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br></h3><h3> 女兒在一邊朗讀課文,聲音很大,語速過急,時不時地喘不過氣來。我偷笑,因為光聽,我都感到很累,而后告訴她:“慢慢來,朗讀需要抑揚頓挫。懂得恰當?shù)耐nD,以此來換氣。不但不累,還很舒暢。”她小,不懂得給自己留出喘息的機會,自然讀不出作者的情感。</h3><h3><br></h3><h3></h3><h3> 留白,是一種需要,至關重要。</h3><h3><br></h3> <h3><br></h3><h3><br></h3><h3> 閑暇時光喜歡沉醉在文字里,一撇一捺地書寫著自己的點點感悟,或喜悅或惆悵。文字里既想坦露心事,又在遮掩心事,坑坑洼洼布局著。待到后來,總會留下一段說未說出的話交給讀者,省略號里你隨意猜測。這是句段的留白,給人遐想空間。</h3><h3><br></h3><h3> 有些文章寫得太“完整”,從開始到結尾,作者把讀者心里的猜測全盤托出,看似共鳴,實則失去了浮想的空間,看完即完了。</h3><h3><br></h3> <h3><br></h3><h3><br></h3><h3> 讀汪曾祺的小說《陳小手》,主人公是陳小手,小說中還寫到其他人物有團長、團長姨太太、李花臉的女兒,請注意這個“李花臉的女兒”,從身份和意義上說,她在小說里是一個和陳小手相對峙的另一個人物,應該有些情節(jié)吧!可作家惜墨如金,不到30個字就把她打發(fā)了,并且以后不再出現(xiàn)。但一句“是個老姑娘”,包含多少社會內涵和人生感慨呀!這樣處理簡單真實,讓人浮想聯(lián)翩。總之,留白恰到好處。</h3><h3><br></h3><h3></h3><h3> 文學作品里的留白莫過于“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讓人惆悵了千年。因為留白,動人、深刻。</h3><h3><br></h3> <h3></h3><h3><br></h3><h3><br></h3><h3> 小時候,粘著媽媽,不離半步,那是因為依賴。長大了,不再跟著媽媽,是因為我們需要自己的空間。</h3><h3><br></h3> 喜歡國畫的人都知道,國畫講究留白。寥寥數(shù)筆,幾點勾勒,一幅山水花鳥圖就這么簡潔、自然、質樸地展現(xiàn)在你眼前,你看不出有多少內容,卻曲折幽深。有時候,幾行竹子,一間小屋,二人對弈,便構成了國畫里面的境界??粘鰜淼目p隙占據(jù)了大篇幅,卻深邃不著邊,給人無限遐想。這便是留白之美。<h3></h3><h3><br></h3> <h3><br></h3><h3><br></h3><h3> 留給自己的空間,用來干什么?</h3><h3><br></h3><h3> 獨處…… 思考……</h3><h3><br></h3> <h3><br></h3><h3><br></h3><h3>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萬事萬物,講究留有縫隙;做人處事,講究留有退路。切不可把生活塞得滿滿的,那樣我們會活得很累,就像唱戲缺氣,文章缺韻,畫畫缺幽深。</h3><h3><br></h3> <h3><br></h3><h3><br></h3><h3> 愛一個人也同樣如此,林徽因讓金老想了一輩子,是因為沒有在一起。倘若時時刻刻生活在一起,兩個人之間沒有了間隙,瑣碎的俗事夾雜而來,那愛情的標本便也不復存在了吧!所以,愛一個人,就給他足夠的空間。他走了還能再回來,那就是你的;他走了沒回來,那就不是你的,今日不走,遲早也會走。</h3><h3><br></h3><h3> 給愛間隙,才會讓愛更加完美。</h3><h3><br></h3> <h3><br></h3><h3><br></h3><h3> 留白,愛情里不可缺少的一味佐料。</h3><h3><br></h3><h3></h3><h3> 好的留白,如瑟瑟冬日的一抹翠綠,給你帶來綠意盈盈;如炎炎夏日的一絲涼風,讓你身心通透。</h3><h3><br></h3><h3></h3><h3> 人生需要留白,給自己留一份靜心思考的空間,哪怕發(fā)發(fā)呆,至少可以給靈魂追趕腳步贏得時間。</h3><h3><br></h3> <h3><br></h3><h3><br></h3><h3> 雪小禪說:留白,是給你的那段時間,讓你在蒼翠的空間里,聽著時間之綠水,從空曠的屋檐下,滴答、滴答,落下了——你盡有的蒼綠,卻綠得這樣盎然。</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ff8a00"> 作者:倚窗聽雨 | 摘自《 散文吧 》</font></b></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b><br></b></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b><br></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