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經(jīng)典兒歌《小燕子》的原唱,著名電影藝術(shù)家王丹鳳于昨天凌晨四時許在華東醫(yī)院過世,享年94歲。風(fēng)華絕代的“小燕子”飛走了。</h3> <h3><font color="#010101">崇拜王丹鳳緣于兒時在外婆家見到的如下圖這樣的一張照片,那是1961年評出的中國電影22大明星。打那時起就記住了女明星王丹鳳和王曉棠。</font></h3> <h3>六十年代初六七歲的我跟著舅舅去影院觀看了王丹鳳主演的電影《女理發(fā)師》只記住了幾個搞笑的鏡頭</h3> <h3>七八十年代老電影《家》重映,王丹鳳在劇中成功地扮演了丫環(huán)鳴鳳,再一次欣賞她精湛迷人的演技。</h3> <h3>去年五月我在全民K歌里模仿演唱了經(jīng)典兒歌《小燕子》,再次想起著名演員王丹鳳。想起這首歌是她的代表作《護士日記》插曲,想起是她用甜美的歌喉把這首歌唱紅大江南北。</h3> <h3>去年的12月初,偶然在老同志之友的“魅力老人”欄目看到了題為“王丹鳳:93歲“小燕子”是不老的傳說”的文章,我用心閱讀慢慢品味著……欣賞著感動著……</h3> <h3>前不久,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曾出演過《家》《桃花扇》《護士日記》等經(jīng)典電影作品,并將“小燕子,穿花衣……”這首歌唱紅大江南北的著名電影藝術(shù)家王丹鳳,獲終身成就獎。93歲高齡的她登臺領(lǐng)獎時,仍然體態(tài)輕盈,衣著入時,容貌氣質(zhì)根本不像耄耋老人。這位曾受邀參加美國里根總統(tǒng)就職典禮,并隨周總理出訪多國的一代影后,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她如何把自己活成了“不老傳說”?</h3> <h3>王丹鳳1924年出生在上海,祖籍浙江寧波,原名王玉鳳。她進入演藝圈純屬機緣巧合,因為經(jīng)營旅店的爸爸愛看戲,她也經(jīng)常陪同前往各個劇院,耳濡目染,就慢慢喜歡上了光彩華麗的舞臺。</h3><h3><br></h3><h3>16歲那年 ,王丹鳳跟著鄰居電影公司參觀,正趕上電影《龍?zhí)痘⒀ā吩谂臄z,導(dǎo)演朱石麟一下就看中了她,讓她扮個小丫頭端茶來試鏡,沒想到她十分上鏡,而且非常搶眼。</h3> <h3>雖然父母一開始并不同意,但她還是和導(dǎo)演簽了3年的片約,還改了一個更有意義的新名字“王丹鳳”,意為丹鳳朝陽。</h3><div><br></div><div>簽約第二年,王丹鳳就在《新漁光曲》中擔(dān)任主演,初出茅廬的王丹鳳,把一個受盡欺辱又貧窮善良的漁家女演的十分到位。影片上映后,她一舉成名,還被影迷們稱為“小周璇”</div><div> </div> <h3>王丹鳳是標(biāo)準(zhǔn)的上海美女,櫻桃嘴,柳葉腰,洋排的發(fā)型,令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漂亮面容可以叩開演藝的大門,但也免不了被貼上花瓶的標(biāo)簽。想要走的長遠,僅靠漂亮是遠遠不夠的。</h3><h3><br></h3><h3> 對此,年紀(jì)輕輕的王丹鳳看的十分明白。為了磨練演技,她開始瘋狂接戲,《三朵花》《丹鳳朝陽》《青青河邊草》……5年間,她一連拍了25部電影,在當(dāng)時上海電影圈的女演員中,享有“高產(chǎn)女星”的聲譽。</h3><h3><br></h3><h3>后來王丹鳳受邀到香港發(fā)展,并被港媒評為“滬港四大女星”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李麗華、周璇、白光。</h3> <h3>1950年,王丹鳳回內(nèi)地探親,看到了一個百廢待興,欣欣向榮的新時代的來臨。解放軍艱苦樸素的作風(fēng),更讓年僅25歲的王丹鳳心中產(chǎn)生了極大震動。不久她就在祖國和愛情的召喚下,拋下在香港打拼出的名氣和人脈,回到上海。</h3> <h3>出身于電影世家的柳和清,因為欣賞王丹鳳的純樸正派,已對她緊追數(shù)載。柳和清不同于一般的公子哥,他是細心體貼的紳士,對王丹鳳的感情也是真摯而專情的,所以才最終贏得美人心,于1951年迎娶了心中女神王丹鳳。</h3> <h3>王丹鳳每一次拍戲,熱愛攝影的柳和清都會為她留下影像,這樣的浪漫也羨煞了他們周圍的人。</h3><h3><br></h3><h3>雖說婚后的生活美滿幸福,兩個如花似玉的小千金呱呱墜地后,也讓王丹鳳享受了為人母的幸福與快樂,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心愛的電影事業(yè)。1952年,王丹鳳加入新組建的上海電影制片廠,先后出演了《護士日記》《女理發(fā)師》等多部電影。</h3> <h3>此后多年間,王丹鳳憑借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以及出眾的形象和演技,為廣大影迷奉獻了《家》《海魂》《桃花扇》《護士日記》等諸多中國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她被評為新中國深受觀眾喜愛的“22大明星”之一</h3> <h3>《玉色蝴蝶》成了她告別影壇的封箱之作。那一年,王丹鳳56歲。</h3> <h3>淡出影壇后,王丹鳳并沒有賦閑在家。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她深入基層,參政議政。改革開放30多年來,王丹鳳從一個著名影星,成長為上海政協(xié)和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頻頻亮相的社會活動家,一個促進國家間友好往來的文化使者。</h3> <h3>1985年1月20日,對王丹鳳和柳和清來說是一個特別值得紀(jì)念的日子。這一天,夫妻倆應(yīng)邀來到華盛頓,參加美國總統(tǒng)里根的就職典禮。作為中國電影界人士,恐怕沒有第二個像王丹鳳夫婦那樣受此禮遇!</h3> <h3>1989年,丈夫柳和清退休后,王丹鳳和他移居香港,開了一家名叫“功德林”的素食館。不僅賓客滿座,還成為滬港兩地文化界人士云集之地。香港的報紙如此評價“功德林”:別人開餐館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電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鳳作后盾,功德林就是開得頗有內(nèi)涵和修養(yǎng),就連開列的菜譜都充滿了傳統(tǒng)文化氣息。</h3> <h3>十幾年前,他們把功德林轉(zhuǎn)了出去,年過八旬的老兩口又回到上海,過起了半隱居式的晚年生活。</h3><h3><br></h3><h3> 此后,王丹鳳夫婦除了見幾個老朋友外,基本閉門不出。即使為貧困山區(qū)的苦孩子們做公益,也很少在公眾面前拋頭露面?!暗P和我年紀(jì)都大了,什么都看淡了,回滬后,幾乎拒絕了一切采訪,更何況,她本就是個不善言辭的人”晚年說起愛妻,柳和清先生的言語中,依然充滿著愛意。</h3> <h3>這期間,王丹鳳每天都會和丈夫牽著手去散步,回到家里,則一起侍弄他們那塊小菜園。從年輕到年邁,難得的就是這份陪伴。王丹鳳和丈夫相看兩不厭地走過了65年,值到2016年,柳和清去世。</h3> <h3>雖然自從20世紀(jì)80年代息影以來,王丹鳳便斷了和外界的聯(lián)系,但在2017年6月17日開幕的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這位93歲高齡的老人竟破天荒地露面了,并笑稱自己“也不能太宅”</h3> <h3>電影節(jié)上,王丹鳳登臺接受了組委會頒發(fā)的終身成就獎。這次,她依然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簡單致謝,接受萬千掌聲的擁戴。</h3> <h3>有人說王丹鳳像一只孔雀,年輕時獨立自信,美的不可方物,讓人敬仰崇拜;到衰老時,就躲在一個遠離人群的地方,獨自老去。</h3><h3><br></h3><h3> 但昔日的影迷從來沒有忘記她。在她的畫冊《春滿人間》的見面會上,有很多六七十歲的老影迷,拄著拐杖一大早六七點就排起了隊,只是為看她一眼,看她過的好不好。</h3> <h3>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一個演員,別說息影30年,就是3年不露面,可能很多觀眾就忘記了。王丹鳳為什么能讓人念念不忘?這當(dāng)然不只是美貌的力量,而是她閃光的人品,與丈夫風(fēng)雨相隨的愛情,以及她身上那種老一輩藝術(shù)家對作品的認真和堅持,深深打動了“粉絲”們</h3> <h3>歲月不曾敗美人,這位“不老女神”在93載的人生起伏中,活成了許多人想要的樣子。</h3> <h3><b>愿我心中永遠的女神一路走好!</b></h3> <h3>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h3>文字:第6段后摘自老同志之友</h3><h3>翻唱:美女姜</h3><h3>編輯:美女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