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由吉爾莫·德爾·托羅執(zhí)導(dǎo)的影片《水形物語》于2018年3月5日榮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該片講述的是一個啞女與異形生物之間的愛情故事。</h3><h3><br /></h3><h3> 以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的愛情為題材的影片并不鮮見,比如歐美國家根據(jù)童話改編的電影《青蛙王子》、《海的女兒》、《美女與野獸》等,而中國的此類影片也不在少數(shù),聊齋故事頻頻被搬上銀幕就是例證。但是,這些電影作品,大多擺脫不了王子與公主、俊男與靚女的刻板模式,片中與人類戀愛的生物,無論是青蛙還是魚兒,是花仙還是狐貍,最終都是以俊俏的人類面目出現(xiàn)在影片的結(jié)尾。</h3><h3><br /></h3><h3> 很顯然,《水形物語》不屬于此類影片。劇中的男主是個像巨型蠑螈般丑陋不堪的半人半魚,它始終以本來面目示人,沒有幻化成人形,也不會人類語言,卻同樣贏得了女主艾麗莎的愛。</h3><h3><br /></h3> <h3> 艾麗莎是政府科研實驗室里的一名普通清潔工,因年幼時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聲音,她無法說話,生活中處處被歧視,始終游走在社會的邊緣。</h3><h3><br /></h3><h3> 在遇到人魚之前,一直在沉默中過著形單影只的枯燥生活:每天早上起來,煮幾個雞蛋,上好鬧鐘,然后在浴缸里自慰一小會,再用刷子刷亮自己的皮鞋,穿著齊整后,到同性戀鄰居家看幾眼電視,接著出門去上班。</h3><h3><br /></h3><h3> 可就是這樣一個社會邊緣人,冷漠孤獨的外表下,依然有顆跳動的心,她會模仿著畫家朋友家的電視里的舞蹈,踩著舞步走路;會在琳瑯滿目的櫥窗面前駐足,略帶羨慕地看著一雙高跟鞋;會在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俏皮淘氣地與拖把同舞……</h3><h3><br /></h3><h3> 她的外殼有多么孤獨寂寞,內(nèi)心就有多么躍躍欲試,只待一次愛情就可以將其徹底喚醒。</h3><h3><br /></h3> <h3> 為什么艾麗莎沒有愛上其他人,偏偏愛上了丑陋的人魚呢?</h3><h3><br /></h3><h3> 影片中艾麗莎對同性戀畫家講的一段話,為觀眾解開了謎團(tuán)。當(dāng)艾麗莎偷聽到科學(xué)家團(tuán)隊企圖解剖人魚的計劃后,想要營救人魚,但是,苦于自己勢單力薄,便去找畫家鄰居,希望對方能和自己一起去解救人魚,畫家朋友無法理解艾麗莎何以對一個水怪如此用情,艾麗莎用手語告訴他:"當(dāng)他看著我時,他那樣看著我,不在乎我的缺陷和不足。他看到的是我最真實的樣子。他見到我很高興,日復(fù)一日,次次如此。"</h3><h3><br /></h3><h3> 原來艾麗莎愛上人魚,只因人魚懂她,只因人魚并沒有人類的美丑觀,在人魚眼里,艾麗莎就是艾麗莎,而不是一個人類眼中的干枯、瘦小、貧窮、丑陃的啞女。他們不用語言,僅僅靠眼神與動作的的交流,就懂得了彼此。因為,你懂我;所以,我愛你!</h3><h3><br /></h3> <h3> 哲學(xué)家尼采說過:理解和贊譽都是在同一水平的同類中發(fā)生的。雖然艾麗莎和人魚屬于不同物種,在外觀與肉體上是異類,但他們在內(nèi)在與精神上卻是同類。 </h3><h3> </h3><h3> 人魚被科學(xué)家團(tuán)隊從亞馬遜海域捕獲,關(guān)進(jìn)水罐里??蓱z的人魚,本是亞馬遜海域土著部落敬奉的神靈,卻因科學(xué)家們想要從它身上提煉出能夠制造生物武器的物質(zhì),而受到了慘無人道的虐待,其處境比艾麗莎更為悲慘,其心境比艾麗莎更為孤獨。</h3><h3><br /></h3><h3> 毫無疑問,孤獨是可怕的,世人無一人能真正忍受孤獨,恐怕連神也不能。艾麗莎與人魚這兩個際遇相同的靈魂,一樣的失語,一樣的孤獨,一樣的缺愛。他們隔著水罐的玻璃,彼此凝望,掌心相對,初次相遇就相互吸引,惺惺相惜。</h3><h3><br /></h3><h3><br /></h3> <h3> 正如嚴(yán)歌苓在小說《芳華》里所言:沒有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艾麗莎不但不懼怕人魚,不視它為怪物,還教它吃雞蛋,用留聲機(jī)放唱片它聽。經(jīng)常被鞭打、被電擊的人魚從艾米麗的眼神與行動里看到了善意,從水里露出一雙萌萌的大眼睛。艾麗莎見狀,故意轉(zhuǎn)過頭去,讓人魚悄悄拿走雞蛋。</h3><h3><br /></h3><h3> 此后的相處間,他們彼此都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開始彼此靠近,彼此熟悉,彼此安撫,彼此理解,并日漸生情。就如同艾麗莎用手語對畫家所說:我的所有人生與經(jīng)歷,都在指引著我與他相遇。他們之間這種感情,是完全建立在心靈之上的,與外貌、地位、權(quán)勢、金錢無關(guān),它可以超越世俗觀念,甚至超越物種,超越生死。</h3><h3><br /></h3><h3> 影片的色調(diào)也處理獨具匠心,大部分的畫面,都是晦暗的綠色,連艾麗莎的工作服都是綠色的,這晦暗的顏色有極強(qiáng)的暗示性,凸現(xiàn)出艾麗莎工作與生活的環(huán)境之壓抑。但人魚出現(xiàn)在她的身邊后,影片的色調(diào)有了些許變化:艾麗莎和畫家商量要營救人魚時,畫面變成了明黃色;艾麗莎的衣著也漸漸發(fā)生了變化,綠色的發(fā)箍悄悄換成了紅色,后來還穿上了鮮紅色的大衣和紅色的高跟鞋。這些色彩的變化,都暗示著艾麗莎心境的悄然改變。不得不說,愛情,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它讓人重獲活力,讓人體味到生之快樂。</h3><h3><br /></h3> <h3> 影片的最后,中彈的艾麗莎被人魚抱著跳進(jìn)水中,在人魚的親吻下,艾麗莎脖子上的傷痕化為在水中呼吸的腮,他們緊緊相擁,從此不再分離。</h3><h3><br /></h3><h3> 就如片中臺詞:</h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之形 難具化</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存在在你的存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眼中溢滿你的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心臣服于你</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因你無處不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