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意大利旅行,火車,是個不錯的選擇。密如蛛網(wǎng)的交通線,幾乎所有的城鎮(zhèn),都在鐵路線上。購票,可以網(wǎng)上完成?;疖囌救轿婚_放,沒有檢票進(jìn)出。車上遇到查票,只要拿出手機,電子票掃一掃,就結(jié)了。</h3><h3>順便一提,火車旅行N多次,只遇到一次查票。這是個信用社會,全靠自覺。但是一旦被抓到逃票,據(jù)說罰款大的讓你永遠(yuǎn)斷了逃票的念頭。</h3> <h3>驕陽下,我步出威尼斯火車站,迎面就是大運河。與數(shù)年前相比,一切還是老樣子。</h3> <h3>在威尼斯,出行,有兩種方式 —— 要么坐船,要么步行。</h3><h3><br /></h3><h3>客棧,雖然只有不到兩英里,大太陽下,背著大背包,水上大巴是個明智的選擇。</h3> <h3>谷歌地圖說,下了水上大巴,只要步行3分鐘就到客棧。</h3><h3>沿著小巷,沒走幾步,碰到河,死路。</h3> <h3>折回去,走了十幾米,巷子盡頭,又是河。</h3> <h3>就這么繞來繞去,硬是找不著客棧門前的那條路。</h3> <h3>火辣辣的太陽底下,背著大背包,熱得像狗一樣。偏偏,轆轆饑腸又來湊熱鬧。</h3><h3>又走到一條死巷,巷子盡頭,河邊,是家小餐館,干脆,進(jìn)去,歇歇腳,吃午飯。</h3><h3>兩個大背包,磕磕碰碰的擠進(jìn)門,跑堂的嚇一跳,趕緊好心的找個地方,先把背包安頓下來,再給我倆安頓個桌子。</h3> <h3>兩杯冰水下肚,緩過氣來了。跑堂笑容可掬地推薦,今天有新鮮比目魚 turbot 要不要來一條?Frank 不懂啥叫 turbot,有點猶豫。跑堂咧嘴笑了,說,若是吃了,覺得不好,這頓飯我買單。我趕緊跟Frank解釋,turbot 就是咱們叫 flounder 的魚。Frank 一聽,點頭如搗蒜,嗯,好吃好吃,我很喜歡 flounder。</h3><h3><br /></h3><h3>跑堂又貼心的提醒,等烤魚的25分鐘,要不要先來個前菜?我說,推薦個威尼斯特色吧。跑堂自豪地說,威尼斯菜,以海鮮為主,要不來個海鮮色拉?</h3><h3><br /></h3><h3>這個色拉,鮮甜,調(diào)味淡淡的,恰到好處。直到用面包把盤子擦得锃亮,俺倆才不好意思地住手。</h3> <h3>一盤海鮮色拉墊底,餓勁兒不那么心慌頭暈的折磨人了。跟 Frank 有一句沒一句地輕聲聊著天,一邊觀察著旁邊的桌子,顧客都是當(dāng)?shù)厝?,邊吃邊跟老板說笑,顯然是???。嗯,誤打誤撞,這家餐館選對了。</h3><h3><br /></h3><h3>一會兒,跑堂隆重地推過來一個小餐車,烤魚烤蔬菜的香氣隨之撲面而來,啊,幸福來了。頓時覺得剛消停點的餓鬼又給吊起來了。<br /></h3><h3><br /></h3><h3>人家很專業(yè),先把整車食物在我們面前展示, 加以介紹。我裝著很淑女的樣子,微笑著,一一表示稱贊。心里卻在狂喊,免了吧這套,上菜吧你!</h3> <h3>展示完畢,跑堂開始分盤。我一邊繼續(xù)做淑女狀,將對食物關(guān)注的臉部表情,限制在輕描淡寫級別,一邊瞄著跑堂手上翻舞的刀叉,整條大魚,去頭去皮去骨切邊,那個心疼啊!給我雙筷子,咱自行解決不成嗎?</h3><h3><br /></h3><h3>好在跑堂動作利落,不一會兒,這盤幸福就上桌了。我深吸一口氣,等著套式的完成:跑堂稍稍一躬身,彬彬有禮的一句 Buon appetito!</h3><h3><br /></h3><h3>十分鐘后,跑堂的來巡桌,照理,要問一句,怎么樣,還喜歡嗎?一眼瞥見兩個被面包擦的干干凈凈的盤子,他忍不住,很不職業(yè)的大笑起來。</h3> <h3>享受了威尼斯第一餐,出門,頭不暈了,眼不花了,奇跡般的,客棧就在一百米之外出現(xiàn)了。</h3> <h3>客棧里,卸下背包,開始漫步威尼斯。</h3><h3><br /></h3><h3>不過,慢著,要對付威尼斯七月的驕陽,先到小店里,一人買了一頂遮陽帽。</h3> <h3>多年前,初訪威尼斯,馬不停蹄,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景點,結(jié)果是,看得眼花繚亂,累得人仰馬翻。</h3><h3><br /></h3><h3>再訪威尼斯,有了一份從容,一份淡定。一個星期里,走水巷,過小橋,享美食。跳過烏泱泱的游客,我看到了另一個威尼斯。</h3><h3><br /></h3><h3><br /></h3> <h3>威尼斯是什么?</h3><h3><br /></h3><h3>地中海的北角,意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與東歐陸地之間的那片海,叫愛琴海。愛琴海,在靠近意大利最東北部, 有一個海灣,叫威尼斯灣。這個海灣里,有一片淺水瀉湖 lagoon,湖里有118個低低的島,島與島之間被無數(shù)的河道分開,又被400 座橋連接起來。這,就是威尼斯。</h3><h3><br /></h3><h3><br /></h3> <h3>這些個島,是不是能露出水面,全在潮長潮落了。那你要說了,這威尼斯就是一片水澤地嘛,那些房子是怎么在水里建出來的?</h3><h3><br /></h3><h3>信不信由你,威尼斯是建在木樁子上的。</h3><h3><br /></h3><h3>公元四世紀(jì),為逃避戰(zhàn)亂,一群人從意大利大陸逃到這里,水,成了天然御敵屏障;豐盛的水產(chǎn),是取之不盡的食物來源。這群人開始在此安居樂業(yè)??墒?,時間一長,總住泥草棚子,也不是回事兒呀。這群從羅馬帝國逃過來的人,習(xí)慣住磚石房子??墒?,地基呢?水澤的泥沙地上怎么打地基呀?不知誰最先發(fā)現(xiàn),泡在水里的木頭,與氧氣隔絕,幾乎從不腐爛,可以用來打地基。</h3><h3><br /></h3><h3>威尼斯是一片澤地,哪兒來的木頭?不要緊,愛琴海的另一邊海岸,也就是今天的克羅地亞、斯洛維亞,是大片的森林。威尼斯人將砍伐的木材,從水路運來,劈成樁子,打入泥沙地,木樁子上面,鋪上石材,就開始造房子馬路了。那些木樁子,在海水、礦物質(zhì)的侵蝕下,逐漸石化,不但不腐,反而變得堅硬無比。</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這,就是今天的泡在水里的奇異之城威尼斯。</h3><h3><br /></h3><h3>順便一提,俺住的波士頓后灣區(qū) Boston Back Bay,也是建在木樁子上的,只不過,比威尼斯年輕了一千多年,也沒那么些運河。</h3> <h3>水澤之鄉(xiāng),橋之世界。</h3><h3><br /></h3><h3>一個轉(zhuǎn)身360度,可以將四、五座橋收入眼底。</h3> <h3>400 座橋里,唯有這座是封閉的,因為,這是自由通往牢獄之橋。</h3><h3><br /></h3><h3>照片中兩個建筑,左邊,是政府大樓,右邊,是監(jiān)獄,連者兩座樓的,是那個小小的封閉的石橋。當(dāng)年,犯了事的戴罪之人,在左邊的法院里判刑后,被押解著走過這座小石橋,到右邊的牢里去服刑。</h3> <h3>封閉的石橋上,很陰暗,但是,開有有兩個石窗,透氣透亮。</h3> <h3>戴罪之人,透過石窗,再看一眼外面,一聲長嘆,從此與自由世界別過。</h3><h3><br /></h3><h3>這座橋的名字,叫嘆息橋 The Bridge of Sighs。</h3> <h3>泡在水里的威尼斯,家家戶戶泊著船。他們的船,就如我們的汽車自行車,是代步工具。</h3> <h3>對游客來說,最吸引人的,也是最能代表威尼斯的,要數(shù)尖頭平底船 貢多拉 gondola。</h3> <h3>終于不可免俗地又坐了一回貢多拉。</h3><h3><br /></h3><h3><br /></h3> <h3>多年前的那次貢多拉,記憶最深的是,一下到船里,貼近水面,一陣陣揮之不去的陰溝氣,一路伴行,直到船行到大運河,才稍微好點。</h3><h3><br /></h3><h3>驚喜的發(fā)現(xiàn),這次,陰溝氣比前次消減了許多。看來,人家威尼斯,賺了游客的錢,還是下了整治功夫的。</h3> <h3>船兒一路悠悠,過了一橋又一橋。橋上的人,船上的人,互相是風(fēng)景。</h3> <h3>貢多拉船夫看著神氣,但是要知道,成為貢多拉 船夫的臺階可高了。</h3><h3><br /></h3><h3>第一步,上貢多拉學(xué)校。學(xué)校課程,除了行船外,還得學(xué)外語,威尼斯歷史,威尼斯藝術(shù)史,然后是口試??谠囃ㄟ^后,就是見習(xí)船夫,開始了六個月到一年的實習(xí)階段。最后,是船考。五個考官坐船上,考生小心翼翼地?fù)未R宦房量淘u判,在狹窄的水道中,能否行船不擦邊;會船時,是否不磕碰;船行至大運河,波浪中,船是否平穩(wěn)。多少見習(xí)船夫過不了這最后一關(guān)。</h3><h3><br /></h3><h3>有幸過關(guān)斬將,拿到執(zhí)照的,好日子就來了。一個威尼斯貢多拉船夫,平均年收入可達(dá)15萬美元。這就是為啥有那么多追夢人,不屈不饒的,一次又一次,直到考過才罷休。</h3> <h3>我們的船夫,把個船搖得穩(wěn)穩(wěn)的,幾次,窄巷中,我伸手都可觸及墻壁,人家硬是有本事,讓船輕輕滑過,一點不碰。</h3><h3><br /></h3><h3>行過一處交叉水道,船夫叫到,看呢,這是馬可波羅的房子。哦,差點忘了這位威尼斯名人呢。</h3><h3><br /></h3><h3>公元1271 年,17歲的馬可波羅同父親、伯父從這里出發(fā),一路東行,入亞洲,到中國。再回威尼斯,已是24年后了。這期間,有17 年是住在中國。據(jù)馬可波羅書中自述,他在元朝的朝廷里,還任過官員。這個說法,至今仍有爭議。但是我對另一項馬可波羅的聲稱,寧可選擇相信,那就是,先有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后有意大利的披薩和通心粉。對我這樣的吃貨而言,這段歷史更有意義。</h3> <h3>一千七百多年來,威尼斯的出行靠船,手搖船,貢多拉...而機動船的出現(xiàn),只是近百年的事。可是,近十年來,另一種船的崛起,卻足以將威尼斯置于危險之地。</h3><h3><br /></h3><h3>當(dāng)我在美麗的威尼斯大運河里,看到這個巨魔,怎么有一種世界末日的感覺?</h3> <h3>威尼斯,整個是一個淺水瀉湖,大運河,平均水深只有五米。為了這些個游輪能夠靠岸,碼頭的水底被倔深,水道被改變。這,全是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使。游輪每日的??抠M是十萬美元,威尼斯需要錢,需要大筆的錢來加固被歲月侵蝕的城市。</h3><h3><br /></h3><h3>但是,威尼斯人也意識到,這些游輪帶來的短期經(jīng)濟效益,終將不抵長期的環(huán)境災(zāi)難。據(jù)說,巨魔進(jìn)駐威尼斯很快就會變成歷史。</h3> <h3>不管是第一次,還是第N次,來威尼斯的人,總會到圣馬可廣場來消磨一些時光。</h3> <h3>廣場上追逐鴿子的小兒,永遠(yuǎn)都是一道不褪色的風(fēng)景。</h3> <h3>登塔遠(yuǎn)眺,是保留劇目</h3> <h3>圣馬可大教堂,里里外外的馬賽克瓷磚畫,也永遠(yuǎn)讓人嘆息,這得花多大的功夫??!</h3> <h3>但是,這滿廣場烏泱泱涌來涌去的游客,又使我望而生畏。</h3> <h3>這么說,其實是不公平的,因為我也是游客,在別人眼里,也是令人生厭的。</h3><h3><br /></h3><h3>那么,咱就別四處游走,給人添亂了。找個音樂茶座,把自己固定一會兒。</h3> <h3>茶點上來了。侍者關(guān)照,請將鐵砂罩一直罩著,要不,這茶點就不是你的了。說著,用手指指天...</h3> <h3>我抬頭一看,好嘛,這些家伙真囂張啊,就差從你嘴里直接奪食了。</h3> <h3>坐在陰涼的茶座,又有美妙的音樂,真想賴著不走了。</h3> <h3>要賴茶座,總得不停地消費呀。還有啥好吃的?菜單要來,再看一遍,嘿,我的最愛!</h3><h3><br /></h3><h3>暑熱的天,坐在陰涼的茶座,小樂隊在眼前演奏著, 任 affagato 在嘴里慢慢融化,那份愜意,神仙也不換。</h3> <h3>把神仙的日子過得更美妙,我向小樂隊點了一只曲子,重溫幾天前在阿爾卑斯 Dolomites 走山時,眾里尋他千百度,才不情不愿地露出嬌容的雪絨花。</h3> <h3>幾日里,晃來晃去,忽然發(fā)現(xiàn),藝術(shù)之都的威尼斯,藝術(shù),不只停留在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大家之作,也不拘泥于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作品。</h3><h3><br /></h3><h3>金碧輝煌的 Doge's Palace 固然集中了威尼斯的藝術(shù)精華。</h3> <h3>更發(fā)現(xiàn),古時的女體,是以豐滿為美。頓時對自己的減肥要求不那么苛刻了。</h3> <h3>藝術(shù),不只是供在宮殿里。藝術(shù),更是存在于大街小巷。這個小男孩,對著街邊櫥窗的展示,大惑不解,問媽媽,how come?</h3> <h3>呵呵,我也差點兒看不懂呢。</h3> <h3>這個嘛,雌雄同體,大概是哪個古希臘神話,我是真正看不懂了。</h3> <h3>這個,咱認(rèn)識,好萊塢明星 Julia Roberts 扮演的修女,馬賽克拼圖。</h3> <h3>仔細(xì)一看,修女是啥拼出來的,不禁失笑。威尼斯的藝術(shù)家夠幽默。</h3> <h3>那天,走過一個安靜的小巷,已經(jīng)走過去了,又回頭來看。原來,這是一個教人做面具的藝術(shù)沙龍。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jié)的重要角色。</h3> <h3>學(xué)著用紙漿做面具,應(yīng)該挺好玩的??墒牵奶?,腳步停不下來,怎么能靜下心來做藝術(shù)?</h3><h3><br /></h3><h3>走過一間小店,一眼就被這個面具勾去了魂。店主告我,這是威尼斯的音樂女王,那臉上的樂譜,是威尼斯作曲家維瓦爾第的音樂。我好奇地問,是你做的?她受寵若驚地說,不,不,我可做不來,這是一個藝術(shù)家的作品,這樣一個作品,前后得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咬牙一跺腳,打破了自己旅行不購物的規(guī)矩,決定將女王帶回家了。</h3> <h3>吹制玻璃,是使威尼斯揚名的另一項藝術(shù)。一團(tuán)燒得熱滾滾的硅沙球...</h3> <h3>...變成這樣一屋子美不勝收的玻璃藝術(shù)品,神奇。</h3><h3><br /></h3><h3>我,又被一件作品吸引住了,既然已經(jīng)破了旅行不購物的戒,干脆...呵呵,這件作品與我前次來威尼斯帶回家的兩件,可以做個伴了。</h3> <h3>如果說,藝術(shù),只是為了精神愉悅,而不俱實際使用價值,那么,看看這些威尼斯的門把手吧。</h3> <h3>忘了是誰說的,藝術(shù)的最高形式是音樂。那么,威尼斯,這個藝術(shù)之都,又是如何來展示她的最高形式呢?好吧,室內(nèi)樂,穿著十八世紀(jì)的服飾,戴著面具演奏維瓦爾第的《四季》。</h3> <h3>那么,再加上一位古典芭蕾舞者,這,是威尼斯二十一世紀(jì)的呈送。</h3> <h3>哦,別忘了,音樂會是在這樣的十三世紀(jì)的老教堂里呈演的。這就是威尼斯奉獻(xiàn)的藝術(shù)最高形式。</h3> <h3>說起教堂,不大的威尼斯,118個小島,居然有139個教堂。就是說,有的島上有多個教堂。難怪,有時候,一個小小的街區(qū),每個街角,能有一個教堂。</h3><h3><br /></h3><h3>大約一千年前,世界性的貿(mào)易蓬勃發(fā)展,威尼斯借助于地理優(yōu)勢,成為水上貿(mào)易的中心,由此而積累了大批財富。有宗教信仰的人,有了錢,總會慷慨地資助教會。就連馬可波羅,并不是巨富,遺囑,也一分為二,一半給教會,另一半,才分配給妻子兒女。他們的理念,上帝是照顧永生的,要盡全力侍奉;家人嗎,只是上帝借給你一生相識相知相愛的,是過客。</h3> <h3>要進(jìn)教堂參觀,著裝是有要求的。</h3> <h3>男士,還好辦。</h3> <h3>女士,就麻煩些了。有的教堂,硬是發(fā)給人一張大藍(lán)紙,得把自己包在里面,才讓進(jìn)去。</h3> <h3>害得我,大熱天的,每天裹著著塊大花布,飄來飄去,就為著進(jìn)教堂方便。</h3> <h3>奇怪的是,那么些個日子,只看到一個神職人員。教士修女們,都匿身于何處呢?</h3> <h3>威尼斯,看似塞滿了令人心煩的游客,其實,這是一個真實生活的地方。</h3><h3><br /></h3><h3>傍晚時分,河邊納涼的母女。</h3> <h3>下班了,河邊坐坐,喝杯葡萄酒,放松一下心情。</h3> <h3>大叔下班回家的路上,停船,幫孩子們撈起來掉在河里的皮球。</h3> <h3>這一扇扇門后...</h3> <h3>...墻的那邊,才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威尼斯。</h3> <h3>明天要走了。</h3><h3><br /></h3><h3>令人恐怖的如麻游客,目不暇接的美麗水都。下次再來,要找個深深小巷,住下一段日子,住出一個我的威尼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