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那年冬在大連候車,背包被偷,只剩火車票在褲兜里。為消磨時間我撿起地上一張報紙。<br></h5><h5> 就是在這張報紙上看到《義士安重根》的一段故事連載。 <br></h5><h5> 從此記住了這個朝鮮刺客?! ?lt;br> 兩年后去扎賚諾爾途中,我專程在哈爾濱下火車。等待一車人走光,等待站臺內(nèi)恢復(fù)安靜,我身背雙肩包,尋找第一月臺,看見了“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事件發(fā)生地” 的標(biāo)示牌。 <br> 良久徘徊?! ?lt;br> 1909年10月26日上午,就是在這個地方,一個叫安重根的32歲的朝鮮人,快速撥開圍觀的人群,極其迅敏地掏出勃朗寧,一個箭步?jīng)_到剛下火車、春風(fēng)滿面的伊藤博文面前,連開7槍,3槍擊中,擊斃了這個日本首相?! ?lt;br> 我瞇著雙眼幻化著當(dāng)時的情境,百多年前的槍聲一再響起,義士行刺的凜然一再回放! <br> 要說刺客,從荊軻刺秦王,到論戰(zhàn)的曹沫,再到斷臂的要離,再到快意恩仇的豫讓?! ?lt;br> 中國刺客多悲歌! <br> 這個朝鮮人安重根不大一樣。</h5> <h5> <b> 關(guān)于伊藤博文<br></b> <br> 日本明治維新憲法之父。<br> 日本第一任首相。<br> 首任韓國總監(jiān)。<br> 發(fā)動甲午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br> 滅朝的罪魁。<br> 是他把日本引向軍國主義的不歸之路。<br> 在他手中日本強(qiáng)勢崛起。<br>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敗后,他強(qiáng)迫清政府簽下《馬關(guān)條約》,提出2億白銀的賠償,割占遼東半島和臺灣澎湖列島。<br> 后, 俄、 德、法三國出面干涉, 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br> 伊藤博文出身平民,最早留學(xué)歐洲的日本學(xué)生,學(xué)習(xí)西方現(xiàn)代文明。1871年他作為日本使團(tuán)成員,用一年多時間考察英美十二國,這次考察讓他徹底明白了日本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差距。<br> 他發(fā)奮大和崛起,將生命貢獻(xiàn)于日本帝國的振興。<br> </h5><h5></h5> <h5> <b> 關(guān)于安重根</b><br></h5><h5> <br></h5><h5> 生1879年—卒1910年,出生于朝鮮海州。</h5><h5> 日俄戰(zhàn)爭后積極反對日本侵略,后投身愛國啟蒙運動,初致力于教育事業(yè)。<br> 1907年參加義兵運動,與日軍作戰(zhàn)皆敗。 <br> 1909年10月26日,他在中國哈爾濱成功刺殺了侵略朝鮮的元兇、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當(dāng)場被捕。<br> 次年2月14日,安重根在日本租借地的中國旅順被判死刑。<br> 他不服判決,卻拒絕上訴。<br> 他的遺言是能歸葬祖國。<br> 1910年3月10日上午被執(zhí)行絞刑,遺骸被草草埋葬于旅順監(jiān)獄后的山坡上。<br> 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fù)后,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都希望遵照他的遺言,將他的遺骸迎回祖國,但均無法找到。<br> 2008-2010年間,安重根遇難一百年,韓國政府心急如焚尋找安重根遺骨,皆未果。 <br> <br></h5> <h5> <b> </b></h5><h5><b> 再說伊藤博文被刺</b><br></h5><h5> <br> 1909年10月,為解決日俄爭端,伊藤博文到中國東北與俄國財政總長談判。<br> 當(dāng)他乘坐的花車在26日抵達(dá)哈爾濱車站時,中、日、俄三方的官民為歡迎這個大人物,擠滿車站。俄國的財政總長親自上車迎接他,邀請他共赴午宴。</h5><h5> 在檢閱俄國儀仗隊時,伊藤博文走在最前面,突然群眾中響起異常低沉的槍聲。伊藤博文跪坐在站臺上,說自己被刺了。<br></h5><h5> 他的隨行醫(yī)師小山和俄方的醫(yī)師馬上把他抱回車廂進(jìn)行急救,但是在十幾分鐘后,搶救無效死亡。<br></h5> <h5> <b> 再說安重根行刺</b><br> <br> 1909年10月26日清晨,安重根踏著積雪,沉著地向哈爾濱火車站走去。 他頭戴鴨舌帽,身穿灰色呢短大衣,身背皮包,脖子上掛著一架照相機(jī),一副記者打扮。在大衣的左側(cè)內(nèi)袋里,藏著一支勃朗寧手槍。<br> 這時的哈爾濱火車站戒備森嚴(yán)。在幾個進(jìn)口處,俄國憲兵正仔細(xì)地盤查著每一個人。安重根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夾在一群記者當(dāng)中,順利巧妙通過了檢查,來到站臺。<br> 9時30分,伊藤博文的專列徐徐駛進(jìn)火車站。 俄國軍樂隊高奏迎賓曲, 儀仗隊持槍立正,準(zhǔn)備接受檢閱。<br> 安重根迅速擠到俄國儀仗隊的后面。他清楚地看見一個短須黃面的老人, 正志得意滿地走下火車, 同迎上去的俄國官員招呼寒暄。接著,這老人面帶微笑,向歡迎人群頻頻揮手。<br> “此人必是伊藤博文?!卑仓馗鶖喽āK氖窒虼笠碌淖髠?cè)口袋伸去。當(dāng)伊藤博文正要檢閱儀仗隊時,安重根果斷地從人群中沖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出手槍,迎面向伊藤博文射擊。“砰”,隨著一聲槍響,伊藤博文中彈,他身子一震, 向右一斜,打了個趔趄,險些栽倒,一股鮮血從胸口噴出。頓時,周圍的喧鬧聲和鼓樂聲戛然而止。<br> 人們半張著嘴,被這突如其來的場面驚呆了。 “有刺客!”隨著一聲呼喊,醒悟過來的人們亂成一團(tuán),尖叫聲和刺耳的警笛聲充斥著站臺。 “砰、砰”又是兩聲槍響,兩顆子彈飛出安重根的手槍,徑直射向伊藤博文。<br> 伊藤博文應(yīng)聲倒在血泊中。<br> 人們驚魂未定,一雙雙恐慌的目光集中到安重根身上。只見他右手握著冒煙的手槍,左手高擎一面用鮮血書寫的“獨立自由”字樣的朝鮮國旗,大義凜然。 他絲毫沒有逃脫的意思,而是沖著俄國士兵高呼三聲“朝鮮獨立萬歲!”<br> 十幾分鐘后,伊藤博文斃命。<br> <br> <br></h5><h5> </h5> <h5> 此文寫到這里,諸位看官看到我在重復(fù)敘述刺殺情境,反復(fù)描述伊藤的被斬首過程。會看到我盡量簡化兩者的身份交代,更省略了歷史的大背景。<br> 是的,我不想過多評論、議論百多年前歷史事件的是與非,不想糾結(jié)糾纏在民族、愛國、英雄等這些空洞的大詞里,不想任意拔高一個人的人性。<br> 多年后讀到很多關(guān)于安重根出身行為的軌跡、逸事等演繹性質(zhì)的文字,我沒甚興趣。<br> 只想試問世上有幾人不貪生怕死?貪生怕死在我這里從來就不是個貶義詞,因為這是一個人的生存本能。<br> 但是一個人能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赴湯蹈火、義無反顧、視死如歸,無疑,他就是一個超人!<br> 這就夠了。</h5> <h5> 百多年來人們記住的只是作為槍手與刺客的安重根。而當(dāng)你讀到安重根的親筆自傳《安應(yīng)七歷史》時,當(dāng)你看到安重根的書法和條幅的古漢語詩詞時,會頗為吃驚。<br> 沒想到安重根居然是一位博學(xué)、純潔、內(nèi)心世界豐富、具有多方面修養(yǎng)的人杰。<br> 方知在安重根32年的生命歷程中,刺殺伊藤博文僅僅是一個符號性事件而已。<br> 看他臨死前書寫的條幅 “志士仁人殺身成仁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這兩句話分別出自《論語》的“衛(wèi)靈公 ”篇與 “憲問 ”篇。<br>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詩如其人。<br> 但他強(qiáng)悍的人格價值又遠(yuǎn)在其詩文、書法作品之上。只有視死如歸的勇士,才能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如此從容地展示自己的思想、才華與學(xué)養(yǎng)。<br> 我懂得了是豐厚的文化修養(yǎng)、強(qiáng)大的人格力量,信仰的堅定性,才使得他能夠臨危不懼、從容不迫。<br> 取伊藤博文性命的時候是如此,自己面臨死亡的時候也是如此。<br> 被執(zhí)行絞刑之前,他沐浴之后穿上潔白的朝鮮民族服裝。上面這張照片是在絞刑前五分鐘拍照留下的,看看他平靜如水的表情就可知一切了。</h5> <h5> 拉拉雜雜寫下朝鮮刺客安重根,是為他是我心中有信仰有人格的英雄。<br> 也因為多年前在大連火車站撿起那張報紙,讀過一段安重根后有震撼,就一直想為他寫點什么。<br> 也真想對他說一句: 壯士請留步!</h5><h5><br></h5><h5> 底下附有幾張當(dāng)時的珍貴照片</h5> <h3>伊藤博文全家福</h3> <h3>安重根被捕</h3> <h3>安重根生前留照</h3> <h3>安重根在獄中留照</h3> <h3>伊藤博文的葬禮</h3> <h3>安重根最后服刑絞刑之處</h3> <h3>安重根被判死刑</h3> <h3>當(dāng)年熙攘的哈爾濱車站前</h3> <h3><font color="#010101">安重根在哈爾濱的紀(jì)念館</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