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這是寧夏南部山區(qū),人們辛勤的耕耘勞作,但是靠天吃飯的西海固人每年的收成僅能混個肚子。</h3> <h3>2017年涇源。</h3> <h3>2016年彭陽。</h3> <h3>雖說公路已經(jīng)修通,但是有些偏遠村落,還存在村民們每天靠毛驢馱水的情況,缺水成為這里發(fā)展的最大障礙。</h3> <h3>2016年西吉。</h3><h3>大山里,兩個孩子牽著牛在山溝里撅開的冰面上讓牛飲水,半山坡的路口,母親帶著另一個孩子在等候。</h3><h3><br></h3> <h3>為了進一步改善生活條件,留在山里靠天吃飯的人越來越少了,年輕人發(fā)奮圖強一部分出去上學,一部分外出打工,學有所成的都在城市工作了,留守在農(nóng)村的人群大多是老人、小孩和婦女。</h3> <h3>2016年同心。</h3> <h3>2016年彭陽。</h3><h3>17歲的回族小媳婦照顧孩子還需要媽媽的指導和幫助。</h3> <h3>這些年,隨著精準扶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發(fā)展,村里大部分家庭已搬遷到新居,個別家庭還住在老房子,因為這里承載了太多的記憶。</h3> <h3>2016年西吉。</h3> <h3>2016年西吉。</h3> <h3>2016年西吉。</h3><h3>留守在家里的老人也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h3> <h3>2016年西吉。</h3> <h3>2016年西吉。</h3> <h3>人們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時,更加注重山區(qū)美化和孩子的教育問題。</h3> <h3>2016年彭陽。</h3><h3>山花爛漫的季節(jié),兩個孩子在家門口的杏花樹下看圖識字。</h3> <h3>由于鄉(xiāng)鎮(zhèn)地廣人稀,有些孩子從家到學校要翻幾座山,走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到達。</h3> <h3>學生上學、吃飯、住宿都由國家承擔,遺憾的是,雖然學校各種配套設施齊全,但師資力量還很匱乏,老師大多一職多兼,藝術類人才奇缺。</h3> <h3>孩子們渴求外面精彩的世界,很珍惜學習時光,即使吃午飯的時候也離不開精神食糧的需求。午休時還有個別孩子趴在床上做作業(yè),宿舍里學生們的桌椅相對教室里的要簡陋很多,床單被套大多是愛心志愿者捐助的。</h3> <h3>午休時還有個別孩子趴在床上做作業(yè),宿舍里學生們的桌椅相對教室里的要簡陋很多,床單被套大多是愛心志愿者捐助的。</h3> <h3>孩子們放學回去都要幫父母干農(nóng)活做家務。</h3> <h3>2016年同心縣。</h3><h3>孩子們的娛樂空間雖說和城里孩子不能相比,但是也充滿了歡樂。</h3> <h3>2017年海源南益希望小學。</h3> <h3>2016年同心縣。</h3> <h3>2016年李克強總理到寧夏考察時來到西吉縣半溝子村,在全面了解當?shù)卮迕竦纳鏍顩r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這里破冰啟航。</h3><h3><br></h3> <h3>老人們難舍這片生養(yǎng)他們祖先幾代的故土,但還是由衷的感激政府的關懷,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輩子還能走出大山到城里去!</h3> <h3>由于山路崎嶇難行,村民們將家居用自家的三輪車搬到政府安排的大車上。</h3> <h3>2017年西吉半子溝村。</h3> <h3>2017年西吉半子溝村等候大巴車的移民們。</h3> <h3>分別的場景總是揪心的。滿載著幸福的渴望和憧憬,人們經(jīng)過四五個小時的車程到了新的家園。已經(jīng)搬到潤豐新村的村民在路邊迎接新的住戶,老人們下車后一時間還有些不太適應。裝滿家居的大車臨近傍晚才到新村,人們從大車上把各自的家居轉(zhuǎn)到三輪車上后搬入新家。</h3> <h3>2017年西吉半子溝村。</h3> <h3>2017年西吉半子溝村。</h3> <h3>2017年西吉半子溝村。</h3> <h3>2017年西吉半子溝村。</h3> <h3>滿載著幸福的渴望和憧憬,人們經(jīng)過四五個小時的車程到了新的家園,已經(jīng)搬到潤豐新村的村民在路邊迎接新的住戶。</h3> <h3>老人們下車后一時間還有些不太適應。裝滿家居的大車臨近傍晚才到新村,人們從大車上把各自的家居轉(zhuǎn)到三輪車上后搬入新家。</h3> <h3>2017年潤豐村。</h3> <h3>裝滿家居的大車臨近傍晚才到新村,人們從大車上把各自的家居轉(zhuǎn)到三輪車上后搬入新家。</h3> <h3>潤豐新村距銀川市金鳳區(qū)僅半小時車程,這里建設了幼兒園、小學、村部、污水處理及垃圾中轉(zhuǎn)站、衛(wèi)生室、超市等公共設施,全線進行了外墻保溫、屋面防水、室內(nèi)吊頂、防盜門安裝、水電暖貫通等工序,確保一站式的現(xiàn)代化移民新居就此形成。</h3> <h3>2017年潤豐村。</h3> <h3>2017年和順新村娛樂廣場。</h3> <h3>2017年潤豐村一孕婦在和有孩子的媽媽交流。</h3> <h3>2017年潤豐村村民。</h3> <h3>新移民在遷入新的居住地之后,很多人還處于不斷適應新的生存環(huán)境的過程之中。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是個別移民依然困擾于生計問題,新移民從以務農(nóng)為主到勞務為主的轉(zhuǎn)變還需要個過程。</h3> <h3>2017年閩寧鎮(zhèn)原隆村移民。</h3> <h3>2017年濱河家園的村民們在排練社火。</h3> <h3>2018年洪廣鎮(zhèn)廣榮村的村民們說:只要人勤快,就不愁沒活干!</h3> <h3>精準扶貧和社會愛心幫扶還在持續(xù)。</h3> <h3>文化集市給村民們帶來精神食糧。</h3> <h3>西海固移民走出大山,生產(chǎn)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同時移民通過發(fā)展產(chǎn)業(yè)、打工等收入也增加明顯,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山區(qū)人們的落后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