戰(zhàn)友介紹才知道他是我們同年入伍的同鄉(xiāng)戰(zhàn)友。1974年8月,也就是任永祝犧牲的當天,我去灤平隧道進口修電話剛走出洞口,見任永祝帶著一個工班十來個人進隧道,我跟他打招呼他沒有聽見,我也就沒再和他搭腔。回到連隊后不久,聽到二營給司令部值班室打電話匯報事故情況,才知道灤平隧道塌方死了兩個人,一個是湖南兵,一個是山東兵。我立即打電話到二營總機打探,二營通信班戰(zhàn)友告訴我,這次塌方犧牲了兩個人,一個是69年山東兵,是個副排長,另一個是70年湖南兵,是個班長。我的腦子里立馬預感到是任永祝出事了。二話沒說,我找了一輛自行車就往灤平隧道工地趕。好在團部機關大院距離灤平隧道進口工地不遠,也就十來里路,騎車不一會就到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趕到灤平隧道進口工地,洞口急救室周圍已經(jīng)擠滿了人。走進急救室,看到同年老鄉(xiāng)張建民、張敦金、高文寶、岳立貴、劉元明、馮乃蘭、張汝生等戰(zhàn)友都在現(xiàn)場。張敦金和任永祝是一個連隊戰(zhàn)友并親自參與了這次搶險。聽他簡單講述了塌方現(xiàn)場的搶險過程和發(fā)現(xiàn)搶救任永祝情況。我們聽后都為任永祝的犧牲感到無比痛心又感到十分惋惜,因為得知他馬上就要提干并準備回家結(jié)婚。隨后,戰(zhàn)友們按照家鄉(xiāng)風俗給任永祝擦身、穿衣、凈面、裝殮,一切安排停當后,又隨團政治處來的人到任永祝住所清點烈士遺物,清點完事后,每個人都在遺物清單上簽了字。這時,團部來的人讓我們推薦一個老鄉(xiāng)跟車去北京密云殯儀館火化,張敦金戰(zhàn)友主動答應由他跟車前去北京。因為那時給我們的政策很寬松,戰(zhàn)友們又商量著該由誰把任永祝的骨灰盒送回到博山,最好是由沒請過假的戰(zhàn)友來完成,這樣就可以讓他順便探一次家,最后確定由岳立貴戰(zhàn)友來完成這個任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天,二營所有老鄉(xiāng)戰(zhàn)友都聚到一起,為任永祝烈士返回故鄉(xiāng)做了一個簡短的送別儀式,完成了任永祝烈士魂歸故里的整個儀式過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博山烈士陵園紀念堂</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 style="font-size: 15px;">2019年(左起)閆百江、胡國忠、張化雙、馬學勝、孫啟敏等戰(zhàn)友為烈士掃墓</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時隔多年后,胡國忠戰(zhàn)友偶然打聽到烈士父母有給丁忠昌遷墳的意愿,又了解到現(xiàn)行政策也允許遷移烈士墳墓的情況下,戰(zhàn)友們經(jīng)多次與丁忠昌家人協(xié)商,把遷墳的事情定了下來。為了盡快讓烈士安心回歸家鄉(xiāng),完成烈士家人意愿,由胡國忠戰(zhàn)友牽頭,在宋栓柱及孫兆俊二位戰(zhàn)友慷慨資助及安康戰(zhàn)友車榮康的熱心幫助下,于1991年和2003年,先后把丁忠昌和岳乃平二位烈士的英靈迎回到博山烈士陵園。值此,除了任永祝烈士早在1974年就已回到原籍外,同年入伍、同在一個部隊的博山籍三位烈士,全部魂歸故里,了卻了烈士家人及戰(zhàn)友們的一樁心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每年的清明節(jié),戰(zhàn)友們都會相約到《博山烈士陵園》給烈士們送上一束鮮花,斟上一杯美酒,祭奠一下犧牲的老戰(zhàn)友,寄托我們深深的懷念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特別感謝胡國忠戰(zhàn)友提供的照片資料</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