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藍(lán)窗白屋,這里不是希臘愛琴海上的圣托里尼島</h3> <h3>帝國遺風(fēng)古羅馬競技場,這里不是意大利羅馬斗獸場</h3> <h3>氣勢宏偉、典雅莊重神殿,這里不是雅典帕特農(nóng)神廟</h3> <h3>歷史悠久、巍峨尖塔清真寺,這里有濃厚卻又開明的伊斯蘭</h3> <h3>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古文明、世界最開明的伊斯蘭文化、耀眼浪漫的地中海風(fēng)情、遼闊無垠的撒哈拉沙漠。這里包羅各異景色,大海、沙漠、港灣、古跡、山河、小鎮(zhèn)。希臘、摩洛哥、土耳其、澳大利亞、阿聯(lián)酋,她幾乎像遍了世界上最美的國家,但她從來不是復(fù)制品。每一種元素雖然不是頂尖的感覺,卻以<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豐富/多層次/</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歷史/文</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化</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的</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濃</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縮</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版</b><font color="#010101">躍然眼前---這里是北非明珠</font>突尼西亞</h3><h1></h1><h3></h3> <h3>迦太基古城遺跡</h3><h3>迦太基的建城史富有傳奇色彩。據(jù)說公元前</h3><h3>814年,生活在黎巴嫩海岸一帶腓尼基人蘇爾王國的老國王穆托去世,內(nèi)亂,而他的兒子Pygmalion想要排除異己獨攬大權(quán),因此老國王的女兒Dido為了免遭迫害,急忙在仆人的掩護(hù)下乘船逃亡西渡,最后在突尼斯灣這片區(qū)域登陸。但是在這里北非土著柏柏爾人部落首領(lǐng)馬西塔尼只應(yīng)允Dido一塊牛皮大小的地方棲身,可是聰明的Dido公主讓仆人連夜把牛皮切成細(xì)條,再把細(xì)條連在一起,在緊靠海邊的高地上圍起一塊方圓315公頃的土地也就是現(xiàn)在Acropolium(衛(wèi)城)的地方,建起了迦太基城(意為新的城市),與羅馬隔海相望。</h3> <h3>迦太基腓尼基人安頓以后,依靠他們的三大種族技能:航海、經(jīng)商、戰(zhàn)爭,迅速發(fā)展,迦太基在巔峰時期統(tǒng)治了整個西地中海,包括整個北非沿岸西至摩洛哥,伊比利亞半島,意大利南部,科西嘉島,西西里島和撒丁島,與希臘分庭抗禮。<br></h3> <h3>隨后發(fā)生了三次迦太基與羅馬間的布匿戰(zhàn)爭。強大的迦太基人的聰明和貿(mào)易能力令后起之秀羅馬忌憚不已,當(dāng)時羅馬政治家老加圖那句著名的"delenda est Carthago!"“迦太基必須被毀滅”變成了羅馬上層階級中最常見的口頭禪。</h3> <h3>三次戰(zhàn)爭迦太基均落敗。第三次布匿戰(zhàn)爭羅馬人放火燒城,據(jù)傳大火燒了整整17天,然后在全城四周撒鹽阻止任何植物生長,三年戰(zhàn)爭期間大約有20萬迦太基人陣亡(這在當(dāng)時是非常龐大的人口),而僅幸存的五萬人被賣為奴,從此繁榮700之久、盛極一時的迦太基在世界上消失滅亡。這片疆域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成為羅馬帝國北非地區(qū)最重要的行省。</h3> <h3>今日所見,多為羅馬遺跡。這里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文明,在漫長的歲月侵蝕中,殘跡難辨。喟曰,迦國神游,一樽還酹塵埃</h3> <h3>一扇扇歲月的門戶可曾窺見2800年前迦太基帝國的強大?</h3> <h3>突尼斯老城,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fēng)格,建城已有1300年歷史。麥地那在阿拉伯語中是城市的意思。在北非伊斯蘭城市中,突尼斯老城是城市建筑規(guī)范的典范之一。197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突尼斯老城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h3><h3>。</h3> <h3>麥地那集住房、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功能于一身,商品種類豐富,小商鋪一家挨著一家,手工編織的掛毯、銀器、飾品、花瓶、刀叉等餐具到燭臺,應(yīng)有盡有。</h3> <h3>斑斕的阿拉伯色彩!</h3> <h3>我們穿行在曲折蜿蜒的小巷,兩旁是古老阿拉伯色彩的商店。買了兩個小小的冰箱貼,感受到店主似火的熱情。而另一次看上一套阿拉伯茶具,討價還價半日,店主及其兒子輪番上陣抬價,終不得,店家悻悻然。我們倒是暗中欣喜,如買下,后面的行程嘿哧嘿哧,豈不是累壞了自己?</h3> <h3>城內(nèi)佇立一座凱旋門,將突尼斯二分為舊城市集與新城市區(qū)(New Town)</h3> <h3>I Love Tunis</h3><h3>突尼斯首都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布爾吉巴大街,樹木四季常青,兩旁有很多銀行、商店、品牌店、酒吧、咖啡廳坐落其中,是突尼斯最重要的一條街道,被稱作突尼斯的香榭麗舍大道。</h3> <h3>西迪.布.賽義德小鎮(zhèn),又稱"藍(lán)白小鎮(zhèn)″,被譽為"地球上十大浪漫小鎮(zhèn)″之一。坐落在峭壁上的小鎮(zhèn)所有房屋只涂上藍(lán)、白兩種顏色,白色的墻,藍(lán)色的門窗,只有兩種顏色,卻風(fēng)靡整個世界。小鎮(zhèn)沿山勢蜿蜒而上,一條由鵝卵石鋪就的道路,兩邊是民居和商鋪,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一條條小巷向外延伸</h3> <h3>沿階而下,客官,你可想坐下嘆杯茶或咖啡?</h3> <h3>建在山頂?shù)?quot;階梯咖啡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點了招牌松子薄荷茶,遠(yuǎn)眺地中海,海的對面就是意大利西西里島。</h3> <h3>迦太基文明、羅馬文明、希臘文化、猶太文明、甚至消失的汪達(dá)爾人的歷史都碰撞、交匯、留痕在這個小鎮(zhèn)上。</h3> <h3>沒有如鯽的緊迫感,三三兩兩的游人,在安靜的氛圍中慢節(jié)奏地感受著地中海藍(lán)與白交織的浪漫。</h3> <h3>北非的冬天,天氣變化莫測。幸運的是此刻隨意走過的一隅在淡淡的陽光下慵懶愜意</h3> <h3>有人說西迪布賽的藍(lán)色大門有種天方夜譚的瑰麗與神秘</h3> <h3>每戶門窗迥異的半圓形穹頂,門板上用圓釘排列成的星星、月亮、弓箭等圖案</h3> <h3>卻都有著清晰的伊斯蘭情調(diào)。也反映了每戶人家的身世、職業(yè)、信仰和匠心獨具的風(fēng)格。比如說六芒星,代表猶太人。新月代表穆斯林。魚和十字架代表基督徒</h3> <h3>藤蔓垂下的小店,琳瑯滿目的阿拉伯風(fēng)格紀(jì)念品。你可有心儀?</h3> <h3>突尼斯國立巴杜博物館</h3><h3>巴杜博物館是北非最重要的一座考古博物館,規(guī)模僅次于埃及的開羅博物館,以收藏精美的馬賽克作品聞名于世,是當(dāng)時統(tǒng)治突尼西亞的羅馬人藝術(shù)杰作。博物館在離突尼斯市區(qū)4公里的郊區(qū),不起眼的建筑原是奧斯曼土耳其Husseinite beys的王宮,建于17世紀(jì)末,188幾年捐出成為博物館后,眾多的馬賽克鑲嵌畫有了棲身之所,王宮的金碧輝煌與馬賽克的精致相得益彰。</h3> <h3>館內(nèi)有40多個大廳和長廊,展品由全國各地近百個古代遺址中發(fā)掘、挑選,有近萬件,按5個歷史時期陳列:史前時期、腓尼基和迦太基時期、羅馬時期、基督教時期(包括汪達(dá)爾人、拜占庭人統(tǒng)治時期)、阿拉伯伊斯蘭時期。文化差異大卻都在同一個國家發(fā)生,突尼西亞的文化多元性在博物館里具體而細(xì)微的呈現(xiàn)。令人驚奇的是迦太基的建筑物不復(fù)存在,但地面的一些鑲嵌畫卻奇跡般地保存下來了。</h3><h3>一進(jìn)門就看到這幅畫,它是世界現(xiàn)存最大的鑲嵌畫《海神尼普頓的勝利》,面積137平方米,是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畫面中央手持三叉戟的海神站在4匹海馬拉的戰(zhàn)車上,周圍是56位神女及海獸。</h3> <h3>館內(nèi)珍藏許多瑰麗多彩的馬賽克鑲嵌畫。早期馬賽克多半是基本幾何圖案,后來復(fù)雜圖像、動物形象、希臘羅馬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甚至日常生活、耕作、慶典等都可成為創(chuàng)作題材。從馬賽克可一探當(dāng)時人民的生活方式。這些馬賽克都達(dá)到了藝術(shù)上的巔峰,看過巴杜博物館后,世界其他各地的馬賽克只是除卻巫山不是云。</h3><h3>此畫中尤利西斯是奧賽德筆下人物。希臘伊薩卡王尤利西斯參與特洛伊戰(zhàn)爭十年,獻(xiàn)出木馬屠城之計而結(jié)束了戰(zhàn)爭,但因為得罪海神,當(dāng)他經(jīng)過西西里島, 海妖女塞壬(Sirens) 出沒的海域時,為了避免受到塞壬的歌聲誘惑導(dǎo)致觸礁,他讓船員們用蜜蠟堵住耳朵,而自己既想聽其歌聲又怕被其誘惑,則請船員把自己捆在船桅上,以求順利通過。</h3> <h3>海神與四季</h3><h3><h3>海神居中,四角為春、夏、秋、冬四季女神,她們立在樹枝織成的花環(huán)里。周圍則是農(nóng)耕狩獵的圖案,人們在播種、挑水、捕魚、勞作,還有狗、獅子、豹等。</h3><h3>波塞冬(Poseidon ),古希臘神話傳說中一位重要的神,即海神、海王、海皇(在羅馬神話中,波塞冬稱為尼普頓(Neptune)),是克洛諾斯與瑞亞之子,宙斯之兄。與提坦神(泰坦)的提坦之戰(zhàn)(Titanomachy)結(jié)束之后,波塞冬成為偉大而威嚴(yán)的海王,掌管環(huán)繞大陸的所有水域。他用令人戰(zhàn)栗的地動山搖來統(tǒng)治他的王國。他有呼風(fēng)之術(shù),并且能夠掀起或是平息狂暴的大海。手持三叉戟,他坐在銅蹄金髦馬駕的車?yán)锫舆^海浪。盡管他在奧林匹斯山有一席之地,但是大部分時間他都住在海洋深處他那燦爛奪目的金色宮殿里。</h3></h3> <h3>在滿墻滿地的馬賽克作品中,以一幅約西元3世紀(jì)的作品《詩人與繆斯》最精致珍貴,為鎮(zhèn)館之寶。大部分的馬賽克是根據(jù)神話故事或羅馬史詩為主題,很少把作者納入題材。這幅以各種顏色的細(xì)小石塊所拼湊出的馬賽克圖像,1893 年出土于突尼斯南方的Sousse蘇斯,其中綠色玻璃在當(dāng)時很少見?!对娙伺c謬司》描述著名拉丁詩人Virgil(中,西元前70-西元前19年)安詳坐在椅子上,右手放在胸前,左手握著詩卷,聚精會神地聆聽聽掌管史詩的女神Clio 誦詩,右側(cè)站著悲劇女神Melpomene。三者表情細(xì)膩逼真,栩栩如生,連衣服上的皺褶也都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在打開的詩卷上還可清楚地看到史詩「埃尼特」。這件作品證實歌頌羅馬帝國起源的史詩《埃尼特》確為Virgil所著!</h3> <h3>時間匆匆,走馬觀花。參觀完后,我們的58歲會七國語言的突尼斯導(dǎo)游,帶領(lǐng)過各種國籍人士旅行團(tuán),在自己國寶級的博物館仍顯得好high,比我們瘋得可愛地率領(lǐng)傻乎乎的我們拍下了這張照片</h3> <h3>蘇斯:突尼西亞第三大城市,是千年古城,建于公元前9世紀(jì),198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它擁有綿延的細(xì)白沙灘,碧綠澄清的海水,湛藍(lán)透明的天空。舊城區(qū)有大糧倉及古堡,伴隨著大大小小進(jìn)出港口的古老游船, 別有一番景致。西歐人來突尼西亞度假,蘇斯是首選地,故稱“地中海的后花園”。</h3> <h3>夜色隨之降臨,喜歡路經(jīng)一酒店的一個富阿拉伯風(fēng)情的角落</h3> <h3>可能因為喜歡足球,小子對各國國旗了如指掌,如數(shù)家珍??傁矚g拍下所到之處的國旗</h3> <h3>開羅安奧克巴大清真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位于北非突尼西亞的開羅安城中心,是伊斯蘭教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最大的清真寺。寺院長130米,寬80米,墻高4米,外表像一座巨大的城堡。院內(nèi)大理石鋪地,三面由300根石柱頂托的拱形長廊。寺西北的宣禮尖塔為四方形3層梯形,高35米,是開羅安城最高的建筑物。因此寺開羅安古城是與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齊名的伊斯蘭世界四大圣城。</h3> <h3></h3><h3>開羅安市區(qū)內(nèi)有數(shù)百座清真寺,唯獨這座最受人矚目。突人認(rèn)為,去開羅安古城朝圣7次即等于去了麥加朝圣。因為在第七任哈里發(fā)穆阿威葉二世統(tǒng)治期間,越來越多的慕道者來到這里學(xué)習(xí)研究古蘭經(jīng),使這里成為當(dāng)時僅次于麥加和麥地那的遜尼派伊斯蘭教研習(xí)地。</h3> <h3>據(jù)聞內(nèi)有許多珍貴伊斯蘭資料,非伊斯蘭教徒不可入內(nèi)參觀。女性入寺需帶頭巾</h3> <h3>寺內(nèi)很多長短不一的柱子來自各地,是為了節(jié)省石料,這些柱子都是從以前遺留下來的古羅馬建筑上直接取下來的。</h3> <h3>午餐用膳時的酒店,阿拉伯風(fēng)情,飽了眼福</h3> <h3></h3><h3>時間緊迫,要不然跳下去來個暢游</h3> <h3>斯貝特拉是突尼斯中西部的一個小城,距離首都突尼斯市250公里。遺址約50多公頃,有凱旋門、浴場、劇場、三神殿、橄欖油工廠、商店街等遺址。建于139年的安東尼門有一大兩小門,是進(jìn)入大廣場的入口</h3> <h3>古城的整體建筑群反映出這在當(dāng)時是一座羅馬時期的富裕城鎮(zhèn),其時稱為“Sufetula”,后來改為斯貝特拉。羅馬帝國衰亡后,斯貝特拉依然繁榮,在拜占庭時期仍在扮演重要角色。七世紀(jì)時,拜占庭帝國行政官格雷戈里(Gregory)叛變稱帝,定都于此,但僅僅一年便被阿拉伯軍隊擊敗,格雷戈里被殺。所以城里還有些拜占庭時期的古跡。</h3> <h3>廣場上保存完整的神殿群從左到右分別為朱比特的女兒雅典娜、天神朱比特-宙斯、天后希拉;古城以三神殿為中心,周邊是繁華熱鬧的市集,東南西北分明,寬闊的道路把城市分割得井井有條,還有羅馬的浴池和半圓形劇場,城內(nèi)生活和娛樂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神殿是富城才有的建筑,一般興建一座供奉一神或多神的神殿,這里的三座神殿是因為斯貝特拉人為了炫富,想出這個建立3座神殿并列的點子??磥砉沤穸加徐鸥恢e,唯此炫富造就千古史跡。</h3> <h3>中間的朱比特神殿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目前狀況極佳卻沒有入口,要到朱比特神殿,則必須通過其他神殿,因為沒有階梯可以直接登上去。據(jù)說神殿地下曾經(jīng)是斯貝特拉的財庫</h3> <h3>三座神殿中以雅典娜神殿保存得最好</h3> <h3>羅馬半圓形的劇場。羅馬人對精神娛樂的享受一點不亞于今人</h3> <h3>遺址的某個角落,還有一座保留完整,十字形的羅馬洗禮池。這個被譽為突尼斯最漂亮的洗禮池,雖經(jīng)歲月洗禮,但無損外觀和池內(nèi)的馬賽克圖案</h3> <p>突尼斯的古羅馬遺址-圣維塔萊大教堂的洗禮盆,斯貝特拉</p> <h3>歷史滄桑變遷,千年之前的神廟墻基、精美雕刻的大理石圓柱、藍(lán)天白云下仍昭示著曾經(jīng)歲月的輝煌。</h3> <h3>我們登上了四驅(qū)吉普車前往觀賞沙漠綠洲。朝著突—阿邊境方向行駛,沿途能看到三個綠洲:切比卡(Chebika)、塔馬澤(Tamerza)和米德思(Mides)。</h3> <h3>位于撒哈拉沙漠邊緣的突尼西亞古城土澤,是一塊沙漠綠洲,有1000多公頃的椰棗林。登高遠(yuǎn)望,土澤仿佛茫茫大漠中的碧玉。這里是撒哈拉沙漠的門戶,近距阿爾及利亞。切比卡陽光充足,因此得名Qasr el-Shams,阿拉伯語意為太陽城堡。它曾是羅馬村落,后來成為柏柏爾人避世之所。</h3> <h3></h3><h3>1969年持續(xù)近一個月的大雨引發(fā)洪水,沖毀了切比卡古羅馬村落,這里的居民不得不搬到別的地方。看到那片椰棗林綠洲了嗎?</h3> <h3>現(xiàn)在的切比卡村落是新建的,舊的村落在特大暴雨中被夷平,現(xiàn)在只留下一片廢墟,就在那珍貴的阿拉伯山羊雕像下面。</h3> <h3>山羊雕像下有條狹窄的裂縫,游人必須穿過那狹縫才可繼續(xù)前行</h3> <h3>尋找《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的足跡。切比卡高處海拔約九百米,向游人呈現(xiàn)著無邊際的赭石,蔚藍(lán)的天幕和潺潺的瀑布。眼下的荒涼,多少帶點蒼茫,難怪除了《英倫情人》,《星球大戰(zhàn)》也曾在這里取景。<br></h3> <h3>米德斯Mides的紅土特別肥沃,道路兩旁種滿椰棗樹,這里就是《英倫情人》中,男主角抱著受傷女主角穿越峽谷的場景,當(dāng)中的風(fēng)蝕巖壁,最是吸引。而那段在二戰(zhàn)中的愛情故事曾家喻戶曉。也因此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峽谷由層積巖構(gòu)成,站在邊緣,面向的是深淵,兩邊崖壁彎彎曲曲層層疊疊,恍如巨浪奔天,峽谷層色澤層次分明,有美國大峽谷的影子,但規(guī)模相去極遠(yuǎn)。</h3> <h3>我們終于找到了沙漠中的瀑布。不要小看這長年流淌的小瀑布,這片土地上神奇的是同時擁有沙漠、海洋、綠洲和瀑布!其它哪個沙漠會有綠洲?</h3> <h3>沙漠玫瑰是細(xì)沙經(jīng)過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風(fēng)雨雕塑風(fēng)化而成。外形酷似盛放的玫瑰,千姿百態(tài),還能看到零星的細(xì)沙鑲嵌其中,默默地綻放在“沙漠戈壁”,永不凋零。 </h3> <h3>駱駝哥也是蠻會休息的,趁著間隙小瞇一會兒</h3> <h3>下午乘坐馬車去逛椰樹林。像不像個車把士?</h3><h3>拖長而出的yu吆喝聲</h3> <h3>69歲的突老漢嗖嗖嗖地一兩分鐘內(nèi)爬上椰樹頂示范如何采摘椰果</h3> <h3>我家小子也不甘示弱,慢亦是快,毫無敏捷地爬上了樹。不想,竟博得滿堂喝采</h3> <h3>行走在吉利特鹽湖的路上。</h3><h3>進(jìn)入沙漠后一片褐黃色的荒漠,漸漸的荒原泛起了白色夾雜黃色的鹽堿,當(dāng)鹽堿越來越重,不知不覺地進(jìn)入了北非最大的吉利特鹽湖,這里僅次于南美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湖和中國青海格爾木的察爾汗鹽湖,是世界第三大鹽湖,但--<font color="#ff8a00">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font>鹽湖。東西長120公里,南北寬60公里,海拔16米;占地將近5千平方公里。這里沒有浩渺的湖水,瀲滟的碧波……朋友說閉目想象雖然沒有天空之鏡,卻仿佛有千層無聲之湖浪推來,美哉!裸露的鹽層一望無邊,我們看到一些似幻似真的海市蜃樓,但與我們平時想象的一座城池或一片綠洲并不相同。</h3> <h3>眼前一亮,浩瀚的鹽湖上突然發(fā)現(xiàn)諾亞方舟似的小船駛來</h3> <h3>傲驕爬上鹽湖小珠峰,旗幟飄揚。</h3> <h3></h3><h3>騎上單峰駱駝看三毛最愛的撒哈拉沙漠,前面帶路的是原居民帕帕爾人,他連比帶劃表示喜歡巧克力</h3> <h3><h3>中部高原“帕帕爾”人集中地瑪特瑪它。這里的人在山石中挖掘洞穴居住,冬暖夏涼。帕帕爾人還熱情地拿出他們的美食跟游客分享。</h3></h3> <h3><h3>這里遍地都是山丘、峽谷,放眼望去只見灌木零星散布期間,有一種荒涼的美。</h3></h3><h3>來到了星球大戰(zhàn)基地。</h3> <h3>在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喬治·盧卡斯就以卓越的創(chuàng)意和精益求精的風(fēng)格拍攝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星球大戰(zhàn)》 具劃時代的意義。至今全球仍有很多星球迷呢。</h3> <h3></h3><h3>長途跋涉,終于來到酒店。疲憊一掃而空,現(xiàn)代化的伊斯蘭風(fēng)格酒店</h3> <h3>忍不住周圍轉(zhuǎn)轉(zhuǎn),360度的美</h3> <h3>酒店內(nèi)巧遇突尼西亞國家投球隊,一個個英武高大</h3> <h3>晨起漫步酒店后門外的海邊,聽大海的私語</h3> <h3>北非伊利捷競技場</h3><h3>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39年,羅馬統(tǒng)治突尼斯近600年,同時將歐洲文明帶到了突尼斯。羅馬人修建的神廟、競技場、露天劇場,遍布各地,至今遺跡猶在。其中有位列世界三大斗獸場之一的埃爾·杰姆斗獸場</h3> <h3>埃爾·杰姆斗獸場以其雄偉壯麗、氣勢恢弘、布局科學(xué)、構(gòu)造完美和諧,猶如埃及的金字塔,無不征服到訪者心。</h3> <h3>三層座位保存完好,氣勢和完整度媲美意大利羅馬斗獸場</h3> <h3>它突兀聳峙,猶如一座高大的城堡要塞,拔地而起,凌空而立</h3> <h3>羅馬時代建筑、雕刻、鑲嵌藝術(shù)之高超、精美,令人贊嘆不已</h3> <h3>地下室,為斗士和猛獸過道</h3> <h3>斗獸場圍墻高大,層層拱廊相連</h3> <h3>受邀擔(dān)任主角拍照 :)</h3> <h3>愛自拍的突尼斯女孩</h3> <h3>人行其間,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穿行。各層連拱廊的柱型,富于變化,漫游其中,就如置于古代石柱雕刻藝術(shù)的宮殿。拾級而上。端坐在觀眾席的頂層,俯身下望,偌大斗獸場,景象一覽無余,盡收眼底。</h3> <h3>坐落在哈瑪麥德海灣南緣的蘇斯,面對地中海,豈能錯過乘海盜船游船河?</h3> <h3></h3><h3>大膽海盜在哪里?僥幸拼小命掙脫</h3> <h3>一較高下,誰與爭鋒</h3> <h3>克里比亞古城堡,建于公元七世紀(jì),拜占庭式之建筑。及后十六世紀(jì)由西班牙人改建。繞城堡一圈,意想不到,美麗極了</h3> <h3>城堡上一覽地中海沿岸優(yōu)美的景觀</h3> <h3>令人震撼的克觀(克觀為一地名)<u>迦太基故都</u>文明古跡</h3><h3>2800年前的街道房屋設(shè)計那么獨特成熟,這古跡能保存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腓尼基人在公元前2世紀(jì)離開了克觀,同時羅馬一直沒有重建克觀。依稀可見的筆直街道、兩旁的商店、住家..... </h3> <h3>當(dāng)時的神殿做崇拜之地</h3> <h3>迦太基人崇拜的坦尼特Tanit女神的圖騰</h3> <h3>粉紅色珊瑚所砌浴缸,可見那時浴室所受重視度??上覀儸F(xiàn)代人有幾個家里有浴缸的?雖則我們有智能手機之類的</h3> <h3>迦太基人那時就把家居設(shè)施安排妥妥</h3> <h3>這可是海邊的房屋,是幾居室?幾廳房?有多大?</h3> <h3>這個忘了是什么</h3> <h3>放眼望去,仍可見2800年前的市井繁華</h3> <h3>故都選址海邊,據(jù)聞是一邊看海一邊沐浴??梢姰?dāng)時迦太基人對經(jīng)商概念的成熟和對享受的追求。又聽悉因生活過于富裕舒適,以經(jīng)商眼光看待戰(zhàn)爭,以雇用軍作戰(zhàn),一次次落敗。終在歷史的洪流消失,可嘆。</h3><h3>當(dāng)我在電視上看到BBC選出消失的十大文明top one 迦太基?。?!我不禁激動得心怦怦跳,激動地告知同行的朋友這個消息。</h3> <h3>用時光去閱讀旅程,用足跡去細(xì)品風(fēng)光,生命中一程程烙印備感深切。特別鳴謝<b><u><font color="#39b54a">WL姐</font></u></b>、Kimmy、陳太的佳照。也衷心感謝網(wǎng)絡(luò)上各位老師的資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