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jié)食品。在北方,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求愿望的特有方式。餃子的諧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過春節(jié)吃餃子意味著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h3> <h3> 餃子已是北方人不可或缺的過年食品。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硬幣、紅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硬幣,來年賺錢多多,吃到紅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h3> <h3> 在我家,只有我是地道的北方人,愛吃餃子,也愛動手包餃子.而老公一家是南方人,過年的時候,南方人置辦的年貨一樣也不能少,而包餃子吃餃子,也是我這個北方人過年必做的食品之一。</h3><h3> 餃子皮要求面軟、皮薄、滑嫩.制作方法如下:用冷水和面,但在加水的時候要用筷子攪著加,這樣水加的均勻,也容易把握住加水的量,一般攪到只剩一點干面就不要加水了,然后用手揉面揉成一團后密封放置十幾分鐘再揉一會。餃子面一定要揉了在揉,揉一會,歇一會讓它醒一下,一直揉,越揉面越軟越好吃,一般揉3至4次即可。</h3> <h3> 揉成團后,從中摳一個洞,轉(zhuǎn)著圈,揉細。再用刀切面團相當于一元硬幣大小即可。壓面團,灑上面粉,把每一個面團用手捏正,拿搟面杖搟的時候,注意中間厚邊緣薄,中間厚防止餃子餡漏,邊緣薄吃起來口感好。</h3> <h3> 今天我們做的是白菜瘦肉蔥花餃 ,選北方實心大白菜,白菜洗凈切碎,撒上少許鹽攪拌均勻,作用是通過鹽把大白菜過多的水份瀝干.</h3> <h3>已經(jīng)撒上鹽粒的大白菜.</h3> <h3> 用手攪拌均勻,再大力捏成團狀,這時候大白菜含有的水分可以捏出來,去掉多余水分后放入盆中待用。</h3> <h3> 把豬肉剁成小粒狀,再加入蔥花拌勻,蔥花起到去除肉腥味并有加香作用。豬肉一定要自己剁出來的更好吃更有味道,如果用絞肉機絞成的,失去了豬肉的嚼勁及口感。</h3> <h3> 再加入適量的香油、花生油、蠔油、生抽等攪拌均勻即可.</h3> <h3> 肉餡加入大白菜再次攪拌均勻,之后放入冰箱保鮮十五分鐘左右,放入冰箱保鮮是為了封住肉餡的湯汁,包的時候不容易流出,煮好后餃子內(nèi)的餡料多汁美味。</h3> <h3>孩子們一起動手包餃子,什么形狀的都有??</h3> <h3>準備下鍋的餃子,漂亮嗎?</h3> <h3>包了幾大盤,可以從年初一吃到年初六??</h3> <h3>煮餃子嘍……</h3> <h3>新鮮熱辣的餃子出鍋了!味道一級棒!??</h3> <h3>下不完的餃子放入冰箱冷藏,冷藏后變速凍餃子 ,再煮一樣美味可口!</h3> <h3>平時也喜歡包包子,各種餡料的小籠包,美味極了!</h3> <h3>剛下鍋待蒸的小籠包</h3> <h3>蒸好之后的小籠包</h3> <h3> 用面粉做出的面魚,有著吉慶的含意,代表年年有余。面魚是山東傳統(tǒng)特色的年貨食品。捏面魚,用面粉捏成魚的形狀,然后放到蒸籠里蒸熟,再把蒸熟后的面魚放冷,著色加彩,描線點睛。經(jīng)過藝術處理的面魚,自然是色彩艷麗,栩栩如生了。經(jīng)過加工的面魚,或贈送親朋,或贈送好友,或給家人外出時作干糧,盡管用途不一,但已經(jīng)成為一種傳統(tǒng)的年貨美食。</h3> <h3> 棗花山、棗花卷是一種傳統(tǒng)的手工食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向征著新的一年過得好,過得美。一個個棗花面點傳達著一種濃郁溫馨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傳達著一種久而不衰的地域文化信息,顯示著其獨特的美食魅力。</h3> <h3>剛剛蒸熟的各種面點,漂亮嗎?</h3> <h3>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狗年的春節(jié),超市、街道上濃濃的年味兒渲染著城市的色彩,各家各戶置辦年貨的腳步也跟著匆忙起來,年貨也承載著人們對春節(jié)的期盼。因地域不同,年貨也體現(xiàn)著各地文化的差異,來我家中,就一眼可以看到南北方的年貨都有哪些差異,循著年貨的味道,一起度過快樂祥和的中國年。</h3> <h3> 家公家婆是廣東人,每年春節(jié)前,必開油鑊炸些煎堆油角,這也是寓意來年的日子像那只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以下圖片全是家婆炸煎堆的制作過程。</h3> <h3> 煎堆又叫麻團、珍袋,麻球,傳統(tǒng)小吃。在廣東是指拳頭大小、油炸糯粉團,表面滿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鍋里用油煎成。煎堆風味獨特,制作考究。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有團圓甜蜜的寓意。</h3> <h3> 廣東人制作煎堆由來已久。在煎堆"家族"中,品種眾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等,但當以龍江煎堆為上品。龍江煎堆呈球形(寓團圓之意,有"碌得起"的吉祥意蘊),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黃,表皮勻布芝麻,爆谷餡甘蜜味濃,其皮酥脆異常,為新春送禮佳品。</h3> <h3> 油炸時,邊炸邊不停地翻動,使其厚薄一致,圓圓勻稱,幾分鐘后撈起,涼一會再炸,如此三、四次,直到表皮呈金燦燦的。食用時,須用剪刀剪成小塊或用手掰破分片。煎堆風味獨特,制作考究。須精選新鮮糯米,入水浸泡5小時左右。然后再用石碾碾為米粉狀,用篩子篩取精細部分,再用水搓成粉團,放進鍋中煮熟,然后滲和余下的糯米粉用手搓擦,使其均勻,而后捏成拳頭大小的空心米團子,加進餡料。</h3> <h3> 煎堆五味調(diào)和,咸甜適當,意謂人丁興旺,花開富貴,合家平安,萬事大吉,寓示著人們的美愿。久而久之,煎堆遂成為民間過年必備的食品。</h3> <h3> 煎堆在廣東,香港和澳門一帶是賀年食品,正所謂"煎堆轆轆,金銀滿屋"即是富有富足的意思。另外有種石榴化煎堆,上面紅花點綴,就好像石榴一樣,寓意多子多福。</h3> <h3> 廣東最具傳統(tǒng)性的過年保留節(jié)目炸煎堆,更讓人們在感受到"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美好寓意。</h3> <h3> 閑暇之余,我們再做一些點心及水果拼盤,漂亮的拼盤既秀色可餐又美好了家人的心情。</h3> <h3> 各種風味的年貨也正在成為一種儀式,讓人在忙碌的喜悅中感到年的到來,在瑣碎卻溫暖的繁忙里,傳遞脈脈溫情,為自己及家人增添的一份好心情,也是映射出的是物質(zhì)生活小康后的精神愉悅。</h3> <h3>各種賀年的小擺件增添了喜慶的氣氛。</h3> <h3> 八代代果, 有五世同堂的寓意.是廣東人過年最喜愛購買的盆景之一。</h3> <h3> 水仙花獨具天然麗質(zhì),芬芳清新,素潔幽雅,超凡脫俗。因此,人們自古以來就將其與蘭花、菊花、菖蒲并列為花中"四雅";又將其與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為雪中"四友"。它只要一碟清水、幾粒卵石,置于案頭窗臺,就能在萬花凋零的寒冬臘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溫馨。人們用它慶賀新年,作"歲朝清供"的年花。家里每年都會買一盆水仙,讓它年年美麗,年年清香。</h3> <h3> 花能代表無數(shù)的好意頭,廣東人尤其相信"意頭",所以過年一定要把"意頭"這個東西搞得淋漓盡致。鮮花象征著花開富貴、如意吉祥,完美地配合了當?shù)厝藗兊倪@種心態(tài)和需要。行花街除了可以買花以外,更已經(jīng)成為廣東人過年希望"行運"的標志。在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上,最為搶手的,當屬那些"意頭"好的花草。樹形端正、果實累累、枝繁葉茂的四季桔、朱砂桔、金桔因為諧音"吉",寓意大吉大利,因此,最先被商家、企業(yè)所購買,就連普通人家,也不忘在除夕夜前挑選一盆"靚桔",以祈求新年平安吉祥。</h3> <h3> 桃花朵朵開,好運連連來!桃花在不同意境或語境下,其象征好運,向征著春天,向征著愛情,向征著美好生活。廣東人家過年,家家戶戶會買一棵桃花擺放在家中,寓意著美好的生活,好運連連!</h3> <h3> 年味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nèi)的一股幽香;是媽媽忙前忙后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lián)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是走在街上鄉(xiāng)里街坊見面道著過年好的那種氛圍。紅紅火火過大年!濃濃的年味就在身邊,就在我們家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