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接上篇:</h3> <h3> 2017.3.18,星期三,陰轉(zhuǎn)晴。</h3><h3> 今天計劃沿新龍線前往甘孜,因為前一陣很多美友推薦亞青寺,一直讓我心里長草,這次行程中就安排了一天去亞青寺。但直接從亞丁前往亞青寺路途較遠,我們就選擇了在甘孜縣城停留一晚,也順便拜訪霍爾十三寺之首的甘孜寺。計劃行程490公里,整個車程長達九個半小時,是我們整個川西之行行駛里程最多的一天。</h3><h3> 早上我們并沒有打擾還在睡夢中的老板,不到八點就出發(fā)了。剛剛出發(fā)時天氣還有點陰霾,等我們到了稻城時天空竟然晴朗起來了。來到稻城我們第一件事就是把油加滿,短暫休息后我們再次踏上旅途,向目的地甘孜進發(fā)。</h3> <h3> 今天因為有了朵朵白云的映襯,一幅幅景色旖旎的風光大片撲面而來,比我們來時景色漂亮太多了??。</h3> <h3> 當我們進入省道S217時,路上還遇到一個小插曲:剛剛從海子山上下來時,前方出現(xiàn)了一輛中國航油的油罐車,因為省道S217限速為70公里/小時,油罐車的車速一直保持在65公里/小時左右,開得一點不慢,況且油罐車前面還有一輛警車開道,我們就只好一直不緊不慢地跟在油罐車后面。就這樣我們在后面居然跟了它將近半個小時!這時油罐車的司機看我們跟的時間太久了,可能有點發(fā)毛,竟然以為我們是什么危險人物??,就趕緊聯(lián)系了前方的警車,兩輛車一前一后在路邊停了下來,我們這時才有機會超車通過?!我跟老公說誰讓他開那么快呀,前面還有警車開道誰敢超車呀?嚇死寶寶了??!</h3> <h3> 甩掉油罐車不久,我們就來到了理塘縣通往甘孜方向的省道S217,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新龍線。</h3> <h3> 一進入新龍線,眼前就一亮,這景色跟理塘草原差不多嘛??!而且新龍線的路況也是極好的,沿途幾乎沒有什么車,除了進入村鎮(zhèn)有測速,也沒有發(fā)現(xiàn)移動測速啥的?!然,牛羊仍舊是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道路中央的,切勿掉以輕心哦!</h3> <h3> 途經(jīng)上村戈時,雖然這路明顯是新修的,但是感覺質(zhì)量不咋地,竟然出現(xiàn)路基塌陷的情況,但并不影響通行。車行駛到君壩鄉(xiāng)時,也有局部一段一段的水毀路段,但都不影響通行。</h3> <h3> 新龍線的整體路況是非常好的,省道S217在雅磐江轉(zhuǎn)了一個彎,沿著雅磐江大峽谷順流而上,進入新龍縣管轄區(qū)后就出現(xiàn)了四段因為修路和建隧道而比較難行的路段:一是在和平鄉(xiāng),和平隧道附近因隧道的修建有長達15公里的爛油路,也是新龍線上最長的一段爛路;二是因博美隧道的修建,有一公里左右的爛油路;三是新龍開發(fā)區(qū)附近也新修了一條隧道,其實隧道已經(jīng)能夠通行,當時老公受前方一輛大車的誤導,跟在人家后面走了省道S217的老路,結(jié)果活生生地開了七公里的爛路。在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走新修的隧道哦!四是新龍縣和甘孜縣交界處的銀多鄉(xiāng)附近還有五公里的爛油路,這也是新龍縣管轄范圍內(nèi)的路段。</h3> <h3> 下面這段是當時行車記錄儀記錄的路況,僅供大家參考。不過至今已時隔一年,也許這些路段的隧道都早已通車了,也就沒有必要擔心了。</h3> <h3> 從省道S217轉(zhuǎn)入國道G317,下午17:15我們來到了甘孜縣拖壩鄉(xiāng)的這處觀景臺,這里有一排長長的白塔,名曰:“公主塔”。傳說當年文成公主一行來到群山環(huán)抱之中的哲雪時天色已晚,公主和大隊人馬就擇地而宿。清晨,公主被一陣優(yōu)婉的鳥聲吵醒,醒來卻沒有發(fā)現(xiàn)周圍有鳥的蹤影,才發(fā)現(xiàn)自己躺的地方,如佛兩足結(jié)痂跌坐型的山坡,仔細觀看,如同佛祖跌坐在花叢中。便叫隨行取出貢品供上,并把自己心愛的佛珠也供上了,相傳貢品多大108種。隨行人員無不稱奇,此地就是現(xiàn)今拖壩鄉(xiāng)楚洛村。當?shù)夭孛駷榱吮磉_對文成公主的思念之情,在供奉貢品的地方修建了大小108座白塔,面朝形如佛祖的山坡,取名:“甲沙曲登”,意為:“公主塔”。</h3> <h3> 白塔對面就是狀若佛祖結(jié)痂跌坐型的卓達拉山,不過,我怎么看都像是佛祖躺在山頂呢,無論如何看不出來是結(jié)痂跌坐的姿勢呢?!</h3> <h3> 卓達拉山這一圈蓮花瓣般的山峰,倒是像極了佛祖的蓮花寶座呢??。</h3> <h3> 遠處是海拔5992米,藏傳佛教苯教的著名神山卡瓦洛日神山的三座主峰。度娘說:卡瓦洛日山神是苯教十三大神中的財神雍宗道杰,為福佑新龍這個地方,特來此坐鎮(zhèn)。故卡瓦洛日山口,被稱為“孜雍瓊戈”,意味“財富之門”。據(jù)說朝拜此山后,會財運亨通、福樂綿綿。哈哈,我們也在此參拜一下求得好運吧??。</h3> <h3> 在拖壩鄉(xiāng)觀景臺逗留了十幾分鐘后,我們就繼續(xù)趕往甘孜縣城。被雅磐江環(huán)繞著的甘孜縣城景色優(yōu)美,途徑雅磐江觀景臺時我們并沒有停留,遠處就是甘孜縣著名的白塔寺那醒目而高大的白塔,這是一座格魯派的家廟。</h3> <h3> 甘孜白塔寺,全名色西底那倉寺,也就是現(xiàn)在的白塔公園,因為天色已晚,我們就沒有進去參觀。</h3> <h3> 白塔寺對面在雪山腳下是一片濕地公園,景色優(yōu)美,吸引我們駐足半晌。在這里能看到被雅磐江環(huán)繞著的連綿雪山,左側(cè)就是剛才看到的卡瓦洛日神山,而右側(cè)這座正對著甘孜縣城的雪山就是卓達拉山了。</h3> <h3> 我們的車一進入縣城就發(fā)現(xiàn)街道的兩側(cè)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全是巡警和戴著紅胳膊箍維持治安的工作人員,這架勢比在理塘時還恐怖。因為沒網(wǎng),我們只能滿大街地尋找合適的住宿地。在路邊找了兩家靠譜的酒店,一咨詢才得知甘孜縣的住宿價格竟然都這么高呀,這兩家稍微新點的酒店價格都在三、四百元以上,忒貴了吧???在酒店和前臺妹紙聊天才得知原來甘孜縣城鬧事了,這兩天正在嚴打,難怪滿大街都是警察和警車呀??!</h3><h3> 我和老公一看時間尚早,就決定先去甘孜縣著名的甘孜寺參觀后再投宿。甘孜寺是霍爾十三寺的第一寺,也是一座格魯派的寺廟,高大威嚴的寺廟位于遠處的山坡之上。通往甘孜寺的小巷子很窄,我們通過時一不小心錯過了路口,竟然轉(zhuǎn)入了東門。</h3> <h3> 順著七拐八拐的水泥路我們竟然來到了后山覺姆們居住的生活區(qū),在此偶遇一覺姆,從她那里得知甘孜寺最近已經(jīng)關(guān)閉了,說是僧人們都去修行了,寺里沒有人了。我一聽心里一驚,想著可能跟甘孜鬧事有關(guān)系吧,也不便多問。</h3> <h3> 不過,山頂?shù)故菢O好的觀景臺,雖然今天天氣不是太給力,但是在這里遠望卓達拉山還是相當壯觀的。</h3> <h3> 這時,老公看到對面山坡上有個紅衣喇嘛正在往寺廟里走,黃土高坡上的這一點紅竟然成了老公的拍攝對象,一直跟蹤著人家直到山頂轉(zhuǎn)彎處。</h3> <h3> 因為寺廟關(guān)閉,我們就沒有再去寺廟的正門,只好返回城中尋找酒店投宿。街道上仍舊到處是警察和警車,店鋪大都關(guān)門了,很蕭條。隨后我們轉(zhuǎn)入甘孜縣城的主要街道東大街上時,猛一抬頭竟然就看到卓達拉山的主峰了,巨大的山體環(huán)抱著甘孜縣城,真是太壯觀了。</h3> <h3> 最后我們還是選擇了在東大街上的康巴賓館,這是一家老牌的三星級賓館,價格貴了點,每晚288元,含雙早,房間里面還有制氧設備,設施也還算過得去吧,最主要的是安全呀!賓館有一個大院,大門口設有電動推拉門,有人值守,在這動蕩的時期安全太重要了!</h3><h3> 我先在前臺辦理了入住手續(xù),因為甘孜沒有網(wǎng)絡,又用去了我許多寶貴的現(xiàn)金??。前臺的美女告訴我說因為甘孜藏民鬧事,甘孜縣的網(wǎng)絡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開通了,估計得到四月份才能開通,郁悶呀!哎,沒網(wǎng)的日子真是難過呀!在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康巴酒店是有空調(diào)的,賓館南面二層屋頂是風冷機的位置,不過,減震隔音做的太差了!噪聲可是不?。∷砸欢ㄒx擇盡量靠北的房間,遠離機房!我是專業(yè)人士,一進來就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了,趕緊讓前臺給換了一間安靜的房間。</h3> <h3> 晚上安頓好了后,我們還是做了方便面果腹,這種動蕩時期還是少在外面活動為妙。今天我們開了整整500公里,老公也累壞了,餐后例行公事把照片導出,早早地休息了。</h3><h3> </h3><h3> 2017.3.19,星期四,晴轉(zhuǎn)多云。</h3><h3> 早上我起床一看,在酒店的房間里面就能直接眺望卓達拉山,景色真的很美!可惜我起的太晚了,已經(jīng)日上三竿了, 如果再早點就能看到日照金山了。</h3> <h3> 今天我們打算只到亞青寺,在那里住一個晚上,行車里程120公里。因為距離不遠,所以就沒急著出發(fā),早上在酒店消消停停地吃過早餐后,九點多才晃晃悠悠地出發(fā)了。</h3><h3> 導航顯示我們需要三個半小時才能完成這120公里,我和老公當時根本就不知道這條路有多艱辛,只是想著因為要翻越海拔4798米的卓達拉山可能是會時間久一點??墒钱斘覀冮_上通往埡口的公路時,越走越不對勁了??!山下本來風和日麗的,越往上開山頂?shù)娘L越大,山上的積雪也越厚了,路面也慢慢開始有積雪了。當我們開到山腳下時,前方是正在建設中的卓達拉山隧道工地,路邊有一塊指向白玉方向的路牌,原來這就是我們要上山的路呀??,心里一下子涼了半截??。此時路面已經(jīng)完全被積雪覆蓋,而我們的車可是沒有防滑鏈呀??!</h3> <h3> 從隧道口越往山上開,路面的積雪也越厚,我的小心臟也跟著砰砰直跳,因為沒有防滑鏈,車又是兩驅(qū)的,我緊張地一個勁問老公能行嗎?!老公卻很淡定,說慢點開沒事的。好在卓達拉山的公路足夠?qū)?,公路旁也有一段一段的護欄,這樣讓我放心很多。幸好這一路上車并不多,路上還遇到幾輛拋錨在路邊的大車。</h3><h3> 開過冰雪路面的人都知道,最最危險的不是雪地,而是危機四伏的冰雪路面??!我有過冰雪路面肇事的經(jīng)歷,尤其害怕開這種路段!我們路上就經(jīng)過了好幾段這樣非常危險的冰雪路面,老公憑著他高超的車技和過人的膽量,平穩(wěn)地開了過去,真是嚇死寶寶了??!我們就這樣在沒有防滑鏈保護的情況下,終于緩慢地開到了山頂,平安到達了山頂?shù)膱嚎?!在山頂俯瞰剛剛走過的這段山路還是心有余悸的呀??,但是卓達拉山的美卻更是讓我們無法忘懷!</h3> <h3> 幸好我們開啟了行車記錄儀,記錄下了卓達拉山這段冰雪路面的路況,可謂步步驚心!</h3> <h3> 沒想到翻過埡口后,路上就遇到一大車拋錨,好在大車邊上有一車之距,得以讓我們避免了一場塞車,平安地下山了。卓達拉山的南面的公路上只有少量積雪,我們就這樣一馬平川地開到了山下。山腳下就是卓達拉山隧道的出口,等隧道開通了通過卓達拉山就只需要幾分鐘了,可同時也將會失去這一路的美景,有得必有失吧。</h3><h3> 下山后的這段甘白路路況是相當?shù)暮?,一路的湖光山色,景色?yōu)美。首先我們來到海子山濕地公園,景色跟稻城那邊相似,也是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海子。在海子山濕地景區(qū)的觀景臺上遠望卓達拉山,那蓮花瓣般的山峰格外醒目,煞是好看。</h3> <h3> 怪石嶙峋的山峰就是文成公主看到的型如佛祖的山坡。</h3> <h3> 前方不遠就是交瑪措景區(qū)了,這里有一片比較大的海子,但是現(xiàn)在湖面上還結(jié)著冰,無法看到交瑪措的美麗景色。</h3> <h3> 下午一點鐘我們終于到了亞青寺附近,路牌指示左轉(zhuǎn)前方七公里處就是亞青鄔金禪林了。</h3> <h3> 通過檢查口我們就轉(zhuǎn)入了通往亞青寺的037縣道,這段油路真的非常的窄,兩輛車錯車時都得小心翼翼地慢慢通過。當我們轉(zhuǎn)到山下時,一下子就被這高原草原的美麗畫面吸引了:山坡上到處都是牦牛,彎彎曲曲的昌曲河支流在這里流過。我們一進入白玉縣境內(nèi)手機竟然有了信號,也有了網(wǎng)絡了,真是太好了!抓緊發(fā)朋友圈??!</h3> <h3> 在山坡上停留一會兒后,我們就又抓緊趕路了。穿過寺廟大門就來到了亞青寺的境內(nèi)了,遠遠地就看到在山腳下那排長長的轉(zhuǎn)經(jīng)筒,山頂高坡上金碧輝煌的一定是蓮花生大師了,遠處高大的阿秋仁波切靈塔更是格外醒目。</h3> <h3> 亞青寺是免費景點,一進入寺廟的街道就被滿街的紅色所淹沒,沒多遠就來到了阿秋仁波切靈塔附近,這里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我們先把車停在這里吃午飯。</h3> <h3> 亞青寺創(chuàng)建于1985年,與五明色達佛學院都屬于寧瑪派寺院,由大圓滿龍欽、龍薩兩大清凈傳承祖師喇嘛阿秋仁波切修建主持的,這座金碧輝煌的靈塔就是為了紀念他而修建的。</h3> <h3> 因為寺廟的歷史并不長,所以這里的建筑都特別新特別新,就像剛剛油漆過的一樣。來這里轉(zhuǎn)經(jīng)的人們絡繹不絕,圍繞著這長長的轉(zhuǎn)經(jīng)筒轉(zhuǎn)上一圈可是相當?shù)暮臅r的事情呀!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都大同小異的,并不新奇了,所以我們就只在邊上圍觀一下就撤退了。</h3> <h3> 亞青寺的整體環(huán)境感覺要比色達好很多,街道也比色達干凈許多,給我們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錯。但我們最想去的地方還是山頂蓮花生大師所在的高地,在那里可以俯瞰整個覺姆島。隨后我找了幾個扎巴問了一下路,結(jié)果倫家干脆不懂漢語耶??,真讓人捉急呀??!幸好遇到了兩個剛從山上下來的游客大姐,給我們指明了上山的路線,還囑咐我們要慢慢走,小心高反!??,姐可是久經(jīng)考驗的了,這點海拔對于我們來說完全不是個事兒了!謝了兩位大姐后我回到車里,老公說不想直接走上山頂,我們就開車沿著街道往山上轉(zhuǎn)。轉(zhuǎn)了一圈后終于找到了一處離山頂岔路口很近的位置把車停下,跟著前面的扎巴往山上走,沒多遠就看到了高高矗立在山頂?shù)纳徎ㄉ髱熈恕?lt;/h3> <h3> 來到山坡上正好能俯瞰整個阿秋仁波切靈塔和白塔林,金碧輝煌的靈塔跟這些僧人們苦逼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h3> <h3> 我們跟著扎巴來到了山頂,這座小山名曰:修行山,這里剛好能俯瞰整個覺姆島,是拍攝覺姆島的最佳位置。</h3> <h3> 亞青寺以昌曲河為界,將扎巴和覺姆分成兩個區(qū),連接覺姆島有兩座橋,一座通往大經(jīng)堂,一座連接修行山。允許在覺姆區(qū)生活的男性只有未成年的男孩子,他們都是跟隨著姐姐或者其他女性親戚來此出家的,所以男賓是不允許進入覺姆島的,因此我們就沒有下山參觀。</h3> <h3> 河水環(huán)繞在覺姆島周圍,在島中間只有一條中央大街,河邊是一條環(huán)島公路。覺姆島內(nèi)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紅色小房子,這壯觀的情景絕對不輸色達, 也少了色達的擁擠和喧鬧,多了幾分寧靜。</h3> <h3> 遠處山腳下宏偉而高大的建筑是覺姆大經(jīng)堂。</h3> <h3> 放眼望去,這些型如火柴盒般大小的紅房子竟然是一間挨著一間,一層摞著一層建起來的,這都是覺姆們自己動手修建的。但這里跟色達一樣存在相同的問題,這些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相互之間完全沒有空隙,真的是異常的危險!</h3> <h3> 在亞青寺修行的僧眾,被嚴格要求閉關(guān)實修,百日閉關(guān)是在亞青寺修行的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修行山斜坡上的這些小房子,就是用來閉關(guān)打坐的修行屋了。這些修行屋竟然是如此的簡陋,簡單地用木板搭起來一平米見方的木框架,外面裹了一層防雨布,這就是她們用來修行的庇護所了。</h3> <h3> 即便條件如此艱苦,她們的內(nèi)心卻是如此的平靜。覺姆們也會像同齡人一樣愛美,讓同伴給自己拍下美照留念。</h3> <h3> 下課后她們成群結(jié)隊地來到山頂,嘰嘰喳喳地喧鬧過后,她們就這樣安靜地坐在山頂靜靜地看著她們生活的覺姆島。我生怕打擾到她們,躡手躡腳地從她們身邊經(jīng)過,給老公使了一個眼色,老公秒懂我的意思,瞬間留下了這張照片。</h3> <h3> 在山頂,不僅僅有成群的覺姆,還有這孤獨的扎巴。我們跟著他上山后,他就這樣一直坐在這里望著覺姆島,我想問,小哥是不是塵緣未了,還在等你的覺姆嗎?</h3> <h3> 老公在這里對著扎巴拍個不停,卻沒想到他自己也成了我鏡頭里面的陪襯。</h3> <h3> 在山頂觀望昌曲河兩岸,修建在昌曲河邊的經(jīng)堂高大而威嚴,而亞青寺的母親河昌曲河道里竟然漂浮著太多的垃圾,真心讓人不忍直視,難道出家修行的人這樣不注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嗎?生活在垃圾遍地的地方就是苦行的意義所在嗎?實在無法理解!</h3> <h3> 雖然僧侶們的修行很苦逼,但是亞青寺周圍的環(huán)境真心好呀,山谷間是廣闊的牧場,這漫山遍野的牦牛呀,一頭至少一萬元人民幣,你算算吧,這山上的銀子有多少?</h3> <h3> 本來打算今天晚上在亞青寺住一晚上,明早起來拍日出,可這天氣卻真心不給力。老公一看這天氣沒戲了,就建議繼續(xù)趕路,我們對寺廟本來就興趣不大,隨后就轉(zhuǎn)身下山了。金碧輝煌的靈塔和塔林再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在這里我們只能跟它說聲再見啦!</h3> <h3> 下午三點我們離開了亞青寺,因為亞青寺離德格縣還有231公里的車程,我和老公商定如果路不好走我們今晚就在白玉縣留宿一晚,如果時間尚早我們就直奔德格縣。</h3><h3> 離開037縣道后我們重新開上了寬闊而平坦的甘白路,這條甘孜到白玉的縣道就是路標上標注的省道S455了。省道S455的路況非常好,一路上都是雪山、高原草原的美麗景色。</h3><h3> 途徑阿察鄉(xiāng)后,我們開上了盤山公路,到達海拔4546米的埡口時,天氣突變,前方霧茫茫的一片,竟然下起雪來。</h3> <h3> 沒想到車開出去不遠,來到安孜鄉(xiāng)時,天氣卻又轉(zhuǎn)好了,這可真是十里不同天呀。修建在偶曲江邊上的這段省道S455的路況是超級的好,只是途經(jīng)阿色村時,這里正在修建阿色隧道,有一公里左右的爛路。</h3> <h3> 下午17:45我們到達了白玉縣城,縣城并不大,省道S455穿城而過。因為時間尚早,我們離德格還有98公里的路程,兩個小時的車程,在縣城加滿油后,老公隨即決定繼續(xù)趕路。</h3> <h3> 離開白玉縣城,我們沿著省道S455繼續(xù)西行,這時的偶曲已經(jīng)匯入了金沙江,河面寬闊起來。</h3> <h3> 省道S455整體路況非常好,只有個別路段有滑坡,一路無話。我們今天最后一個打卡開點,就是下面這座連通川藏兩省G317國道上的金沙江大橋了,橋頭巨大的廣告牌上赫然寫著西藏歡迎你。雖然只是一橋相隔,可是我們的車卻不能跨境行駛,想想真是很悲催呢??!</h3> <h3> 金沙江大橋離德格縣還有25公里,我們從這里右轉(zhuǎn)過去就進入了國道G317,沒想到此處正在修建隧道,轉(zhuǎn)過彎后竟然是長達五公里左右的炮彈坑路面了??。</h3> <h3> 顛簸了十幾分鐘后才終于開上油路,這25公里的路程我們足足開了40分鐘,晚上八點半終于到達了今天的目的地德格縣城。一進入縣城,我突然發(fā)現(xiàn)手機不僅沒有了網(wǎng)絡,而且連信號都沒有了,這下子又把我搞懵圈了,只好開車在德格縣城轉(zhuǎn)悠找酒店投宿了。</h3><h3> 半個小時后,終于找到了一家滿意的酒店:阿池果塔康藏大酒店,去年剛開業(yè)的,各方面的設施還非常新,價格為260元/天,含雙早,性價比還算不錯。酒店的一層是車庫,我們?nèi)r正好還有一個車位,很運氣!這里有人值守,相當?shù)陌踩?。在前臺辦理入住時我才知道德格縣城只有聯(lián)通手機沒有信號,據(jù)說是被移動和電信公司給擠出了市場,這里根本就沒有聯(lián)通公司的基站!大家要注意了,使用聯(lián)通手機的用戶您在德格縣要忍受手機沒有任何信號的麻煩哦!不過,這一路上只有德格縣城是這樣的情況,其他地方我們使用的聯(lián)通手機都可以正常使用。</h3><h3> 晚餐仍舊是方便面,??哎,快吃吐啦??。今天我們又狂奔了352公里,真是又困又乏的,因為太晚了,也沒倒照片就洗洗睡了。</h3><h3></h3><h3> 2017.3.20,星期五,晴轉(zhuǎn)多云。</h3><h3> 昨天晚上從酒店的老板那打探到一些信息,他告訴我說修建雀兒山隧道的項目經(jīng)理就長期在他們酒店包房,從他那得知現(xiàn)在隧道內(nèi)已經(jīng)修建好了,就是燈光等機電設施還沒有完成,隧道內(nèi)每天早上八點前、晚上五點后可以通行。老板把項目經(jīng)理的電話給了我,說如果進不去的話就直接給項目經(jīng)理打電話,讓他通融一下就可以了。</h3><h3> 有了這顆定心丸,早上我們安心地在餐廳吃過了早餐,八點鐘下樓準備去德格印經(jīng)院參觀。老公在車庫挪車時正好碰到隧道施工的項目經(jīng)理,一打聽才知道隧道因為施工無法通行了,但是雀兒山老G317國道上午德格這邊可以通行。我們一看時間尚早,參觀完德格印經(jīng)院再去雀兒山完全來得及,就先徒步前往印經(jīng)院了。</h3><h3> 德格是康巴藏文化的核心區(qū),擁有“康巴文化發(fā)祥地”和“格薩爾王故里”兩大文化品牌。德格縣的薩迦派寺廟更慶寺內(nèi)有個印經(jīng)院,名叫德格印經(jīng)院一它的全名叫“西藏文化寶庫德格扎西果芒大法寶庫印經(jīng)院”,也稱“德格吉祥聚慧印經(jīng)院”。德格印經(jīng)院是迄今中國最大的藏文印經(jīng)院,素有“藏民族文化寶庫”之稱。據(jù)藏文《德格世德頌》記載,印經(jīng)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卻吉?丹巴澤仁(1689~1750)創(chuàng)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至今已有近290年的歷史。 </h3><h3> 印經(jīng)院離我們住的酒店只有800米遠,位于德格縣城的巴宮街上,走過去也不過十分鐘的光景。一會兒功夫,我們就來到了印經(jīng)院附近,遠遠地就看到前方浩浩蕩蕩轉(zhuǎn)經(jīng)的人群了,想著那里一定是德格印經(jīng)院了。</h3> <h3> 德格印經(jīng)院需要買票進入,此時我們雖然離大門只有不到十米遠,可是我們卻不能違規(guī)逆行,只好隨著轉(zhuǎn)經(jīng)的大隊人馬圍著印經(jīng)院順時針轉(zhuǎn)上一圈。</h3> <h3> 轉(zhuǎn)了一大圈后,我們來到德格印經(jīng)院的正門,推門而入,墻面上色彩斑斕的壁畫映入眼前,壁畫是德格印經(jīng)院文物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有95%的壁畫為古壁畫。</h3> <h3> 印經(jīng)院的庭院并不寬敞,舉頭看去院內(nèi)是三樓一底的藏式碉樓建筑,色彩濃烈而肅穆。兩頭是通往上層的樓梯。正對著大門的位置擺了一張桌子就算是售票處了,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說,庭院里面可以拍照,但是進入印經(jīng)院的經(jīng)堂和藏版樓是不允許拍照的,里面有監(jiān)控,相機必須在這里存起來,門票每人50元。</h3> <h3> 我們一聽,趕緊在庭院里匆忙照了兩張就把相機都取了下來,存相機是免費的。工作人員給了我們一把柜子的鑰匙,隨口說了一句話,我聽了三遍楞沒聽懂他說的是什么,搞得我一臉的懵逼??????...等我們回到北京在美篇上看到別人在德格印經(jīng)院里面大肆地拍照,還說印經(jīng)院里面讓拍照,我這才明白當時他可能說的是可以用手機拍照呀!親,您去時一定得問清楚,藏版樓里面雖然不能用相機拍照,但是應該可以用手機拍照的,除了一些警告不能拍照的地方外,其他不重要的部位是應該可以拍照的,您可千萬別錯過了!</h3><h3> 我們交完相機,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順時針方向參觀,一層正在在裝修中,只能沿左邊的樓梯直接上二層了。</h3> <h3> 到了二樓,再轉(zhuǎn)向右側(cè)的一部很陡的樓梯來到藏版庫,版庫如同圖書館的庫房,版架很多,從地板直到屋頂放置的全是印版,多得難以記數(shù)。為了防止火災,這里沒有電燈,每個過道看到的兩排版架只有一扇不大的窗子,光線十分暗淡。這些書版、畫版多有200余年的歷史,悠遠的歷史蟄伏在飄著酥油香的版架上。 </h3><h3> 因為不能拍照,我們只能用眼睛拼命搜索這些著名藏文化典籍,這些印版中,有經(jīng)文,有史籍,有畫版,儲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印經(jīng)院里沒有配講解,我們只能懷揣著敬畏之情走馬觀花地看看這些數(shù)量驚人的印版,大家只能腦補吧。</h3><h3> 德格印經(jīng)院所藏的大量書版中,有許多珍本、孤本和范本。如印度早已失傳的《印度佛教源流》;也有《漢地佛教源流》和早期醫(yī)學名著《居悉》(即《四部醫(yī)典》)等稀世珍本;又如最古老的版本《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八千頌》是目前全藏區(qū)僅存的孤本,此經(jīng)版作為檔案文獻已經(jīng)于2002年3月被獲準首次登錄《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中。而德格印經(jīng)院至今仍保持著三百年前的傳統(tǒng)木刻印刷技術(shù)和工藝,亦是目前世界唯一“活著的文化遺產(chǎn)”。 </h3><h3> 德格印經(jīng)院的壁畫主要分布在大、小經(jīng)堂內(nèi)和大、小經(jīng)堂外部墻壁上方以及藏經(jīng)庫中的個別墻壁上也繪制有少量壁畫,繪制的都相當精美,這些凝聚著歷史滄桑的珍貴壁畫能保存至今就是個奇跡。 </h3><h3> 我們從藏版庫出來,沿著狹窄的木樓梯拾階而上就來到樓頂。印經(jīng)院的頂樓視野開闊,后院是一個山坡,這里是可以拍照的。</h3> <h3> 因為在印經(jīng)院拍下的鏡頭并不多,實在有點遺憾!過年前,我偶然在一部紀錄片中看到了關(guān)于德格印經(jīng)院的介紹,現(xiàn)在在這里剪輯了一段供大家欣賞,如果您想更進一步了解德格印經(jīng)院,就自己上網(wǎng)搜索這部紀錄片《香巴拉深處》吧。</h3> <h3> 我們在印經(jīng)院簡單參觀了一下就出來了,正好遇到了煨桑廣場上的這對姐妹,她們正在一遍又一遍地虔誠地叩拜,讓我們不得不感嘆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h3> <h3> 離開印經(jīng)院我們往更慶寺走去,這時,有個藏族小姑娘也就十歲左右的樣子,伸手向我討錢,我平靜地問她:“小姑娘,你咋不上學呢?”她一聽這個,頭也不回地跑開了,看來她是聽懂我說的了。藏民的孩子讀書是不要一分錢的,連書本費都不需要交,這兩年的精準扶貧也做的十分到位,政府給了這么好的條件她都不肯去上學而非要在這里乞討為生,我真的是理解不了了!</h3> <h3> 印經(jīng)院往東走300米就到了更慶寺了,這時更慶寺的大門還沒有開,我們征得了寺里扎巴的同意后從小門進入了寺廟。</h3> <h3> 更慶寺是四川康區(qū)藏傳佛教薩迦派主寺,原為寧瑪派寺院,至第七代德格土司拉青.向巴彭措改宗薩迦派并擴建,命名為倫珠頂寺,俗稱更慶寺,意為大寺廟。它是土司家廟,規(guī)定土司長子出家主持寺政,次子繼任土司,所以該寺至今無活佛。 第12世土司建德格印經(jīng)院,聞名遐邇,并以藏戲著稱。今天進入寺廟時正好趕上幾個扎巴在練習藏戲,我們就沒有進入經(jīng)堂,而是在門口專心看他們練習藏戲。</h3> <h3> 我用相機錄了一段小視頻,原來藏戲就是這樣練成的呀??。</h3> <h3> 因為我們還要趕往甘孜,就沒有在此就久留,看了一段藏戲后就馬上返回了酒店取車。</h3><h3> 昨天在酒店經(jīng)理那得知雀兒山頂正在下雪,由于今天要翻越雀兒山,所以我們必須準備一副防滑鏈才能上山。老公在酒店周邊的幾家汽車配件商店一問價格嚇了一跳,本來在內(nèi)地也就賣百元左右的防滑鏈在這里竟然要賣到200多一副??!后來我咨詢了酒店經(jīng)理,他告訴我說可以講到160元左右的價格,我心里有了底之后就找了一家既能修車也經(jīng)銷汽車配件比較靠譜的汽修店,討價還價最后180元買到了一副防滑鏈。剛開始他給了一副短的防滑鏈不夠長,好在老公有經(jīng)驗,堅持讓他換了一副長一點的防滑鏈。話說按照輪胎的型號選防滑鏈,真的要寧長勿短呀,長了你可以多纏上一點,短了就沒辦法上了鏈子了,也多虧要了一副長一點防滑鏈,我們后來租的漢蘭達也能夠用得上了,一舉兩得。</h3><h3> 在這家汽車修配廠剛開始因為沒有車位,后來又換防滑鏈,足足折騰了將近一個小時才把防滑鏈搞定,急得我們一身的汗!</h3><h3> 買好防滑鏈后我們趕緊往雀兒山趕,雀兒山下還晴空萬里的,到了山上就冰雪覆蓋了。</h3> <h3> 從德格縣城到雀兒山的檢查站足足有55公里之遙,老公緊趕慢趕用了一個小時零十分鐘才飛奔到檢查站,結(jié)果此時檢查站已經(jīng)關(guān)閉。我們這才看到,德格這邊放行時間截止到上午11點,我們來得太遲了,無奈只能等明天早上來了??。</h3><h3> 回程時我們在路邊的達瑪洞景區(qū)停留片刻,去了一趟景區(qū)的旱廁,不過這次我真是被這旱廁驚到了,這間旱廁下面竟然直通河道,這糞便垃圾啥的就這樣肆無忌憚地流入了河水之中??!難道景區(qū)規(guī)劃真的就沒有考慮到對環(huán)境的污染嗎???我也只能呵呵了! </h3> <h3> 下午,我們又重新返回了酒店。酒店二層就是餐廳,我們也懶得出去覓食,就在餐廳吃了一頓午餐,不過,大廚手藝太一般了,花了98元也就算填飽了肚子而已。</h3><h3> 吃過飯已經(jīng)是下午四點多了,我們就哪都沒去,選擇宅在了酒店里休息。晚上我們早早地睡了,準備明天起大早翻越雀兒山??。</h3><h3></h3><h3> </h3><h3> 2017.3.22,星期六,雪轉(zhuǎn)晴。</h3><h3> 早上七點餐廳開始營業(yè),我們第一個來到餐廳用餐,半小時結(jié)束戰(zhàn)斗,趕緊退了房準備出發(fā)。來到車庫一看傻眼了,今天的車多的一輛挨著一輛,我們的車停在比較靠里的位置上,要等別人一輛一輛的把車挪出去才能出來。雖然酒店的門衛(wèi)有這些車的鑰匙,但是還是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我們才沖出重圍,真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從酒店出來時已經(jīng)快八點了。</h3><h3> 我們在路上上一刻未停,直奔雀兒山檢查站。今天早上出來時天氣就不好,沒想到開到山腳下時竟然開始鋪天蓋地的下起了雪來。</h3> <h3> 等我們到達雀兒山檢查站時已經(jīng)是上午九點半了,檢查站的大牌子上赫然寫著德格縣的限行時間為:上午7:00~11:00;而我們下山時在甘孜縣看到的限行時間是:下午14:00~18:00。昨天我們到這里時已經(jīng)是中午12點半了,哎!晚了一個多小時呢!</h3> <h3> 因為前方的路早已被大雪覆蓋,所有的車都在這里開始上防滑鏈了,我們也停下車上防滑鏈,老公手法不太熟練,折騰了40多分鐘才把防滑鏈上上,等我們從檢查站出發(fā)時已經(jīng)是上午10:20分!一路上車并不多,雪也越下越大,我們也不敢快開,不過,現(xiàn)在有防滑鏈的保護就放心多了。</h3><h3> 這時,在我們的前方突然出現(xiàn)了一輛排氣量也就1.3L的雪佛蘭新樂馳,額滴神呀!這小車也能翻越海拔5050米的雀兒山嗎?!看人家肯定不是第一次翻越雀兒山了,都開到半山腰了才開始上防滑鏈,厲害了,我的哥??????!</h3> <h3> 在雀兒山上看到喜鵲也算是應了景,希望我們一路好運吧。</h3> <h3> 雀兒山的這段G317國道雖然路邊沒有護欄,但至少還有反光欄桿,路面也足夠?qū)掗?,在轉(zhuǎn)彎處還設有提醒司機要鳴笛警示對面車輛的標志。我們經(jīng)歷了川西各種爛路的考驗后,感覺開起來根本沒有網(wǎng)上傳說的那么恐怖呀!真的比我們之前開的那些爛路好開多了??。</h3><h3> 等我們開到了半山腰時,上午11:00整,前方堵車了,難怪剛才上山時沒看到幾輛車呀,原來大伙都在這停著呢!沒想到這一堵就是半個小時不動地方呀??。上午11:30分前車終于啟動了,可剛開了七公里就又停下來了,此時,老天爺也真給面子,剛才還狂風暴雪滴,現(xiàn)在竟然晴空萬里了??!</h3> <h3> 此時,正好是午飯時間,反正堵車,我們正好抽空吃飯??!我們車里儲備的干糧可是能夠吃一個星期的,哈哈,咱不怕堵車??!</h3><h3> 正當我們大吃大喝的時候,緊跟在我們后面的一輛甘N的小卡車司機抱著孩子向我們討吃的,說給孩子一包方便面就行了,我趕緊拿出來兩袋方便面塞給孩子,又問他還有別的需要不?孩子他爹羞澀的道了謝,說不用了,一袋就夠了,只要孩子不餓就行了,我只好跟他說要是孩子沒吃飽就隨時找我要!男人謝過我們抱著孩子轉(zhuǎn)身走了。我看著他的背影,就跟老公念叨,這雀兒山長年堵車,他們也不是不知道呀,這些人怎么能不準備干糧就上山呀,而且還帶著那么小的孩子!老公說,你別太操心了,他不好意要太多,要是孩子沒吃飽他肯定還會再來要的。</h3><h3> 沒想到這次堵車時間時間超長,已經(jīng)下午一點多了,還沒有走的意思,于是大伙吃完了飯就都下了車站在路邊聊天。我也下了車出來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站在路邊上,正好能看到下面雀兒山隧道的施工工地,想著等雀兒山隧道開通了大家就不用這樣辛苦了。</h3> <h3> 這次堵車竟然長達兩個小時,直到下午14:05分前車才慢慢啟動了。</h3> <h3> 原來前方的路段路面很窄,只有一車寬,大車要想過去一定得清通路面才行,我們到這里還沒有看到對面駛來的車輛呢。</h3> <h3> 老公一刻也不敢停留,緊跟著前車,生怕掉隊。</h3> <h3> 這時我們看到了在嚴寒中保障道路暢通的道班值班人員,說一聲你們辛苦了!</h3> <h3> 就這樣我們又開了50分鐘,好容易行駛了十二公里,終于到了海拔4740米的雀兒山道班的值班室附近,沒想到剛剛盤上山就再次堵車了。</h3> <h3> 不過,望著這壯麗的山景,多待一會兒也是值得的,等雀兒山隧道開通了恐怕就沒機會上來了。</h3> <h3> 山頂?shù)娘L超級大,在外面站了一會兒功夫就被吹得鼻涕哈拉的了,趕緊躲進車里待會兒。邊上這輛大車側(cè)滑了,坐在副駕駛的女人拿著鍬從路邊鏟了幾鍬沙子墊在輪胎下面,司機正在努力擺脫困境。</h3><h3> 在山頂又繼續(xù)堵了兩個小時,下午16:50分前車終于啟動了,我們只能從拋錨的大車身邊蹭過去,跟著前車繼續(xù)前行了。</h3> <h3> 下午17:07分,歷時七個半小時我們終于到達了川藏第一險的雀兒山埡口,海拔6168米的主峰直沖云霄,壁立于周圍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之說。雀兒山藏語叫“絨表俄扎”,意為“山鷹飛不過的山峰”,因為地勢陡峭、道路狹窄、缺氧、極寒,川藏公路的雀兒山段常被稱為“川藏第一險”。雖然這樣說,可是我們真的沒覺得雀兒山的路有多難走!哈哈,千萬別拍我??!</h3> <h3> 因為一路的塞車,前車還在繼續(xù)前行,我們也不敢停車拍照。正當我們遺憾不能在此留影時,前車竟然停下來了,哈哈,這時的塞車正是時候,老公趕緊叫我過來留影。</h3> <h3> 哈哈,抓緊來一張到此一游照吧!</h3> <h3> 雀兒山隧道于2017年9月26日正式通車,自此翻越雀兒山成為歷史?,F(xiàn)在穿過雀兒山只需要十分鐘,但同時你也將再無緣雀兒山的壯美景色,我們也成為最后一批有機會翻越雀兒山的幸運兒,行車記錄儀幫我們記錄下了這段艱辛的翻越過程。</h3> <h3> 我們從山下的檢查站到埡口才開了短短的15公里,就又在埡口又堵了半個多小時,下午17:45車隊終于開始下山了。在山坡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山下道班的清障車正在清理厚厚的積雪,想著如果沒有道班值班人員的辛苦付出,我們還不知道要堵到何時呢!</h3> <h3> 開到埡口我們才看到了從甘孜方向駛過來的車輛,不僅大車是各種拋錨,而且還是有些小車裝逼不戴防滑鏈,這下沒電了吧,全車人都下來推車了!這才哪到哪呀,你們是準備把車推到德格嗎???????</h3> <h3> 下山時不知道什么時候那輛甘N的小卡車開到了我們前面去了,我們索性就跟在它的后面了。</h3> <h3> 前方這些險峻的山峰,也是貌似一排云雀站在山頂。</h3> <h3> 此處省略一萬字。</h3> <h3> 當我們緩慢的開下山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又是有些車輛不守規(guī)矩造成的擁堵,這不,走著走著就變成了左側(cè)行駛了!</h3> <h3> 好在一路上有人管理,目前是單向項行駛,只放行德格這邊的車輛,甘孜方向的車輛只能在路邊默默地等待了。</h3> <h3> 下山還算順利,中間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堵車,整個車隊還在不斷地往前移動。</h3> <h3> 夕陽西下,我們也終于沖出了重圍。</h3> <h3> 山谷下的路已經(jīng)清晰可見了,曙光就在前方。</h3> <h3> 晚上19:17分,我們終于到達了山下的檢查站,29公里的路程,歷時近十個小時,總算完成了這次艱難的翻越。老公趕緊把車停在路邊,卸下防滑鏈。我們此時離甘孜縣城還有近百公里的路程,天色已晚,一刻也不敢耽擱,抓緊趕路!</h3> <h3> 前行不遠,我們就來到了新路海景區(qū)。新路海藏語名為玉龍拉措,"玉"是心,"龍"是傾,"拉措"是神湖。相傳藏族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中英雄格薩爾之愛妃珠牡來到湖邊,被秀麗的湖光山色和幽靜的環(huán)境所吸引,徘徊湖邊流連忘返,她帶著那顆眷念美麗河山的心猶沉海底。后人為了紀念珠牡,取名為玉龍拉措。</h3><h3> 可惜此時天色已經(jīng)完全暗了下來,雖然只有500米遠,可我們也只能遠觀一下了,以后有機會再一堵她的風采吧。</h3> <h3> 最后一站打卡點:雀兒山冰川觀景臺。</h3> <h3> 飄過瑪尼干戈瑪尼石景區(qū)后,我們一路狂奔開往甘孜縣城。晚上將近十點終于抵達目的地,再次入住康巴酒店。</h3><h3> 今天的晚餐仍舊是方便面,一碗面下肚,整個人都好了很多。今天這206公里的路程,開了近十四個小時,真是太辛苦了!趕緊碎覺!明天要睡到自然醒??????!</h3> <h3>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下一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