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千古絕唱鸛雀樓

戴奇林

<h3>  來到永濟,當然要登傳說中的鸛雀樓。王之渙的詩《登鸛雀樓》為中國唐詩中的千古絕唱,是老少皆能背的唐詩。但是,為什么王之渙登鸛雀樓能寫出如此壯麗而深刻的詩歌,他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是怎樣的景象,很多人卻不知道。這也是我為什么一到永濟就急匆匆要登鸛雀樓的原因。 第二天一早,幾位老同學開車陪我去登鸛雀樓。天上下著小雨,逢六月天就覺得特別涼爽。一路上看到是晉南平原的如江南般風景,徹底改變我對山西的映象。 <br></h3> <h3>  第一站來到普救寺,原來著名的《西廂記》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自古天下寺廟為清靜地,可為什么普救寺卻成了愛情圣地呢?難道這看似普通的一座寺廟有什么特別之處嗎?對這一片土地我開始有不同凡響的感覺。<br></h3> <h3>  第二站是看蒲津渡遺址。我以前聽說過這里考古發(fā)現(xiàn)過幾只黃河大鐵牛,但更詳細的歷史就不太了解了。走進蒲津渡遺址才知道原來這是歷史上的著名古渡口。 <br></h3> <h3>  唐開元十二年,在這修建了著名的黃河“鐵索連舟固定式曲浮橋”??脊胖话l(fā)掘出河東一邊的大鐵牛四尊,各長3.3米,高1.5米,重約50~70噸。鐵牛旁各有一鐵人牽引,高約1.9米,重約3噸,分別代表維、蒙、藏、漢四個民族,可見唐朝已實現(xiàn)民族大融合。南側鐵牛下還發(fā)現(xiàn)有鐵板、鐵柱,鐵牛尾部立有鐵制的七星鐵柱7根。原來浮橋的兩岸各有四尊大鐵牛,其作用是為了固定和調節(jié)浮橋鐵索。唐代為建蒲津橋的用鐵量占當時全國年鐵產(chǎn)量的五分之四,可見這座浮橋的重要性。這些鐵牛造型精美,氣度不凡,反映當時高超的鑄造水平。 唐朝建都長安,而從長安去往中原及江南各地,或從中原及江南各地去往長安,都要經(jīng)過此地。黃河天險僅此一座浮橋,此地為通往京城的唯一通道,當時的繁華景象可想而知。<br></h3> <h3>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西廂記》的故事要發(fā)生在離渡口不遠的普救寺。中國自古認為無巧不成書,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侍女紅娘和小童歡郎一行30余人,護相國靈柩回河北博陵安葬,渡過黃河后住進普救寺是很自然的事情。而河南洛陽書生張生赴長安趕考,路過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馬將軍,順便游覽普救寺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這就為住在普救寺西廂房的崔鶯鶯與張生巧遇提供了可能。如果當時這里是荒山野嶺,崔鶯鶯與張生怎么可能相遇呢?<br></h3> <h3>  老同學指著路旁的一段古城墻說:唐朝這里曾有一座繁華的大城市,已毀于戰(zhàn)火。是啊,在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交通要道旁,肯定會有一個繁華的大城市。 轉眼間我們來到了重新修建的鸛雀樓。樓前有一個巨大的廣場,鸛雀樓也修得雄偉壯觀,我想在唐朝肯定沒有修這么高大。鸛雀樓是現(xiàn)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觀四檐三層,內分六層,總高73.9米,在建筑形式上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風格。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引無數(shù)文人學士登樓賞景賦詩。當然,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之后,注定這座樓會名傳千古。當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進攻中原時,鸛雀樓毀于戰(zhàn)火。后因黃河水泛濫,河道擺動頻繁,其故址都難以尋覓。人們只得以蒲州西城樓當作“鸛雀樓”,登臨作賦者不絕。實物中的鸛雀樓可以毀于戰(zhàn)火,而詩歌中的鸛雀樓永遠留在人們心中。<br></h3> <h3>  中國四大名樓鸛雀樓、黃鶴樓、岳陽樓、騰王閣皆因詩文而名,而三大名樓在江南,北方僅有鸛雀樓。在這些詩文中,能全文背下《岳陽樓記》和《騰王閣序》人不多,只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全詩僅20個字,沒有一個生僻字,老少皆宜。讀后完全不需要解釋,其豪情其哲理躍然紙上。 走進鸛雀樓一樓大廳,一層的主題是千古絕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一幅巨大的壁畫,展示了當年黃河岸邊的蒲州古城的繁華景象。如果當年你從黃河浮橋過河后,從高大的城門進入蒲州城,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擁有五十多萬人的大城市,在城墻外的黃河邊,就是著名的鸛雀樓。 看到這幅壁畫,我豁然開朗,原來鸛雀樓是處在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立于黃河唯一的浮橋旁,背靠當時一座超大的城市,遙望著京城長安。這就是鸛雀樓的文化背景,一個天才的詩人在這樣的樓上寫出一首千古絕唱,也是很自然的事。<br></h3> <h3></h3><h3>  王之渙出生于太原王家,為當時名門望族。他從小聰明好學,少年時豪俠義氣,放蕩不羈,常擊劍悲歌。由于性格使然,他沒有象天下讀書人一樣走科舉之途,而以門子調補冀州衡水主簿。因遭人誣陷誹謗,當年即辭去官職拂袖而去。 隨后他居家十五年,專心寫詩。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卻得不到重用,其內心一定是苦悶的。 某一天黃昏,王之渙登上鸛雀樓,身旁的中條山拔地而起,遠方的八百里秦川一望無際。他朝西面的長安方向極目遠眺,夕陽緩緩西沉,黃河滾滾南下,夢想中的長安雖然看不見,卻知道它在哪里,可以想象它的繁華與榮耀,怎不感慨萬千。古人最大的理想追求就是多年寒窗苦讀應試,一旦高中朝廷做官,衣食無憂,揚名于后世,光宗耀祖。王之渙作為一個讀書之人,雖然他沒有走科舉之路,其內心的渴望當然不會例外。此情此景,化作詩句,從壓抑多年的胸中噴薄而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剛剛問世之際,人們只覺得此詩朗朗上口,意境非凡,并不知道作者是誰。唐朝以詩取士,女皇帝武則天讀到此詩也拍案叫絕,問親信大臣李嶠:是哪位才子寫的這首絕句,朕要好好封賞他。李嶠一聽,心生邪念,當即回答是自己的好友朱佐日。武則天立刻將朱佐日召來,賞給了彩綢百匹,并賜封了御史官銜,以示對天下才子的嘉獎和恩寵。而此詩的真正作者王之渙,卻因為無人器重,窮困潦倒。后人為他打抱不平,于是又演繹出了王之渙、高適、王昌齡在酒樓打賭賽詩,最后王之渙拔了頭籌,這就是有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br></h3><h3></h3> <h3>  王之渙另一首名詩《涼州詞》也是這個時期寫的: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從此詩名大振,與王昌齡、高適等相唱和,傳為詩壇佳話。僅憑這一首詩,王之渙入列唐朝四大邊塞詩人。晚年終于迎來做官的機會,任文安縣尉,卻染病在任上死去,享年55歲。自古考取高官的人不計其數(shù),可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印跡的人并不多,而一生官運不好的王之渙卻因一兩首詩名傳千古。<br></h3><h3> 非常遺憾的是王之渙只留下六首詩。而衡量一個詩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絕不是看他留下詩歌的數(shù)量。中國歷來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唐代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chuàng)作最繁盛的時代,《全唐詩》收詩將近5萬首。每個讀者都各有所愛,要將那些名詩分個高下是件非常難的事情。而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兆鵬和他歷屆研究生們歷時17年,在從古至今的唐詩材料中,運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得出了一份唐詩前100名的排行榜,2011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唐詩排行榜》,比較客觀的反映了這些唐詩的影響力和人們的喜愛程度。 當我打開這個排行榜,看到僅傳世六首詩的王之渙,他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排名第三,他的《登鸛雀樓》排名第四,都在李白杜甫之上。就因為這兩首詩,把王之渙列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一點也不為過。<br></h3> <h3>  在鸛雀樓上,有毛澤東書寫王之渙《登鸛雀樓》的影印版。細讀毛澤東的詩詞,其詩藝之精贊,意境之深遠,氣勢之磅礴,絕對不亞于古今任何大詩人。毛澤東的書法藝術也堪稱一絕。他書寫自己的詩詞,讓其書法藝術與詩詞意境完美結合,成為中國藝術寶庫的佳品。但是,毛澤東書寫別人的詩詞作品并不多見。1954年5月毛澤東書寫王之渙的《登鸛雀樓》,1963年1月5日,毛澤東書寫王之渙的《涼州詞》。而且我從中央檔案館公布的資料看到毛澤東書寫的另一個版本《登鸛雀樓》,說明毛澤東特別喜愛這首詩。而在當今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中,國家領導人多次對外吟誦或贈送《登鸛雀樓》這首古詩,以表達對雙邊關系的美好期望。由此可見這首詩的藝術價值是多么巨大,其藝術生命力是多么長久。<br></h3> <h3>  來到樓頂,有王之渙舉筆吟詩的銅像,我靜立旁側,扶著他的詩篇,順著他的目光看遠處黃河靜靜流淌。不知有多少次,我在給學生講解詩歌時都會遇到一個難題,就是當學生問到底什么是詩時,無法用下定義的方法來回答。我就拿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來答復他:這就是詩。中國自古有詩緣情和詩言志兩大流派,而這首《登鸛雀樓》既有寫景抒發(fā)豪情,又有寫意表達壯志,是將詩緣情和詩言志完美結合的千古絕唱。<br></h3> <h3>  樓是新樓,詩是古詩。詩因樓而得,樓因詩而名。詩樓交相輝映,演繹一曲來自唐朝的千古絕唱。新的鸛雀樓孤單立于黃河岸邊,曾經(jīng)繁華無限的蒲州城已不復存在,也沒有黃河浮橋上的人來人往。我沒想到東移到中條山下小小的縣級市永濟,曾有如此厚重的文化積淀。歷史的洪流和黃河的泛濫可以改變這里的一切,可是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唐詩是永恒的,已溶于中國人血液的顏色,已化為中國人骨頭的硬度,已成為中國人語言的精華。 在離開永濟的時候,雖然感到離鸛雀樓越來越遠了,而離王之渙這首流芳百世的《登鸛雀樓》卻越來越近了。<br></h3> <p class="ql-block">圖片:部分來自網(wǎng)絡。</p><p class="ql-block">文字:戴奇林</p><p class="ql-block">戴奇林: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常德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曾在《詩刊》、《人民日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詩歌三百多篇,出版詩集《想念家園》獲丁玲文學獎。教育專著《好父母是學出來的》新華社出版社出版,入選《父母必讀的50本書》?!冻砷L可以很快樂》新華社出版社出版,獲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推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