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關(guān)于構(gòu)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絕對正確的構(gòu)圖,卻有明顯錯誤的構(gòu)圖。這一講就談?wù)労芏鄶z影初學(xué)者以及很多老法師都常犯的一個構(gòu)圖錯誤 - 畫框。我們談起構(gòu)圖,立刻想到的便是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是三分構(gòu)圖呢還是居中構(gòu)圖。最容易忽略的便是畫框。畫框處于畫面的邊緣,與構(gòu)圖似乎風(fēng)馬牛不相及嘛?</h1><h3><br /></h3><h1>一張作品給別人看就一定要想方設(shè)法讓人注目。我們常常聽到"我的作品自己喜歡就行,別人看不看無所謂"的論調(diào),而且還毒害著一批數(shù)十年如一日不求上進的愛好者。只要自己喜歡的話放自家硬盤里就行,又干什么拿出來?今天你點擊我的文章并且耐心讀到這里,已經(jīng)證明自己不滿足于"自己喜歡就行"了。</h1><h3><br /></h3><h1>我們把一張攝影作品打印出來掛在墻上時總愛裝裱起來再加個畫框。但是畫框?qū)τ谝粡堊髌穪碚f除了實用與美觀之外還有什么意義呢?畫框既是作品空間的延伸,也是對欣賞者視覺的收納。我在《攝影范談》第六篇中講到,人的視覺是一個不斷快速掃描的視點,一直在尋找新的興趣點,以至于人類的專注力還不如魚缸里的金魚。我們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去收納欣賞者的注意力,使它不會游移而去。使用畫框便是最直截了當(dāng)?shù)霓k法。</h1> <h1>以我這張正在《1X十年最佳攝影展》中展出的作品"外星球"為例:欣賞者的視覺在畫面中快速掃描,在一個個興趣點上短暫停留,時不時想逃出畫面。但是畫面之外的卡紙一定是平淡的,讓它沒有落點,快速游離的視覺在此緩沖,加上在卡紙之外又遭畫框的阻擊,不得不折回到畫中繼續(xù)掃描。即使視覺偶爾不顧一切地跳出框外,外面一定是同樣平淡無奇的墻,讓它無法停留。于是欣賞者的注意力便在逃竄與收納的爭斗中停留在畫面之中,直到完全失去興趣。沒有人會笨到用最花哨的卡紙來裝裱一幅畫,再將它掛在五顏六色的墻上,讓視覺一片茫然。</h1> <h1>講到這里與構(gòu)圖似乎還是無關(guān)。數(shù)碼時代的影像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計算機甚至是手機的屏幕上欣賞,畫框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這對構(gòu)圖產(chǎn)生了新的挑戰(zhàn)。我這張“外星球”放在手機屏上,欣賞者的視覺可以不受畫框的制約而離開畫面,去關(guān)注畫外的大千世界,徑自往外星球而去。這時簡單粗暴地給它后期加上電子“卡紙”與畫框反而會將本來小得可憐的畫面變得郵票般大小,畫中的興趣點變成視野里的一個小小的噪點,讓人提不起興趣,更談不上視覺的收納了。唯一辦法就是利用構(gòu)圖的手段在畫面的邊緣地帶建立“緩沖區(qū)”,成為無形的畫框,減緩視覺逃離的速度,達到“軟收納“的結(jié)果。</h1><h3><br></h3><h1>為什么邊緣區(qū)的視覺緩沖非常重要呢?這是簡單的幾何常識。視點落在邊緣,一半視覺空間是畫外,再隨機向各個方向掃描的話,便有50%的幾率走出畫面。一旦走出去是不是回來就看你的運氣了。邊緣最糟糕的區(qū)域是四角,有四分之三的視覺空間是畫外,75%的出逃幾率。所以四角是構(gòu)圖的重中之中??吹竭@里一定有人會問,四角之中哪個角更為重要呢?是下方的兩角。人的習(xí)慣視覺中下方是前景,上方是遠景。我們一般對眼皮子底下的事物比較關(guān)注。讀到這里一定還有愛鉆牛角尖的人問左下角和右下角中哪個更重要呢?這要看個人的視覺習(xí)慣,據(jù)說右撇子的視線常常從左下角切入,左撇子常常從右下角切入。是不是有科學(xué)根據(jù)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去琢磨吧。這里我們探討怎樣建立視覺的緩沖區(qū)。</h1> <h1><b>1. 邊框清潔</b><br></h1><h3><b></b></h3><h3><b><br></b></h3><h1>畫面中的一草一木都會引人注意。除非你有特別的創(chuàng)作意圖,將注意力引向邊框就大大地不妙了。按快門前將四面邊框檢查一遍,明顯的元素要盡量避免靠近邊框。常??吹揭恍┳髌愤吘壍貛в胁粚儆诋嬅鎯?nèi)容的一根樹枝,一根木頭,或者一只別人的腳。如果你的創(chuàng)作目的不是寓意于畫外的話,這種情況應(yīng)該盡力避免。萬一前期無法避免,后期也應(yīng)該盡量抹掉。</h1> <h1><b>2. 邊框簡化</b></h1><h1><br /></h1><h1>人的視覺會優(yōu)先停留在細節(jié)和反差豐富之處。整個畫面的細節(jié)并不是越多越好,靠近邊框的元素應(yīng)盡量簡單,細節(jié)不必要很多。邊緣區(qū)的細節(jié)一來爭奪對主體的注意力,二來將欣賞者的視線引向邊框。<br /></h1><h3><br /></h3><h1>邊框簡化的極端反面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的HDR。不明就里之人大呼"好細節(jié)",其實這不僅產(chǎn)生我常說的"陰曹地府風(fēng)",而且造成畫面細節(jié)和局部反差堆砌,直至每個角落,使畫面失去重點,視覺無所適從,進而迅速逃離。</h1> <h1><b>3. 邊框暗化</b></h1><h1><br /></h1><h1>視覺不僅優(yōu)先停留在細節(jié)豐滿之處,還會優(yōu)先選擇亮處。壓暗邊緣區(qū)域會使視覺對邊緣區(qū)失去興趣。超廣角鏡頭或多或少地會產(chǎn)生暗角,常常需要后期矯正。然而暗角也是自動的畫框,在"外星球"中我故意留了一些暗角,讓視覺專注于畫中。后期的要點是自然,若有若無。暗角一定不能做到極端,讓畫面像針孔成像似的。如此的暗角反而喧賓奪主,觀賞者便只見暗角而不見作品的主題了。</h1><h3><br /></h3><h1>暗角的反面便是將極亮的元素置于邊框附近。常常見到一些作品將太陽或者太陽附近極亮的天空放在上角,別人第一眼便是看見那萬古不變的太陽,第二眼有75%的幾率走出畫面,逃之夭夭。亮點要在畫中,這也是對初學(xué)者強調(diào)三分構(gòu)圖的目的之一。</h1><h1><br /></h1><h1>構(gòu)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延長欣賞者的視覺停留,使邊框"鈍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除此之外還要對主動引導(dǎo)視覺在畫面中的走向。這是我下一講要談的話題。</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完</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攝影范談】專欄目錄</a><h3> <h3>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旅美自然風(fēng)光攝影師。作品在國際攝影界屢獲殊榮, 頻繁發(fā)表在國內(nèi)外出版物,在多個國際展覽中展出,并被多家圖片社收藏。他同時又是國際頂級在線攝影藝術(shù)畫廊1x.com的策展人,以及世界頂尖攝影創(chuàng)作團隊 - 四光圈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的全部攝影作品收集在其個人網(wǎng)站:<br /></h3><h3><a href="http://johnfanphotography.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JohnFanPhotography.com</a><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范朝亮著作【攝影范談集】三周改變你的攝影觀。</h3> <h3><br></h3><h3>范朝亮新著【理性的靈動 - 大自然的攝影語言】敘述作者在攝影作品背后理性的思考和靈性的感知,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選2017年1月百道好書榜。</h3><h3><br></h3><h3><a href="http://item.m.jd.com/product/12094024.html?sid=9417af35a9ba0992ae710c86b87e164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理性的靈動】京東購書鏈接</a><h3>