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久以前,巴黎就是我心中所惦念和鐘愛的旅行目的地。傳統(tǒng)或時尚,風光或建筑,人文或文化,美食或美女,總會找到一個愛上它的理由。</h3><h3> 巴黎,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是著名的世界藝術(shù)之都,印象派美術(shù)發(fā)源地,芭蕾舞的誕生地,歐洲啟蒙思想運動中心。</h3><div> 雖然到巴黎航程遙遠,要坐10個小時的飛機,但擋不住我去巴黎的意愿。</div><div> 這天,經(jīng)過一晝夜航程,于巴黎時間7點多鐘抵巴黎戴高樂機場??罩锌匆姷陌屠?,感覺好大好氣派。</div> <h3> </h3><div> 進入巴黎,首先來到巴黎的第8區(qū)。</div><div> 這第8區(qū)是全巴黎最熱鬧、游客最繁多的一區(qū)。法蘭西第一大道香榭麗舍大道坐落于此,東起巴黎的協(xié)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即戴高樂廣場),與塞納河一段是平行的。大道兩端的協(xié)和廣場上方尖碑、星形廣場上的凱旋門和香榭麗舍一街之隔的愛麗舍宮都是法國的國家象征見,證這了個法國的榮辱興衰。因此香榭麗舍大道在法國有著獨特的地位,每年7月14日巴士底日既法國國慶日,都會舉行盛大的閱兵紀念儀式。</div><div> 許多關(guān)于18、19世紀的小說,例如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馬的《茶花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等作品都對香榭麗舍大道的繁華做了描寫,香榭麗舍大道也成為巴黎的一張著名的城市名片。</div> <h3> 香榭麗舍大道這個名字是由徐悲鴻大師在法國留學時所譯的。從此,在國人的心中,香榭麗舍大道成為了巴黎所有浪漫、奢華、時尚的代名詞。</h3> <h3> 協(xié)和廣場是法國最著名的廣場。18世紀由國王路易十五下令營建,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建造之初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取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被稱為“革命廣場”,1795年改稱“協(xié)和廣場”。</h3><h3> 另有一種說法: 協(xié)和廣場廣場的方尖碑,不是法蘭西民族為紀念祖先功業(yè)建造的,而是古埃及人在三千多年前為頌揚記載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而建造的,就是說這座方尖碑所紀記載的民族歷史,這座方尖碑的英靈,與法蘭西民族無任何關(guān)系。因此結(jié)論只能是:這座矗立在協(xié)和廣場的方尖碑其政治目的不是為了紀念,而是為了炫耀,炫耀法蘭西民族的偉(強)大。</h3> <h3> 協(xié)和廣場周圍由雕塑和噴泉環(huán)繞,另有8座雕像,代表法國8座主要城市(里爾、斯特拉斯堡、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布雷斯特和魯昂)。</h3> <h3> 廣場的中心擺放著巨大的埃及方尖碑,方尖碑的尖頂用真金所鑄造,下面刻著各種各樣的象形文字。</h3> <h3> 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始建于1806年至1836年,位于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是現(xiàn)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h3><h3> 巴黎凱旋門,是為紀念拿破侖1806年的戰(zhàn)爭勝利而建,以古代羅馬的凱旋門為原型,但規(guī)模是羅馬時代難以比擬的;在立面構(gòu)成上取消了壁柱,代替以“起義”、“勝利”、“抗戰(zhàn)”和“和平”為主題的四組巨大雕刻,具有極大的藝術(shù)震撼力。 </h3> <h3> 巴黎凱旋門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和盧浮宮博物館、巴黎圣母院)之一。</h3><h3> 巴黎凱旋門是帝國風格的代表建筑。此種風格的崛起和拿破侖的倡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它的興盛與衰敗始終都與拿破侖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建筑都是以羅馬帝國雄偉莊嚴的建筑為靈感和樣板。它們尺度巨大,外形單純,追求形象的雄偉、冷靜和威嚴。</h3> <h3> 凱旋門下安放了無名烈士墓,長明燈每晚點燃,徹夜長明。</h3> <h3> 在拱門內(nèi)側(cè)和上面,雕刻的是各個將軍和戰(zhàn)爭的名字,拱門拱頂下方有銘文。雖然巴黎經(jīng)歷了各類權(quán)力和政治的變化,戰(zhàn)爭的洗禮,但拱門仍然保持著強大統(tǒng)一的原始形象。</h3> <h3> 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zhàn)事史。</h3> <h3> 《馬賽曲》是著名的巴黎戴高樂廣場凱旋門上的裝飾浮雕,它被譽為19世紀法國最優(yōu)秀的浪漫主義雕塑作品之一。整個浮雕表現(xiàn)了在公元1792年,法國人民為反對奧地利的武裝干涉,保衛(wèi)法蘭西共和國,志愿成立義勇軍,高唱《馬賽曲》進軍巴黎的愛國熱情和集體英雄氣概。</h3> <h3> 愛麗舍宮,是法國總統(tǒng)的官邸與辦公室所在地,位于巴黎八區(qū)圣奧諾雷市郊路55號,鄰近香榭麗舍大道。愛麗舍宮原為艾威爾伯爵于1718年興建、1722年竣工的宮殿,拿破侖的皇后約瑟芬亦曾在此宮殿居住,1873年起至今作為法國總統(tǒng)官邸,并供接待重要外賓,除特定日外,并不對外開放參觀。</h3> <h3> 巴黎歌劇院,又稱為加尼葉歌劇院,擁有2200個座位的歌劇院,總面積11237平方米。</h3><h3>歌劇院是由查爾斯·加尼葉于1861年設計,其建筑將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巴洛克等幾種建筑形式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規(guī)模宏大,精美細致,金碧輝煌,被譽為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劇院,給人以極大的享受。是拿破侖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h3> <h3> 穿過大廳,進門,立刻被精美的雕塑所震撼。</h3> <h3> 樓梯轉(zhuǎn)角兩側(cè)的雕塑,兩位女神手中握著枝形燈柱。</h3> <h3> 歌劇院的穹頂。</h3> <h3> 劇院的大舞臺。</h3> <h3> 舞臺兩側(cè)的包廂。</h3> <h3> 劇院的休息廳。</h3> <h3> 巨大的水晶吊燈。</h3> <h3> 面向歌劇院廣場的陽臺。</h3> <h3> 歌劇院里非常漂亮,每一層都有精美的畫和雕像。這是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塑像</h3> <h3> 老佛爺百貨全稱巴黎老佛爺百貨商店,它誕生于1893年,占據(jù)了奧斯曼大道的40號,緊鄰巴黎歌劇院。它曾經(jīng)憑借豪華如宮殿的裝修轟動一時。在拜占庭式的巨型鏤金雕花圓頂下,來往的人影綽約,像赴一場中世紀的聚會。</h3> <h3> 老佛爺?shù)捻敇怯新杜_可以俯瞰整個巴黎。</h3> <h3> 在巴黎,隨處可見的就是街頭的咖啡館。我在老佛爺百貨購物后,來到老佛爺百貨后街的一個咖啡館喝咖啡,5歐元一杯,味道非常好。坐在街邊,一邊品咖啡,一邊看著街頭小巷絡繹不絕的行人,似乎還可以看到巴黎時裝秀,難道這就是巴黎人閑逸浪漫的生活方式?</h3> <h3> 塞納河被稱為“巴黎之河”,塞納河中央的西堤島,就是巴黎的起源。塞納河兩岸都種植著繁茂的梧桐樹,樹林的后面就是巴黎繁華的商業(yè)文中心和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 ?lt;/h3><h3> 塞納河不僅孕育了巴黎,更為它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它像一條晶瑩璀璨的美麗飾帶環(huán)繞在城市的半腰,使美麗迷人的浪漫之都更加風姿綽約,楚楚動人。</h3> <h3> 塞納河上的36座橋是巴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見證了巴黎城市的變遷與發(fā)展。塞納河上每座橋的造型都各有特色,可謂名橋薈萃。</h3><h3> 最壯觀最金碧輝煌的是亞歷山大三世橋。這座橋有著獨一無二的鋼結(jié)構(gòu)橋拱,橋兩端橋頭柱上鍍金的雕像,由長著翅膀的小愛神托著,它的華麗造型和色彩在塞納河眾橋中特別顯眼。</h3> <h3> 亞歷山大三世橋橋身上的浮雕:俄國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h3><h3> 1896年法國決定修建該橋,目的是為了緩解因榮軍院火車站建成而造成的交通緊張及滿足即將舉行的世博會的需要。作為法俄聯(lián)盟的象征,該橋的奠基石由亞歷山大三世的兒子沙皇尼古拉二世放下,并最終于1900年世博會開幕時正式落成。橋的兩端、兩側(cè),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飛馬振翼欲揚,非常生動,是極佳的藝術(shù)品。整個大橋雍容華貴,金碧輝煌,是塞納河上最奢華的橋。橋身的一面塑有俄國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另一面則是象征巴黎與塞納河成長歷史的兩個小人。</h3> <h3><font color="#010101"> 這是橋身的一面塑有俄國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font></h3> <h3> 巴黎圣母院,即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塞納河中的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筑,它也是巴黎發(fā)源地。公元前3世紀,西岱島被稱為“琉特提亞”,后來因為“巴黎西人”最早居住在此處而被稱為“巴黎”。</h3><h3>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建成,歷經(jīng)近兩百年。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教堂的大部分財寶都被破壞或者掠奪,處處可見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頭的塑像,唯一的大鐘幸免沒有被熔毀,此時圣母院已是千瘡百孔了。之后教堂改為理性圣殿,后來又變成藏酒倉庫,直到1804年拿破侖執(zhí)政時,才將其還為宗教之用。</h3> <h3>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教堂,該祭壇、回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以及堂內(nèi)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shù)珍品而聞名于世 。</h3><h3> 巴黎圣母院接受過圣路易的荊棘花冠,見證過亨利四世的加冕,洗刷過圣女貞德的冤屈,聆聽過二戰(zhàn)勝利的贊美詩……或許有很多人是帶著對卡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凄美故事的難以釋懷,而對這里心生了更多向往吧。</h3><h3> 小說《巴黎圣母院》(又譯鐘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小說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內(nèi)容環(huán)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yǎng)大的圣母院駝背敲鐘人卡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h3> <h3> 走進這座教堂里,四處可見虔誠的信徒雙手交叉合攏抵住下巴,閉眼凝神虔誠的祈禱,更突顯巴黎圣母院的莊重肅穆。</h3> <h3> 埃菲爾鐵塔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zhàn)神廣場,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國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國人稱為“鐵娘子” 。</h3><h3> 埃菲爾鐵塔于1889年建成,高300米,加上頂部24米的天線,總高324米,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111級臺階,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為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埃菲爾鐵塔于1887年正式動工,于1889年建造完工。四條與地面呈75度角的粗大的鐵柱,撐起了高聳入云的塔身。埃菲爾鐵塔分為三層,一二層設有餐廳,第三層是觀景平臺和一個氣象站。 </h3> <h3> 埃菲爾鐵塔,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9萬只鉚釘,極為壯觀華麗。</h3><h3> 塔的四個面上,銘刻了72個科學家的名字,都是為了保護鐵塔不被摧毀而從事研究的人們。埃菲爾鐵塔和東京鐵塔、帝國大廈并稱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 </h3> <h3> 關(guān)于鐵塔,還有一個更加浪漫的故事。鐵塔設計師埃菲爾的妻子瑪格麗在他們相伴15年后不幸因病去世。埃菲爾痛苦萬分,帶著對妻子的思念,他決定要再建造一座通天的高塔,他要站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對瑪格麗說他愛她。晚年時,他登上埃菲爾鐵塔的頂端,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他對蒼穹大聲喊著瑪格麗的名字說:“我愛你!”多年以后,這份愛的表白依然在高塔上空回蕩,埃菲爾鐵塔也因此成為忠貞愛情的象征。</h3> <h3> 小凱旋門是為慶祝拿破侖·波拿巴1805年的一系列戰(zhàn)爭勝利而建造的,位于盧浮宮博物館對面(杜樂麗花園入口),也被稱為卡爾賽門。建門之時,門頂端的四匹戰(zhàn)馬是拿破侖征戰(zhàn)意大利后,從威尼斯圣馬可大教堂掠來安裝上去的。原物已于1815年歸還給意大利,現(xiàn)在的是復制品。</h3> <h3>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巴黎盧浮宮。盧浮宮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王宮,始建于12世紀末,號稱“萬寶之宮”。這里曾經(jīng)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他們見證了盧浮宮的興亡盛衰。 盧浮宮現(xiàn)為法國國立美術(shù)博物館。 </h3><h3> 盧浮宮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斷臂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擁有的藝術(shù)收藏達40萬件以上,包括雕塑、繪畫、美術(shù)工藝及古代東方,古埃及和古希臘、古羅馬等6個門類。有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shù)品,東方各國的藝術(shù)品,從中世紀到現(xiàn)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shù)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h3> <h3> 盧浮宮正門入口處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是美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的杰作。</h3> <h3> 進入盧浮宮敘利館,展現(xiàn)在面前的是“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和查理五世統(tǒng)治時期的盧浮宮城壕遺跡”。</h3><h3> 1190年,當時的法國國王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為防止由西面而來的入侵在巴黎的城墻外建造了一座堡壘:盧浮宮就這樣誕生了。這座城堡四周有壕溝圍繞,并建有多座圓柱形高塔以保障防御,中心建有一座巨大的城堡主塔。</h3> <h3> 走上樓梯,栩栩如生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雕像)守衛(wèi)在古埃及文物館的入口,這尊大斯芬克斯是盧浮宮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h3><div> 這尊獅身人面雕像,是由粉紅色花崗巖雕鑿的,高1.83米,寬4.8米。這座巨大的獅身人面像發(fā)現(xiàn)于尼羅河三角洲東北部的塔尼,是阿蒙雷神廟的守衛(wèi)者。它是埃及境外保存的最大,或許也是最古老的一座獅身人面像。人面獅身象征著法老的威嚴,它的頭部以國王臉部為特征,是國王“活生生的形象”。此外,它還象征著與太陽神的神圣聯(lián)系。</div> <h3> 戴頭盔的雅典娜</h3><h3> 這一雕塑名為《戴頭盔的雅典娜》。1797年,人們在韋意大利萊特里附近的一座羅馬莊園廢墟發(fā)現(xiàn)了這件雕塑。 </h3><h3> 雅典娜,也稱帕拉斯·雅典娜,是古希臘神話中智慧、戰(zhàn)爭和軍事謀略的女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同時也是技術(shù)、工藝的女神。據(jù)說她傳授紡織、園藝和陶藝等技藝,以及繪畫、雕塑和音樂等藝術(shù)給人類。她還是航海、農(nóng)業(yè)和醫(yī)療的保護神。法律、秩序的女神,并創(chuàng)立了人類的第一座法庭。</h3> <h3> 鎮(zhèn)館三寶之《米洛的維納斯》。</h3><h3> 斷臂維納斯雕像,應該算是世界公認的最著名的裸體藝術(shù),雕像完成于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與勝利女神像以及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并稱為“盧浮宮三寶”。近一百多年來,她一直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雕像,端莊的身材,豐艷的肌膚,典雅的面龐,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轉(zhuǎn)的站姿……這一切構(gòu)成十分和諧而優(yōu)美的體態(tài)。</h3><div> 這幅雕像發(fā)現(xiàn)于希臘米羅島,由一位農(nóng)民意外挖出,出土時帶有雙臂且有首飾。當時恰巧一艘法國軍艦停在附近,艦長見到如此驚艷的雕像想要購買,因與希臘商人爭搶購買權(quán)時大打出手,導致女神雙臂受損。塑造的典型的希臘女性的形象,其舒展的曲線,形象立體的描繪了女性的曲線美。 </div>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里掌管人類愛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在希臘神話被稱為阿芙洛狄特。宙斯為其美貌所吸引,在被拒絕后,宙斯因愛生恨將其嫁給了丑陋且瘸腿的火神,但維納斯愛著戰(zhàn)神阿瑞斯并與其生下愛神丘比特。維納斯也曾幫助特洛伊王子誘拐斯巴達國王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而引起的希臘軍隊遠征特洛伊。<div> 其實很難用肉眼去相信,在如此嚴格的宗教制度下,會誕生出如此之多的裸體雕塑和裸體雕塑,并被冠以藝術(shù)的大名,受世人敬仰膜拜。但對于缺乏藝術(shù)鑒別的自己來說,獵奇之心大過美學熏陶。</div> <h3> 凡爾賽的戴安娜</h3><h3> 這是公元1-2世紀的作品,羅馬神話中的戴安娜對應于希臘神話中的阿爾忒彌斯,是宙斯的女兒,一般被稱為狩獵女神,或月亮女神,奧林匹斯山上的12主神之一。</h3><h3> 關(guān)于戴安娜的雕塑作品非常多,這件作品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件。這件雕塑中,這個“狩獵”的場景感很強,看不見的“樹林”正是她的場景,女神邁步向前,卻扭身回望,一只手正從背著的箭筒里抽出一支箭,左手輕撫著她的神獸梅花鹿的角,梅花鹿抬起前面的雙蹄,很雀躍的樣子。</h3> <h3> 年老的半人馬被厄洛斯捉弄</h3><h3> 這尊傳神的作品是17世紀意大利出土文物,是公元前二世紀的希臘雕塑的羅馬復制品。半人馬上半身有一個長者的形貌,鬈發(fā)與一蓬卷須最能體現(xiàn)古希臘雕塑的特征,眼神有點煩惱有點無奈,正如一個爺爺對小孫兒的調(diào)皮一無辦法。這個半人馬雖然須發(fā)怒張,卻是希臘神話中一種性格溫順的動物。馬尾回甩到背上,卻搭不上小娃兒的胖腿。小愛神丘比特淘氣地騎在馬身上,出手搗蛋的樣子不是很像現(xiàn)在被寵愛慣壞的寶貝疙瘩么……</h3> <h3> 勝利女神,盧浮宮鎮(zhèn)館三寶中最高大的作品,高5.57米。發(fā)現(xiàn)于愛琴海邊的薩莫色雷斯島,是當時島上的居民為紀念一次海戰(zhàn)的勝利獻給神靈的,發(fā)現(xiàn)之時就已是碎塊,后經(jīng)多年修復才成為今天這樣。女神飛舞的翅膀使得巨大的大理石雕塑并不顯得笨重,反而人們在觀賞之時還可感受到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女神衣裙的褶皺體現(xiàn)出當時雕像師精湛的技藝,時而緊貼肌膚,時而迎風飄揚。</h3><div> 勝利女神在羅馬神話名為維多利亞, 在希臘神話又名尼姬,不僅代表戰(zhàn)爭的勝利,還體現(xiàn)了希臘競技體育的成功。</div> <h3> 勝利女神像的構(gòu)思十分新穎,底座被設計成戰(zhàn)船的船頭,勝利女神猶如從天而降,在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沖向前方,既表現(xiàn)了海戰(zhàn)的背景,又傳達了勝利的主題。雖然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家們高度藝術(shù)水平的杰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tài)優(yōu)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xiàn)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zhì)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h3> <h3> 勝利女神臺階對面是阿波羅畫廊,主要展出法國國王的珍寶和飾品。之所以叫阿波羅畫廊,是因為路易十四號稱“太陽王”,而阿波羅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太陽神。這里也是凡爾賽宮鏡廳的設計原型。</h3><h3> 繪畫是盧浮宮展品中的精華之一,文藝復興后的法國君主都酷愛收藏歐洲各國名畫,尤以弗朗索瓦一世和路易十四為著。盧浮宮主要有來自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尼德蘭等國家和地區(qū),年代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的各類大小繪畫,共計約8000多幅,其中不乏世界級的著名藝術(shù)品。</h3> <h3> 《大宮女》是法國著名畫家安格爾的代表作之一,受拿破侖的妹妹,那不勒斯王國王后卡羅琳·波拿巴的委托而做,描繪奧斯曼土耳其皇宮內(nèi)宮一裸體宮女。安格爾曾是拿破侖的首席畫師,是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wèi)的學生。</h3> <h3> 《拿破侖一世與約瑟芬皇后加冕禮》是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wèi)的巨作,路易.大衛(wèi)受拿破侖委托,歷時近兩年完成。描繪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皇帝和約瑟芬皇后在巴黎圣母院加冕時的場景。畫面中每個人的面容都清晰可辨,而且大多數(shù)人都是到現(xiàn)場的真實人物。</h3> <h3> 鎮(zhèn)館三寶之《蒙娜麗莎》位于德農(nóng)廳中部的蒙娜麗莎廳,這里以蒙娜麗莎命名,主要展出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的作品,其中以《蒙娜麗莎》和《伽那的婚禮》最為著名,這里是盧浮宮游人密度最高的地方。</h3><h3> 世界三大名畫之一,《蒙娜麗莎》這幅畫像作于1503——1506年,是達芬奇在佛羅倫薩時所作。畫中人被認為是當?shù)匾幻F族的妻子。她悠閑地坐在窗臺前,寬闊的衣領(lǐng)露出白晰的肌膚,一把秀發(fā)順滑地垂落在兩肩,雙手在胸前輕輕交疊,流露出嫻靜溫婉的神態(tài);畫中遠處可見朦朧的山巒景致,暗暗的色調(diào)令背景幾乎失去了原來的形態(tài),如夢幻一般;人物的輪廓巧妙融合在窗外的景色里,被譽為是永恒的微笑。站在畫前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能感覺到畫中的人物持續(xù)的永恒的微笑。</h3> <h3> 《伽那的婚禮》是意大利畫家委羅內(nèi)賽的巨作,他是藝術(shù)大師提香的弟子。畫家表現(xiàn)的是《新約》中所記載的基督完成的第一個圣跡:基督和他的母親瑪利亞受邀參加伽那城的一場婚禮?;槎Y上酒不夠了,基督請人將酒壇灌滿水,然后讓人把壇子送到主人面前:水變成了酒。委羅內(nèi)賽把這一圣經(jīng)故事搬到了16世紀富庶的威尼斯,典雅的建筑構(gòu)成了十分壯麗的背景。</h3> <h3> 意大利雕塑館,地面鋪滿豪華大理石的長廊建于十九世紀。這里的雕塑,以米開朗基羅的兩件作品最為著名?! ?lt;/h3> <h3> 米開朗基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shù)家,他的作品中保存在意大利之外的十分稀少,但盧浮宮擁有兩件杰出的雕塑,《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h3><div> 《被縛的奴隸》</div> <h3> 《垂死的奴隸》</h3> <h3> 丘比特與普賽克</h3><h3> 關(guān)于“丘比特與普賽克”這一題材,國外有很多的繪畫和雕塑作品 。最著名的雕塑,就是藏于法國盧浮宮的這件由意大利雕塑家安東尼·卡諾瓦的作品。 </h3><div> 《被愛神吻醒的普賽克》,故事取自阿普列烏斯的《金驢記》,普賽克是希臘神話中美貌無雙的公主,維納斯嫉妒她,派兒子丘比特去懲罰她,沒想到丘比特反而愛上了普賽克。雕塑表現(xiàn)了普賽克中毒,被丘比特吻醒的故事。</div> <h3> 從背后看雕像,可以看到丘比特身后掛著他的小箭袋,普賽克身后則是她中毒的魔瓶。</h3> <h3> 《三美圖》可能作于公元2世紀,一件希臘雕塑的羅馬復制品,作品表現(xiàn)為三位美少女意外邂逅時的情景。整個作品呈立姿、全裸,表情自然、和諧,亭亭玉立,栩栩如生。</h3> <h3> 受傷的菲洛皮門</h3><div> 菲洛皮門(公元前253-183年)是希臘的統(tǒng)帥和政治家,曾經(jīng)八次被任命為亞該亞同盟總司令。</div><div> 亞歷山大大帝死后,希臘半島陷入混戰(zhàn)。亞該亞同盟原來很弱小,公元前209年,菲洛皮門被任命為總司令后屢戰(zhàn)屢勝,多次打敗強大的斯巴達,馬其頓和羅馬帝國的軍隊,被羅馬帝國的歷史學家譽為“最后一個希臘人”。</div> <h3> 東方藝術(shù)館里的牛身人面像</h3><h3> 古代東方文化館介紹公元前7000年古代近東文明。古代近東文明從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印度,其地域廣大,跨越了美索不達米亞、伊朗及印度。</h3><h3> 1843年,法國人保羅-埃米爾·博塔發(fā)現(xiàn)了這些雕像,冒著各種危險將它們運到巴黎。</h3> <h3> 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完整成文法典,竭力維護不平等的社會等級制度和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該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倫,是漢謨拉比為了向神明顯示自己的功績并鞏固貴族地位而纂集的。上部雕刻的人物像,是坐著的司法之神向站著的漢謨拉比國王親授法律,國王則右手致答謝,以示對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h3> <h3> 盧浮宮場館很大,那些林林總總的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xiàn)代的繪畫、雕塑、陶瓷、金銀器、鐘表、手飾、宮庭豪華用具,那些古代的藝術(shù)珍品,只能囫圇吞棗。 </h3><h3> 在這里照相留影,無能什么角度,在任何的背景里,都只是俗人一個,有傷大雅,與景不搭。</h3> <h3> 巴黎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城市。巴黎的浪漫不僅僅是塞納河畔的漫步,無能白天或夜晚塞納河沿岸的公園、宮殿、樓宇、博物館、教堂俯首相送,都是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盧浮宮“蒙娜麗莎”神秘而清澈的笑容淺淺的卻能將觀者的魂魄勾去,“米羅島的維納斯”是巴黎人的母親,“薩摩塔斯的勝利女神之翼”為紀念希臘羅地島的一場勝利海戰(zhàn)而誕生;埃菲爾鐵塔像一個流浪者與看門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巴黎圣母院沉沉地睡在塞納河畔,這座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因為那座鐘樓神話般的故事令人著迷;巴黎歌劇院規(guī)模宏大,精美細致,金碧輝煌,給人以極大的享受;凡爾賽宮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法國總統(tǒng)和其他領(lǐng)導人常在此會見或宴請各國國家元首和外交使節(jié);漫步在古老的香榭麗舍大街,街道兩旁綠樹成行,是一塊真難得清幽之處。</h3><h3> 有個作家這樣寫巴黎:巴黎是花,最漂亮的是蕊;巴黎是少女,最漂亮的是眼睛;巴黎是老人,最漂亮的是皺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