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天堂電影院》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此次西西里島之行,我們?nèi)チ擞捌呐臄z地-切法盧。這首影片的主題曲,你熟悉或陌生,聽聽吧,也許會喜歡!</font></h3><h3><br></h3><h3>我太太的一位很有個性的大學(xué)同學(xué),英文名字叫sicily。好像不少女孩子都叫這個英文名字。用一個島嶼起名字,可以佐證西西里島是怎樣令人向往的地方。</h3><h3><br></h3><h3>人們喜歡把西西里島形容為歐洲最美麗的句號。我用八天時間圍著西西里島轉(zhuǎn)了大半圈后,結(jié)論是,西西里島的魅力遠非美景二字可以涵蓋。</h3><h3><br></h3><h3>巴勒莫混血文化歷史建筑的眼花繚亂,土耳其階梯的暮色浪漫,卡爾塔吉龍漫長馬賽克臺階上的癡迷流連,錫拉庫扎阿基米德和莫妮卡跨越千年的美麗邂逅,陶爾米納餐廳里遠望噴著煙氣的埃特納火山的遙想慨嘆……</h3><h3><br></h3><h3>當(dāng)然,對我而言,也許一個理由就夠了。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部電影,足以吸引我去那里釋放它們給我留下的情結(jié)。</h3><h3><br></h3><h3>大約十多年前起,我陸續(xù)看過幾部與意大利西西里相關(guān)的影片,《教父》三部曲,《西西里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等等。后三部影片是意大利大名鼎鼎的導(dǎo)演吉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著名的三部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還有最近挺火的電視綜藝節(jié)目《中餐廳》,也是在西西里島的陶爾米納小鎮(zhèn)拍的,我們還專門跑到拍中餐廳門前打了個卡。</h3><h3><br></h3><h3>此次西西里島行程,毫不猶豫地囊括了幾部電影的主要拍攝地:切法盧、阿格里真托、錫拉庫扎、陶爾米納。這是一次對影片、也是對我們?nèi)松鷼v程的回顧和致意。</h3><h3><br></h3><h3>西西里島,就是一個巨大的天堂電影院。</h3><h3><br></h3><h3>西西里島看似非常意大利情調(diào),但圍著西西里島轉(zhuǎn)了一圈,發(fā)現(xiàn)它其實是一個充滿紛亂繁雜文化歷史的地方。就我的知識存量而言,西西里復(fù)雜更迭的歷史和混搭風(fēng)格的建筑,用剪不清理還亂來解釋并非夸張 。</h3><h3><br></h3><h3>黑手黨是我們西西里島之行一個頗想了解、又有些忌憚的興趣點,后面我會做些介紹。</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1)巴勒莫Palermo,最典型的混血文化范例</font></h3><h3><br></h3><h3>前一篇意大利南部行結(jié)尾,提到了腓特烈二世與西西里島的淵源。這位在西西里島長大的日耳曼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還曾是西西里國王。雖說作為西西里島首府的巴勒莫在歷史上歷經(jīng)過多個王朝更迭,但腓特烈家族卻留下了最深的痕跡。</h3><h3><br></h3><h3>西西里不缺故事。一個西西里半部歐洲史,一點不夸張。</h3> <h3>巴勒莫大劇院,意大利第一大劇院,巴勒莫地標(biāo)性建筑。意大利很多著名歌劇曾在這里演出。</h3> <h3>一個比海南島還要小的西西里,到處是風(fēng)格迥異又交融的教堂和建筑,薈聚了七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史上的巴勒莫吸引了亞非歐各大洲的迦太基人、古希臘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諾曼人、加泰羅尼亞人……帶著本家的功武、學(xué)著別人的文明,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古典文明、中世紀到文藝復(fù)興,一幕幕歷史劇跨越了兩個千年。</h3> <h3>普雷托利亞噴泉,周圍是數(shù)十個眾神雕像,1554年建造。噴泉廣場四周是巴洛克風(fēng)格的教堂和古老建筑。</h3> <h3>看看巴勒莫一座座風(fēng)格迥異、又交匯融合的建筑吧?都是人們謝幕后留下的混血文明。古希臘、拜占庭、阿拉伯、諾曼、哥特、巴洛克.....像搭積木一樣幾乎混搭了所有你知道和不知道的建筑風(fēng)格,令你眼花繚亂、瞠目結(jié)舌。讀懂了它們,也就讀通了大半個歐洲史,也真正領(lǐng)略了巴勒莫的魅力。</h3> <h3>四座對稱的巴洛克式建筑把月亮圍在中間。</h3> <h3>巴勒莫老城是典型的十字布局,十字的中心就是面積并不大、卻非常獨特的四首歌廣場。廣場的周圍是四座十分對稱別致的半弧形的巴洛克建筑,每座建筑上各有三個神形各異的四季守護神和國王的雕塑。</h3><h3><br></h3><h3>能把四座建筑拍在一張照片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你得躺到路中間,有機會可以試試?</h3> <h3>稍仔細看看,巴勒莫主教堂匯了阿拉伯、哥特、西班牙、諾曼、巴洛克等各種風(fēng)格的建筑,視覺上卻并不別扭。</h3> <h3>據(jù)說巴勒莫大教堂(Cattedrale di Palermo)在古羅馬時期開始建成。阿拉伯人征服以后,大教堂改成清真寺,諾曼人再奪回來,改回教堂?,F(xiàn)在的主教堂有哥特式尖拱、西班牙風(fēng)格門廊、阿拉伯風(fēng)格的幾何圖形,諾曼式的半圓形殿堂,以及將這些建筑融為一體的主體巴洛克風(fēng)格,從1184年至18世紀,它不斷在前者基礎(chǔ)上增建和改建,柔合了多種建筑風(fēng)格。</h3> <h3>巴勒莫主教堂四周矗立著十多座巨大的雕像,墻上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惟妙惟肖、極為精湛。估計都是與圣經(jīng)及神話有關(guān)的人物和與巴勒莫主教堂有關(guān)的教皇及神職高管等,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h3> <h3>金碧輝煌的殿堂、巨大的雕塑、壁畫、燈飾和唯美壯觀的內(nèi)部構(gòu)造以及肅穆的氣氛,令人在此刻變得安寧平和。去了意大利南部很多教堂,再殘破的街道或村鎮(zhèn),他們的教堂都保持著體面和尊貴。</h3> <h3>諾曼尼宮--巴勒莫阿拉伯-諾曼風(fēng)格建筑群之一。</h3> <h3>巴勒莫的老城街道十分破舊,修繕不利。一路目睹耳聞,能感覺到西西里島乃至意大利經(jīng)濟和市場的不振疲軟。西西里島和我國的海南島很相似,主要依靠旅游和農(nóng)業(yè)。只是西西里擁有老祖宗留下的大量文化歷史遺產(chǎn)。正如我一位老同學(xué)所說,整個意大利南部基本上是在吃祖輩留下的老本。</h3> <h3>再小的餐廳或商店,都保持對美的追</h3> <h3>開車半個多小時,我們到達山頂?shù)拿衫装⑷R大教堂。公元12世紀,日耳曼神圣羅馬帝國威廉二世在這里修建了這座大教堂。這位皇帝就是腓特烈二世的侄子,也是一位有抱負、有作為的皇帝。不然,也不會把教堂建在俯視巴勒莫全城的山頂。</h3> <h3>蒙雷阿萊大教堂的內(nèi)部同樣輝煌絕倫</h3> <h3>大教堂的外側(cè)是典型的阿拉伯風(fēng)格。</h3> <h3>毗鄰大教堂的蒙雷阿萊小鎮(zhèn)很漂亮。</h3> <h3>從蒙雷阿萊小鎮(zhèn)俯視巴勒莫城。</h3> <h3>離開巴勒莫前往期待已久的切法盧。大約只有兩小時車程。</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2)天堂小鎮(zhèn)切法盧(Cefalu)</font></h3><h3><br></h3><h3>這是中國吉他手演奏的電影插曲,邊聽邊看,可能感覺會好一些。</h3><h3><br></h3><h3>十多年前,《天堂電影院》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時間流逝,不少情節(jié)或情景畫面依然歷歷在目。這是我們?nèi)デ蟹ūR的最主要原因。出去前,我又看了一遍。</h3> <h3>拿起禿筆,照著劇照畫一張兩位主人公畫像,見笑了!不過多少有一點像吧?</h3><h3><br></h3><h3>這位放了一輩子電影、幾乎不識字、但卻極為睿智的老放映員與小主人公情同父子,故事主要在他們兩人之間展開,細膩感人。已雙目失明的老人說了一句話:”如果你不走出去,你可能一輩子都認為這里就是全世界”。最終,貧窮、天資聰慧的小主人公走出小鎮(zhèn),成長為了一位著名電影導(dǎo)演。(想必是此部電影導(dǎo)演吉賽貝.托納多雷的經(jīng)歷吧)。</h3><h3><br></h3><h3>這部電影和這句話,一定打動過許多人吧。</h3> <h3>有些一見如故的感覺吧?</h3> <h3>姐倆在這坐了一個多小時。</h3><h3><br></h3><h3>如詩如畫的切法盧背靠綿延群山,以一彎新月形的沙灘輕擁著景色旖旎的地中海。我坐在切法盧小鎮(zhèn)岸邊,看著天堂電影院中熟悉的海濱沙灘和古舊的房屋,夕陽下來自世界各地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享受著海風(fēng)吹拂的游客,感到一派和平安寧的美好景象和情調(diào)……</h3> <h3>還是光屁屁痛快!左上角是他的父母。</h3> <h3>英俊少年</h3> <h3>這么出神?</h3> <h3>陽光慢慢變成了金黃色,然后是滿天霞光。</h3><h3><br></h3><h3>晚霞之中的切法盧不時把我們帶到記憶里的電影畫面與情景之中。我們在西西里島的司機兼導(dǎo)游小孫,還一一指點電影場景的具體拍攝位置,令我們對這個小鎮(zhèn)多了一份感動和喜愛。孫導(dǎo)甚至還能大段背誦電影中幾段經(jīng)典臺詞。真是個有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和文藝范兒的導(dǎo)游。</h3> <h3>她是不是也看過《天堂電影院》呢?</h3> <h3>這樣的美景,讓我的思想停止、無比輕松,感覺自己的心身與天地大海融為一體。</h3> <h3>穿行在切法盧小鎮(zhèn)熙攘多彩而富有情調(diào)的小巷和街道,同樣帶給我們愉悅歡快。</h3> <h3>除了絕美的海景和豐富多彩的小巷街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切法盧主教堂當(dāng)然不要錯過。這座教堂同樣是阿拉伯風(fēng)格和諾曼風(fēng)格的混搭。</h3> <h3>教堂祭壇上方的巨型耶穌像是一幅阿拉伯風(fēng)格的馬賽克鑲嵌畫,可謂將混搭進行到底。</h3> <h3>切法盧,如同天堂里的電影院一般,讓我們用一天時間,領(lǐng)略了這個地中海小鎮(zhèn)的美,以及它溫柔的情調(diào)。</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3)阿格里真托(Agrigento)</font></h3><h3><br></h3><h3>獨特的魅力讓我很快記住這個繞口的地名。</h3><h3><br></h3><h3>旅游者趨之若鶩,當(dāng)然不是因為它名字特別。主要還是因為它周邊兩個風(fēng)格迥異的景點。一個是群山之間的神殿谷,另一個是碧海藍天里的土耳其臺階。</h3> <h3>神殿谷(Valle dei Templi 離阿格里真托市區(qū)大約十多公里,由于我們五月份剛?cè)ミ^希臘,所以對它沒有太高的期待。</h3> <h3>離神殿谷越來越近。說是谷,似乎神殿是在一片山巒之上。</h3> <h3>一尊巍峨的神殿赫然出現(xiàn)在山頂,還是驚著我們了!</h3><h3><br></h3><h3>雖同是神殿,由于它與雅典或希臘神殿的地貌環(huán)境差異挺大,感覺大不一樣。我們頓時情緒大振。</h3> <h3>這是赫拉神殿</h3> <h3>不同角度欣賞它,享受和震撼著,車內(nèi)感嘆和相機快門聲一片。</h3><h3><br></h3><h3>神殿谷匯聚了朱諾神殿、協(xié)和神殿、赫拉神殿、朱庇特神殿等,還有古希臘議院、古劇院、體育館,教堂等大量古遺址。1997年神殿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目錄》。雖滄海桑田、歷盡變遷,但古遺址群依然整體性的保留下來。有意思的是,這是一個將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筑混合在一起的古建筑群。</h3><h3><br></h3><h3>古希臘和古羅馬被史學(xué)家們看做是一對姊妹,她們共同成就了西方古典文明。古希臘在民主政治、哲學(xué)、數(shù)學(xué)、物理、醫(yī)學(xué)等科學(xué)領(lǐng)域具有開創(chuàng)性 ,而古羅馬更在時間和空間上,將古典文明發(fā)揚光大,發(fā)展到歐洲和部分亞非地區(qū)。比如《羅馬法》對整個近現(xiàn)代歐洲各國的立法影響極大,就連當(dāng)今美國的參眾兩院和總統(tǒng)制都是學(xué)習(xí)借鑒古羅馬的產(chǎn)物。</h3> <h3>協(xié)和神殿,保留最為完整。氣度非凡。</h3> <h3>海力克斯神殿</h3> <h3>狄俄斯庫里神殿</h3> <h3>從神殿谷往遠方眺望,白云千載空悠悠。</h3> <h3>仰視近處的赫拉神殿</h3> <h3>巨大的青銅像,他一點不寂寞,全世界無數(shù)粉絲圍著他拍照合影。</h3> <h3>這位身體斷成好多截的巨人神像,原本任務(wù)是支撐神殿的柱子。倒下后,這個千年巨人挺舒服的枕著胳膊,一直睡眼望著不遠處一代代后人建起了如今的阿格里真托城。</h3> <h3>在休息區(qū)看到這個吐著舌頭、一直對著我們笑的小游客,疲勞一掃而光。</h3> <h3>我們離開神殿谷回望去,相對更高的阿格里真托城,神殿群又確實在山谷間。</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土耳其臺階 (Scara deI Turchi)</font></h3><h3><br></h3><h3>土耳其臺階是我比較期待的地方。除了《西西里美麗傳說》電影情結(jié),還有在攻略圖片上看到的碧海與巖石藍白色彩對比的驚艷。</h3><h3><br></h3><h3>土耳其臺階位于阿格里真托以西15公里處的地中海岸。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當(dāng)年以土耳其人為主的海盜在地中海上活動,一次遇到風(fēng)暴后漂流到此,隨后將這里作為棲息地,久而久之便被起了這么個雅號。</h3> <h3>土耳其臺階和土耳其的棉花堡一樣是大自然的杰作。它用地中海海浪的沖擊和強烈日光的暴曬,把白色石灰?guī)r表面雕刻和打磨成波浪形紋路和層層階梯,鬼斧神工十分貼切。</h3> <h3>這大片白色的懸崖,在地中海強烈陽光照耀和碧海藍天的映襯下,藍白色彩對比變得更加強烈和純粹。從山頂望去,游人在上面變得渺小如蟻。</h3> <h3>還記得《西西里美麗的傳說》中這個少年嗎?</h3> <h3>看到中間這段崖體的險峻了吧,既窄又陡,摔下去就告別今生了。很多人就在此止步了。沒有恐高的我,當(dāng)然要過去,但要手腳并用。安全第一,不丟人。</h3> <h3>他們在這個有些險峻的崖邊看海,等待日落。</h3> <h3>老攝影師很敬業(yè),浪來了也不怕。</h3> <h3>尤其喜歡這張照片。精神矍鑠的小老頭和飄著花白頭發(fā)的老伴,親密自然還很酷的造型。</h3> <h3>笑得夠燦爛</h3> <h3>日落進行時</h3> <h3>靜待</h3> <h3>黃昏,土耳其臺階從強烈的白藍色彩逐漸變成褐色和金色,人們開始變得安靜,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們坐在一起,在迤邐恍然的情景中,等待著日落時分。也許,人類都喜歡靜觀和感受日落的過程,享受上天賜予人類的短暫美好時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